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發布十件有重大影響力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10年來環境資源審判有重大影響力案件。10件案例所涉生態要素多、保護范圍廣、復合程度高、創新意識強,兼具裁判規則意義和法治宣傳價值,集中體現了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的鮮明特色、專業要求和職能作用。

2014年6月至今年9月,全國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生態環境資源案件216.1萬件,其中,一系列標志性典型案例有力推動了生態環境法治進程,提升了中國環境司法的國際影響力。

——對故意損毀名勝古跡行為人追究刑責,體現法律對其行為最嚴厲的否定評價。

三清山風景名勝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巨蟒峰地質遺跡點是其珍貴的標志性景觀和最核心的部分,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美學價值和經濟價值。

張某明等三人採用打岩釘等形式攀爬至巨蟒峰頂部。經現場勘查,張某明在巨蟒峰上打入岩釘26個。經專家評估,此次“巨蟒峰案的價值損失評估值”不應低於該事件對巨蟒峰非使用價值造成損失的最低閾值1190萬元。

最終,法院依法追究行為人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的刑事責任,體現了法律對其行為最嚴厲的否定評價。同時,判處三人承擔連帶賠償環境資源損失600萬元、支付專家費15萬元,並在全國性媒體上刊登公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本案是全國首例因故意損毀自然遺跡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也是全國首例檢察機關針對損毀自然遺跡提起的生態破壞民事公益訴訟案。”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相關負責人介紹,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既對故意損毀名勝古跡的行為進行刑事制裁,也判處民事責任,擴大環境資源司法覆蓋面和影響力,對於促進名勝古跡的保護和修復,引導社會公眾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引導群眾理性、規范“放生”,鞏固美麗中國建設群眾基礎。

徐某在未向主管部門報告的情況下,將25000斤鲇魚投放至江蘇省常州市長蕩湖。后其投放的湖面陸續出現大量死亡鲇魚,當地漁政部門累計打撈死亡鲇魚20208斤。經鑒定,死亡鲇魚為革胡子鲇,為外來物種。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

審理法院認為,徐某擅自向長蕩湖投放大量外來物種的行為違反國家規定,導致該水域環境要素和生物要素發生不利改變,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及生物安全風險,應當承擔生態環境損害及懲罰性賠償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徐某承擔生態資源損失3萬元、服務功能損失5000元,用於長蕩湖生態環境修復﹔事務性費用1.8萬元﹔懲罰性賠償金5000元,用於長蕩湖生物安全風險防范科普、法治宣傳。

本案是全國首例非法投放外來物種民事公益訴訟案。本案審理過程中,法院通過“普法+科普”式庭審直播,吸引100多萬網民觀看,提升了公眾生物安全風險防范意識,引導群眾理性、規范“放生”,變違法擅自“放生”為科學增殖放流,鞏固了美麗中國建設的群眾基礎。

——形成類案裁判規則,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李某居住在重慶市九龍坡區謝家灣正街,正對李某住宅的萬象城購物中心外牆上有一塊LED顯示屏。該顯示屏每天播放視頻廣告等,其產生強光直射入李某住宅,給李某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李某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后認為,某置地公司作為萬象城購物中心的建設方和經營管理方應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等民事責任:該LED顯示屏在5月1日至9月30日期間開啟時間應在8:30之后,關閉時間應在22:00之前﹔在10月1日至4月30日期間開啟時間應在8:30之后,關閉時間應在21:50之前﹔該LED顯示屏在每日19:00后的亮度值不得高於每平方米600坎德拉。

本案中,人民法院創新性地適用法律並形成類案裁判規則,即當LED顯示屏運行時產生的強光超出一般公眾普遍可容忍的范圍時,構成由強光引起的光污染。同時,並未簡單判決拆除LED顯示屏,而是通過規范開啟LED顯示屏運行時間、亮度值的方式將光污染對生活產生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正常人的忍受范圍之內,以達到停止侵害的目的,較好地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據介紹,2014年以來,各級人民法院注重緊密結合審判實踐,向社會提供鮮活司法政策、司法規則、典型案例等法治產品。最高法制定、修訂生態環境資源司法解釋21件,發布規范性文件22件﹔發布生態環境資源指導性案例40件、專題典型案例共43批437件﹔人民法院案例庫收錄生態環境資源審判參考案例350多件,指導各級法院准確適用法律。

THE END
1.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问题探讨法律条款【内容摘要】新闻媒体与司法的最终价值都是追求社会公平,但新闻讲自由,司法讲独立,二者存在冲突,“媒体审判”是不正当的媒体监督。合理构建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十分重要。要保证新闻媒体的相对独立,通过进一步完善审判公开和检务公开制度,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等措施,实现二者之间的合理构建。 http://fw.mwfw.cn/fltk/225664.html
2.目前该案,目前该案正在法院审理阶段,案件审理进行时,法院审理性目前该案是一场正义与智慧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法官凭借高超的审判技能和公正的裁判理念,努力还原案件真相,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案件审理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法律、社会和道德问题的契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法治建设将不断完善,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https://36u.cy580.net/post/2784.html
3.辩论稿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7篇(全文)辩论稿 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精选7篇) 辩论稿 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 第1篇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我们先来明确定义,大众舆论是泛指由广大民众自发形成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的,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意识或多数意见。司法审判是司法机关根据现有法律对客观事实进行审判。今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sr1ot7v.html
4.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于弊三观点立论【辩题】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于弊/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辩题背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普法宣传不断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更多的人学会了运用法律来捍卫自己,法律越来越多且深刻的进入大众的生活,同时随这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大众关注司法案例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但是大众舆论不断关注着司法http://www.bianlunzy.cn/doc/doccon/id/1581.html
5.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对方看舆论的影响是愁愁愁,我看对方的立论是错错错。整场辩论,对方无非在讲一点:某些种类的舆论在某些法官处理不当的情况下有可能会给司法审判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如果据此就推导出舆论对司法审判弊大于利的话,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https://www.jianshu.com/p/cd330c39b4f1
6.新闻伦理与法规的案例(精选6篇)【摘要】作为社会的传播领域,新闻总是浮在风口浪尖上,它是社会的窗口,每天都为人们提供鲜活的风景,因此总是备受社会关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社会主义现代或进程不断加快,新闻传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经济、文化、制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l3d2i4p.html
7.吴敬琏直言刺激政策弊大于利建议停止无效投资房产资讯在谈到现实关于“放松银根刺激经济”的争论时,吴敬琏表示,刺激政策弊大于利,继续提高杠杆率的比例,会对中长期造成更大的危险。 对于如何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吴敬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停止没有回报的无效投资;第二,停止对僵尸企业输血;第三,动用国有资本偿还政府或有负债;第四,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重组;第五,https://www.fang.com/news/2014-06-12/13014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