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一,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发展和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

2024年可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地位进一步提升,和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巩固的关键一年。

目前新技术在中国汽车产业率先应用,这是全球的风向标,新车型率先在中国投放,也是一个风向标。过去都是别人的车卖了几年之后到中国投放,别人的技术在西方国家验证之后才能够推广到中国来,所以这两个“率先”就是风向标,是代表性的标志。中国市场可能会来定义下一代汽车是什么,也就是说汽车的定义策源地更多是在中国,这个比重会越来越大。在2024年、2025年,中国不仅仅会保持量的领先,销量会继续在全球占比50%以上,另外我们在技术和规则上也会保持领先。这就是从先行到巩固产业优势的关键一步。

从国内来看,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经济,汽车行业是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当中,汽车产业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我们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动能。这么大的体量还能够保持持续增长,甚至创造了历史新高:3000万辆,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升。经济大国一定要有重要产业来作为支柱,所以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

二,产业竞争格局进入深度重塑期

从竞争来看,大格局应该远未定型,但是确实进入深度重塑期,也就是到了要定型还没有定型的时候,2024年竞争更加激烈、竞争格局更加分化重塑的年份。很多企业可能在这两年就退出了,反之可能就迅速崛起了。所以2024、2025年,从全球格局来看,在智能化上,中国和美国会成为两个主角,智能汽车就是中美之间在PK。

从国内来看,有些地方利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快速崛起成为新的产业聚集区,有些地方汽车产量很大,但是新能源占比很低,就意味着它转型压力更大,因为油电比在加速调整,某区域的油电比也要加速,跟得上,起码不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才能称之为汽车大省和汽车大市。新能源占地方汽车产业的比重是一个地方汽车产业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区域的产业布局一定是在分化,过去的领先者不一定再继续领先,新的力量在崛起。有些城市迅速就进入了百万级的台阶,这个台阶上很关键,一个地方有百万以上的新能源产量,几百万的产能,这是崛起的基本支撑。

企业竞争,明年一定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行业洗牌应该会加速,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成长的机会,对另一些企业来说,明年日子就更加难过。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制造业中市场化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行业,这里面容不得投机取巧。过去靠投机取巧想实现发展还有可能,以后没有真功夫,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很难混下去,所以要全面提升竞争力才是企业的发展之道。

三,企业发展环境将会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

从竞争环境来看,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2025年的发展环境呈现更加内卷的特征,进入了新的内卷的模式。另外市场也在变化,中国的市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这种多元化、个性化是一把双刃剑,消费者更加喜新厌旧,你推出新产品他可能就忘掉旧产品,对很多企业来讲必须缩短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必须去满足新的需求,这是双刃剑。反过来讲,谁能够拥有这种快节奏,以快打快,这些车企就是领先的企业。所以汽车行业由于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特征,由过去耐用消费品的属性变成了快消品的属性,就像家电一样、手机一样,这些特征会越来越强化.

四,产业发展以存量结构调整优化为主

从产业结构来看,一个产业一定有一个结构性的特征。过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结构特征就是以增量为主,新能源整车上增量、电池上增量,就是以投资为主的增量,支撑了规模化的发展。但今年、明年,不能一直是这样的投资态势,有可能进入存量结构调整的阶段,存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产能要更多地电动化了;二是过去电动的产能也到了需要调整的时期,过去爬坡上量的时候有很多电动产能,单一主体产能的规模经济性不够,因此可能需要被调整、被重组,碎片化的产能要向集中化发展才有规模效益。因此,小的电动公司会成为产业重组的一个主要对象,小、碎片化就很难发展了,所以不是把它“灭”掉,而是要把它也继续用好,那就是要靠存量调整,就是兼并重组。当然有些企业已经落后了,就要被市场淘汰,所以从整车来讲是两个结构调整。

