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家用轿车的迅速普及,汽车销售行业一度剧烈膨胀,汽车4S店不断涌现。
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在经历了多年的整车销售高利润时代后,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日趋理性化和成熟化。采访中记者发现,4S店的主要盈利点不再是销售,售后服务已悄然成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经销商的新利润支柱。
销售顾问感叹“卖车不赚钱”
“虽然这款车一直卖得挺好,估计完成全年任务也不会有问题,但我们现在卖车利润非常低,几乎不赚钱。”5月27日,济南二环南路一家汽车4S店的销售顾问对记者表示。
随着家用轿车的日益普及,为了更多地占有市场保有量,各厂家用尽浑身解数。据该销售顾问介绍,在过去的2011年,价格战在汽车行业频繁上演,虽然有的4S店的销售数据华丽,但也只是在冲销量,根本无法在整车销售上赚到很大的利润。
每到年底,为了完成厂商制定的年度目标顺利拿到返利、加快资金周转,经销商展开多种多样的促销形式,进一步加大让利幅度,使得有些车型已经到了无利可让的地步。而某些销售不畅的国产品牌情况更加严峻,一方面厂家要求进车,另一方面市场销售情况并不好,使4S店陷入两难境地。
记者以购车为由走进二环东路一家4S店,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如果诚心要,可以在标价基础上优惠8000元,如果再购买该店合作公司的保险,还可以再优惠一部分。
该销售顾问介绍,4S店一般都是把车抵押给银行换取贷款,车子卖不出去,资金就无法回笼,光是银行的利息,每辆车每个月就增加上千元的成本。为了让资金周转起来,有的经销商不得不亏本卖车,以完成厂家的考核数量来换取更多的返点,从而拉平亏损。该店现有数百辆待售车放在租来的停车场里,除银行贷款的利息外,场地、人工维护等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另外,经销商在与厂家的对话中处在明显的弱势地位,即使销量很低,厂家还是会给4S店压任务,该提的车还是要提。“假如一款车的价格是15万元,每月从厂家提50辆车,那就是750万元。一旦销售情况不好周转不畅,这些资金很容易被积压,但利息却得照常支付。”
售后利润成车商“救命稻草”
在此背景下,4S店占地多、成本高的特点被进一步放大。汽车4S店模式本世纪初盛行于国内汽车行业,被众多汽车厂家设立了严格标准,投资一个普通4S店的成本大约为500万元甚至更高。
一位经销商坦言,从2011年开始,4S店就开始“在夹缝中生存”:一方面,土地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都在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由于车市增幅回落、网点日趋密集,新车销售情况每况愈下。这样看来,当时投入巨资,建设标准统一、成本昂贵的4S店,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而支撑一家4S店生存的主要盈利点只有销售和售后维修保养,在销售几乎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售后利润自然成为经销商的“救命稻草”,售后服务当仁不让地承担起维持4S店乃至整个行业生存的重任。经销商的盈利模式也开始转变,不再依赖销售环节赚钱,而是通过装潢销售配件、上牌服务、二手车置换以及金融保险等售后业务来提升利润。
“售后部分毛利率约43%”
“快修连锁店”或将诞生
盈利点由销售向售后的转变仍然无法填饱很多品牌的“胃口”,鉴于目前4S店的高昂运营成本,他们试图通过改革4S店的方法压缩成本、吸引更多售后服务客户、增加盈利点。
据了解,鉴于此,不少经销商已在规划一种名叫“快修连锁店”的新生事物:在4S店作为支撑的基础之上,开设一批快修连锁店,遇到小刮小蹭的车主下班后把车放在小区附近的快修店,不会耽误第二天正常使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车主光顾的频率。
此外,很多大中城市的高端车主对“一站式”的服务体系需求强烈。因此,嗅觉灵敏的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已纷纷启动了二手车、信贷、租赁等业务,建立起以4S店为龙头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售后服务所涉及的范围越广,挣钱的环节就越多,就能有效盈利,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这种形式或许正是未来4S店盈利模式的雏形。“售后服务的利润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预计2012年将增至约49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9%。”接受采访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于元渤表示。随着整车销售增速放缓,一些跨国零部件公司开始绞尽脑汁地与一些中国本土厂商展开“暗战”。
据介绍,受到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巨大的市场蛋糕“诱惑”,外资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打破与汽车整车厂“合约”进入售后市场,并加快布局。不过,外资汽车零部件巨头进入售后市场将对本土零部件企业造成冲击,目前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数是面向售后市场,在一级供应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如今外资企业控制了关键汽车零部件高达70%-80%的市场份额,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非关键零部件市场,因此缺乏核心技术积累,依然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