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你的车不仅可以自用,并且闲置时还可以出去当网约车赚外快,特斯拉的Robotaxi计划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用车模式。
竟然还有这种好事,你们是不是已经疯狂心动了?
早在2016年,特斯拉在《特斯拉宏图第二篇章》就表示,要通过自动驾驶技术让用户“共享自己闲置的车辆来赚钱”。
马斯克在2016年下旬详细阐述了这一商业模式:特斯拉将组建自己的无人驾驶出租车队,同时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将闲置的车辆加入车队来赚取额外的收入。
随后在2019年,特斯拉宣布将于2020年实现100万辆Robotaxi上路计划,不过直至今日也没能实现。
2022年,马斯克又再次表示,特斯拉Robotaxi有望于2024年量产。转眼来到今年,我们已经能够确定,马斯克当年画了个大“饼”。
今年4月,马斯克宣布将于8月8日发布特斯拉Robotaxi,随后这一计划被延期至10月。近期,Cybercab的发布终于让特斯拉Robotaxi的商业宏图露出冰山一角。
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开始生产Cybercab,并于2027年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时该车的售价将低于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和第六代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价格接近,后者为20.46万元。
不管是Cybercab还是Robovan,能否按计划量产上市,基本取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程度。
特斯拉Robotaxi一直未成功上路的原因,基本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自动驾驶技术并未完全成熟,二是还未得到法规的允许。
2020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开始推送FSDBeta(测试版),到2024年,特斯拉FSD已经迭代升级超过十个版本。
截止2024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已向40万名车主推送了FSDBeta,用户累计行驶里程超16亿英里。在北美大量测试数据的“喂养”下,特斯拉FSD的能力有着明显提升。
今年4月,特斯拉FSD取消了Beta后缀并将其更改为FSDSupervised(监督版),意味着测试阶段宣告结束。
其中有没有水分我们不知道,但是今年6月何小鹏在美国亲自体验FSDV12的上一个版本时就已经表示,其驾驶行为很像人类司机。
而首秀中,特斯拉FSDV12在某个红绿灯路口出现了判断失误,本应直行的车辆在看到对面左转绿灯亮起时居然径直起步。
然而对于此次判断失误,马斯克却轻松地表示,再多进行一些交通信号灯数据训练,问题就能解决了。
马斯克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FSD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算法打造而来,并不依赖高精地图,未来基本能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行驶。
同时,行业内自动驾驶路线也基本确定,即为“端到端”大模型+纯视觉方案。
换言之,在足够多数据的训练下,未来在Robotaxi领域,自动驾驶技术可能不再是瓶颈。
在公开场合,马斯克不止一次希望中国与欧洲的监管机构批准FSD进入当地市场。
就算在特斯拉的老家,漂亮国也对有可能造成事故的自动驾驶技术十分谨慎。就在今年4月,一辆特斯拉在西雅图发生了一起撞人致死事故,华盛顿州交通执法部门最终调查确认,肇事车辆事发时正处于“完全自动驾驶”(FSD开启)状态。
在此之前,特斯拉FSD已经造成多起事故,不少群众呼吁监管机构和立法者为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技术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还曾通过了一项法律,禁止特斯拉称FSD为“全自动驾驶”。
而在中国市场,监管一直十分严格,相较于特斯拉FSD向全美所有付费用户开放,国内自动驾驶车辆仅在部分大城市有测试点。就测试里程数据而言,国内自动驾驶技术也尚不足以让监管机构放手。
至于技术何时能发展到让人放心的程度,又何时能与法规形成闭环,目前还是个未知数,那么Robotaxi大规模落地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大家所说的2026年,是非常乐观的预期。
在Cybercab和Robovan发布后,特斯拉的市值一夜蒸发670亿美元,看来资本的担忧与质疑也不小。
Robotaxi绝对是当前最“烧钱”的领域之一。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特斯拉今年在FSD的训练计算、庞大的数据管道和海量视频存储方面的累计投资将远远超过100亿美元。
国内厂商的投入也同样惊人,自2015年成立L4事业部以来,百度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不低于100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超1500亿元。同时Waymo、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多家厂商也已投入大几十亿、上百亿美元。
Robotaxi还在源源不断“烧钱”,而且难以走出商业化困局,为何特斯拉、百度等厂商还要跑步入场?
因为Robotaxi确实有利可图。
多家投资机构已经纷纷预测出,Robotaxi将达到千亿规模,其中开源证券表示,到2030年,国内Robotaxi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近5000亿元。
所以除了特斯拉、Waymo、百度Apollo、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深耕Robotaxi市场多年的老炮外,这几年还有元戎启行、安滴科技等多位新玩家,背后则分别代表着阿里巴巴、滴滴等一众互联网大厂。
另外,小鹏、比亚迪等国内整车厂商也已经开始布局Robotaxi领域。何小鹏表示,目前技术趋势明确,计划于2026年正式推出的Robotaxi;比亚迪未来将与Uber合作开发自动驾驶车辆,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投放10万辆电动车,并将其部署在Uber平台上。
从自动驾驶技术落地成果来看,特斯拉和百度Apollo无疑走在前列,FSD已经为特斯拉带来了数亿美元的收入。
而百度Apollo通过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武汉、重庆等国内超十个城市开通运营无人驾驶出租车,2023年乘车服务超500万次,并且还将于今年在武汉实现收支平衡。
其实接下来,国内Robotaxi领域基本是中美之间的较量,再直白点,应该就是特斯拉和百度Apollo之间的竞争。
虽然特斯拉FSD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更大,但是它此前绝大部分训练数据都来自北美,在路况更复杂的中国市场,Robotaxi业务可能会产生水土不服的现象。
业内虽然普遍认为特斯拉FSD会搅动中国自动驾驶市场,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其何时能入华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马斯克多次与中方斡旋,但是并没有实质性进展。特斯拉FSD入华的消息已经从今年下半年传至明年第一季度,还不能排除新一轮画饼的可能性。
反观百度Apollo旗下的萝卜快跑,累计自动驾驶订单超过700万单,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地验证。对比之下,特斯拉在Robotaxi领域的实际运用层面,还是较为青涩。
那么百度要在国内打赢这场“萝卜保卫战”,赢面不小。
而国内厂商在Robotaxi领域快速扩张的真正难度或许在于全球市场,毕竟声量与特斯拉相比有明显差距。
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国内厂商已经在积极出海。
百度萝卜近期计划进军中国香港、新加坡、中东等地,测试和部署Robotaxi业务。据小道消息显示,萝卜快跑还将发布适应全球市场的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10.0版本。同时,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也正在加速布局中东、东亚等市场的Robotaxi业务。
目前全球自动驾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厂商和特斯拉都有着同样的窗口期,你们觉得谁会赢到最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