从产业链来讲,零部件最重要的就是电池,疫情三年是电池投资高歌猛进的三年,2024年正好是电池产能释放期。从一定角度来讲,电池就过剩了。所以电池一定会面临着供给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供给多了,动力电池会进入投资放缓、价格下行的轨道。包括芯片行业,由过去紧缩环境也会变得更加宽松。

现在芯片开始回归正常的发展轨道,有些环节甚至会出现过剩,比如那么多芯片设计企业,当这个行业进入宽松阶段的时候,好多设计公司可能就要被淘汰,或者要做调整。所以芯片的投资会进入相对收缩的阶段,很多企业可能也要调整。

从融资结构来讲,总体上2024年大家都会比较缺钱,融资环境不太乐观,但也会有一批企业在存量结构当中快速崛起。

五,新能源汽车市场仍会保持高速增长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接近1000万辆。2024年会是多少?如果按照新能源汽车增速30%—40%来看,从不同的车型算一算,比如从细分市场,最上量的车是10万元—15万元的车,这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重点。过去几年10万元—15万元的市场都是以油车为主的,但是这个市场是汽车的主力,这两年电动化开始向这个领域进军了。明后年,10万元—15万元的市场是电动车可能突破爆发的重点,这从结构分析来讲是有支撑的。再加上多元路线开始崛起,过去主要靠纯电,这两年增程、插电式PHEV开始崛起了,市场结构更加合理了,有纯电发挥优势的领域,有PHEV发挥优势的领域,所以这样一种多元的路线,再加上主力市场的电动化开始了。汽车市场是典型橄榄型的市场,两头不大,而电动化是从两头开始的,最大的一块就是10万元—15万元,这一块中间区域开始崛起了。此外还有有利的因素。因为行业越来越重要,所以还会有大量的政策供给,为汽车的使用创造更好的环境。特别是充电设施,大家要加快建设。使用环境、消费环境会持续改进,产业政策也会继续保持一定的跟进。所以从有利因素加市场来讲,1300万辆还是值得期待的。

六,新能源汽车国际化将成为一大亮点

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海外销售数量会保持增长。车企在海外的好多生产工厂建成。国际化是两条路径,一个是贸易出口;一个就是在当地投资、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这是主要模式,就像大众本田在中国建工厂、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一样,贸易不是主要的,但是早期靠贸易。所以2024年汽车行业的国际化亮点应该在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比重越来越大,再加上汽车出口早期有一个爬坡的过程,所以国际化还会保持贸易+海外生产的模式,都会是快速增长的趋势,慢慢由贸易为主变成海外投资本地化发展为主,这是国际化的基本规律。

七,商用车新能源化智能化将同步加速转型

商用车是汽车电动化的下半场,中国是商用车大国,保有量3000多万辆,是碳排放的主体。从“双碳”和企业自身发展来讲,商用车的电动化、新能源化是必须做的一件事。在乘用车进入自转自驱动发展的轨道之后,要把电动化的重点放在商用车上来,解决它的绿色化或者新能源化问题。另外,商用车和乘用车有一个不同,它是“后电动化”的,这个后电动化就赶上了乘用车的智能化。因此,乘用车是先电动化、后智能化,商用车现在表现出的特征是“两化”同步,就是既做好电动化,同时也赶上了智能化。因为在它的场景里有智能化的刚需,由两个司机变成一个司机,由一个司机变成完全自动驾驶,对乘用车来讲那叫好玩,对商用车来讲就是降成本,所以它有强烈的智能化的需求,所以它是“两化”同步。

八,电池、芯片、操作系统等标志性领域有望进一步突破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一些标志性的技术应该会密集应用在汽车上,所以创新的速度会加速,标志性的产品、标志性的技术会不断涌现。比如电池,一些新的电池会量产上车,2024年电池行业一定会再做一些混合电池,有固态、有液态;另外一些标志性的产品,比如大圆柱电池会规模化地量产上车,磷酸铁锂也不断演进,车企会把新技术电池上车当成差异化发展的重点。

