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市场消费热情较高
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4月1-14日,乘用车零售销量为51.6万辆,其中新能源车的销量达到26万辆,渗透率首次达到50.4%。其中,乘用车市场比去年同期下降11%,但新能源车市场比去年同期增长32%,新能源车销量跑赢大盘。
新能源车预售成绩亮眼,市场消费热情较高。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的预订量在30分钟突破50000台;4月17日,问界M5预售12小时内订量突破10000台;理想L6订单在72小时内突破了10000台。预计4月25日北京车展举办及多款重磅车型的密集上市,车市消费热情有望被逐步激发。
2、补贴力度持续加码,新能源车置换或成主流
1)地方政府“以旧换新”政策推出购车让利补贴
新能源车持续保持在驱动车市销量稳健增长中的关键性地位,政策助力有望成为巩固新能源车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响应《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到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支持汽车置换更新”,众多地方政府开始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细则,并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进行了倾向性的补贴,以推动本地区的新能源车产业发展。
表:各地发布的新能源车“以旧换新”政策梳理(部分)
2)消费属性不断增强,车市新一轮降价开启
汽车属性逐渐从制造过渡到消费兼科技(电动智能),品牌力越来越由消费卖点决定。电动化智能化赋予汽车科技属性。但当下科技属性处于瓶颈期。电动化方面,主机厂采取跟随策略,成熟的供应体系使得主机厂间差异不大,智能化方面,受限于技术与法规,或长期停留在L3。发展智能互联、提升消费体验成为车企目前的主要方向。
近期各车企陆续推出降价促销活动,价格战或有延续态势。本次车市的降价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降价的幅度从5%至15%不等,价格下降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新能源车时代由于动力性的差异缩小,消费者感知模糊化,出现了互为竞品的情况,需要寻求新出路。受益于规模化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新能源车企通过降价策略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积极占据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激活市场需求。
3)油价上调背景下新能源车更具成本优势
4月16日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再次迎来上调。据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内汽、柴油价格分别上调200元/吨和195元/吨。折合成升价,每升92号汽油、95号汽油及0号柴油分别上调0.16元、0.17元、0.17元。未来驾车出行成本将继续上涨,以油箱容量在50升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较之前多花8元,95号汽油将多花8.5元。
在全球区域局势不稳定性加剧,供应端持续减产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仍会维持高位波动态势,国内成品油零售价预计也会随之进一步走高。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或感受到油车的经济压力,转而开始考虑新能源车。燃油车置换新能源车有望成为今年主流。
2、智能车ETF(159888)跟踪中证智能汽车主题指数(930721.CSI),该指数选取为智能汽车提供终端感知、平台应用的公司,以及其他受益于智能汽车的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以反映智能汽车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根据申万三级行业,成分分布主要为垂直应用软件(10.1%)、光学元件(9.1%)、数字芯片设计(8.5%),全面布局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兼顾行业上下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