国产芯片会加速上车,2024、2025年是国产芯片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有的企业已经提出来,2025年要做全国产化,所以国产芯片加速上车是今明两年汽车半导体领域一个非常亮丽的特点,包括国产的操作系统。所以电池、芯片、操作系统,这些标志性的技术和产品会进一步突破。

九,智能驾驶应用路线逐步清晰

2024年是智能化相对清晰的一年,明后两年,智能驾驶的应用路线会逐步清晰,单车智能会快速发展,它叫功能叠加的发展模式。2023年做泊车,2024年可能做行泊一体,再加上L3车道跟随、辅助驾驶,不断加入一些智能化的模块,这是单车智能的发展模式,最终走向L4。所以智能驾驶进入不断加功能、不断升级的快速的发展轨道,大量的智能模块会上车,有些企业会继续向高阶自动驾驶发展。

车路协同、智能网联、车城协同,这个路线也会不断清晰。比如智能网联已经清晰了,车必须联网。未来的新车,乘用车联网率今后两年将达100%,新车必须是网联的,都会有联网的通讯模块。另外,车路云车路协同的试点会进一步扩大,用网联、用道路来解决汽车的赋能问题。网联和车路云会继续进行试点示范,走向产业化。所以智能驾驶的应用路线由探索期转向清晰化发展。

十,汽车与ICT、能源与产业融合速度加快

2024年又是一个跨界大年,就是汽车行业变得越来越跨界,和ICT信息通讯行业、能源行业的融合会进入到深度融合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能源行业看来,汽车是能源的一个负荷、一个组成部分。但在ICT行业看来,汽车就是一个大终端。在汽车行业看来,必须打通和能源的链接,必须大量应用ICT行业的软件、硬件的新技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汽车就是最大的创新集成器,新技术都要用到汽车身上。所以跳出汽车来发展汽车,从融合的角度来推动产业之间相互的链接、相互的赋能,是汽车行业或者说是中国产业发展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这个现象在汽车行业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THE END
1.2024年汽车行业年度策略:政策托底,品牌求进,科技为攻行业折扣率稳定分化。其中,新能源品牌折扣率下降趋稳,近半年稳定在 4%-5%的区间, 而燃油品牌的平均折扣率继续提升至 10 月的 19.84 %。尤其合资品牌、豪华品牌燃油车其 折扣率在高位上继续攀升,10 月平均折扣率分别达到了 22%/30%。 24 年 1-10 月主流整车企业销量目标完成率普遍在 60-90%之间,比亚迪、吉https://m.vzkoo.com/read/202411295decdd530e12ceffdd19a084.html
2.10余家新能源车企2024年销量目标出炉跌宕起伏的2023年已经落下帷幕,在这一年里,仅有比亚迪、理想、吉利、岚图等几个品牌完成销量目标。2024刚刚开年,各大车企摩拳擦掌,纷纷明确了新一年的销量目标,准备大干一场。 截至目前,已经有10余家车企明确其2024年新能源车的销量目标,比如理想、埃安和吉利的销量目标均为80万辆,长安、五菱、问界销量目标分别https://m.12365auto.com/news/20240126/521360.shtml
3.2024年不足两月仅5家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80%新华财经统计了24家主流车企的2024年销售目标完成情况,从完成率和销售趋势来看,表现不容乐观,截至10月底,仅有小米、比亚迪、吉利等5家车企完成率超过80%,有望完成目标销量。 传统车企,走向两极分化 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逐渐走高,老牌传统车企们再一次站在了分化路口。目前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11143239455038.html
4.2024中国车企出海报告东南亚篇:规划产能超百万,纯电最畅销为了能更精准地把握这一发展趋势,电车界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凭借我们深刻的市场洞察力和深入的数据分析,为大家带来《2024中国车企出海系列报告》,以期为车企及从业者展现更多翔实数据及目标区域未来发展图景,助力中国车企扬帆全球车市。 本次带来本系列报告的开篇之作:东南亚篇。电车界由衷的希望,3-5年后,中国汽车集团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97980
5.新能源车企2024年销量目标:奇瑞#2024目标400万(以下是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2024年销量目标: 奇瑞# 2024目标400万(含燃油车),2023年销量188万 #比比亚迪#2024目标450-500万(估),2023年销量302万 广汽# 2024目标275万(含燃油车),2023年销量未公布 #长安汽车#2024目标240万(23年自主200万,25年280万),2023年销量255万 https://xueqiu.com/4376577980/273810967
6.2022年5月新能源汽车国家与地方政策速览AET2)近地化构建“3+5+2”汽车产业园区新格局,将建设番禺埃安、花都启辰、黄埔小鹏等三个“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创新基地”,支持黄埔、增城、花都、南沙、番禺等区建设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并推动广清、广梅产业园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汽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 http://m.chinaaet.com/article/3000150493
7.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快速崛起,比亚迪全年销售302万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全球销量最高的车企,前十位中中国企业占据5席,合计占比达43%; ——基于电动化产品、市场的突破,2024年国内企业将延续崛起势头,出现新的全球品牌,预计将新增1-2家企业进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份额提升至45%。 https://www.eet-china.com/mp/a333977.html
8.「固态电池」研究:半固态已来,全固态还远吗?@佐思汽研在动力电池装车逼近TWh的时代,更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供应商的产线进程开始加快。 在中国,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11月2日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首次将固态电池的研发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化的目标是,到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35877099163189772
9.EV晨报央行等四部门集中回应中国经济形势;广州打响一线城市限购松绑第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开幕,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新能源汽车展,来自全球95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的1000余辆车齐聚合肥。大会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在致辞中称,大众位于合肥的电动汽车工厂即将投产,最大年产能可达35万辆。(第一电动) 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10387
10.2024年十大新能源汽车排行榜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新能源汽车十大品牌排行榜,新能源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AITO、蔚来、极氪、小鹏、宝马汽车、埃安、零跑。十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什么牌子好。https://www.cnpp.cn/china/list_1517.html
11.2024电动汽车十大品牌排行榜电动汽车品牌前十名2024年电动汽车十大品牌,综合大数据评选出口碑较好的电动汽车十大品牌,电动汽车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比亚迪BYD、Tesla特斯拉、宝马BMW、雷克萨斯LEXUS、丰田TOYOTA、沃尔沃Volvo、凯迪拉克Cadillac、蔚来NIO、奥迪Audi、WEYhttps://www.chinapp.com/best/diandongqiche.html
12.渗透率超过50%!2024年新能源汽车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南方+为何自主品牌能达成如此成就?抢夺传统合资车企“话语权”的关键在于,新能源领域的自研技术。 自主品牌新能源转型速度全面碾压。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59.3%,而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7.4%,前者是后者的8倍。 尤其是插混市场,自主品牌找到了精准的突破方向。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插混累计批发275.1万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401/12/c8496615.html
13.欧阳明高:在不确定的市场中探求确定性规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周期一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本身的优胜劣汰,另外就是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的博弈到了决战阶段,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的博弈也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三个都是当前的特征。好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紧张发展到了现在的供应链充足,为新能源汽车取胜奠定了基础。还有就是从轿车电动化发展到卡车电动化,2024年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同比增长101%(https://www.svm.tsinghua.edu.cn/essay/9/2063.html
14.2024年上市的十款新能源汽车2024最新款新能源车型推荐→MAIGOO2024新能源汽车新车型TOP10 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榜中榜,榜单主要依据AI大数据算法关于不同级别、不同细分市场的热销车型的“上市时间、话题热度、搜索热度、外形设计、内饰设计、动力总成、品牌知名度、售价区间、主题契合程度、网络十大排行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得分系统自动生成而成,更新截止至2024年9月3日。本网站https://m.maigoo.com/top/440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