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太多新手买车要当心这些销售骗局

其实,除了讨论众多的“金融服务费”之外,买车前后还有一些环节、一些费用,同样需要监管厘清,以维护好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环境。

身份之惑

声称更优惠

“李鬼”员工店内卖车

回想起三年前的购车经历,李东旭至今觉得不愉快。

当时他刚走进成都一家4S店,就有一位工作人员热情迎来,称自己是主管,闲聊后还称是老乡。该“主管”将李东旭带进办公室,宣称只要交5000元定金,提车结尾款时将有更大优惠,并为其开具了收据。由于买车心切,李东旭当场就交了定金。

出了该4S店后,李东旭又去了另外两家4S店,他发现其他4S店的车辆价格相对更低,且可以交更少的定金。当他返回上述4S店想要退钱时,却被告知“一分都不能退”。多次交涉无果后,李东旭表示将求助媒体曝光,并且会维权到底。而后,该4S店才走出来一位工作人员进行解释和安抚。“你先回家,定金我们会在一个月内打给你。你也不要再提那个‘主管’的事了,他不是我们店的工作人员。”

“怎么可能不认识呢?这就是忙着撇清责任。不认识你能允许他在店里,还大摇大摆出入办公室?”李东旭庆幸,差点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被骗了定金款。

说法

类似于“串通”

做好约定再付款

“类似做法以前有,现在已经较少了,因为车价太透明,把操作空间压缩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说。这种操作手法,有点类似于“串通”,属于经销商内部管理的漏洞——本身就可以给你优惠,但就是不给你;等你交了定金或者一定费用再给你优惠。“特别是,在产权和经营权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经销商就有可能有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

崔东树提醒消费者,购车的时候,需要跟店员做好一切交易事项的约定后,也就是明确双方权责义务后再去付款。“不要随便先去付钱,而是要把所有权益确定后再付款比较安全。”

费用之谜

不开发票出库费“看人下菜碟”

家住和平里的胡明购买汽车时除了上牌费之外,还交了出库费。“上牌费还可以理解,出库费是什么道理?汽车难道不该4S店保管吗?”胡明说,一番砍价,最终花了500元出库费。更“要命”的是,这笔费用是后来才被临时告知的。“基本谈好了整车价格才说的,而且不开发票。”胡明坦言,当时只有硬着头皮付钱,最后给开了个收据。

安徽的岳先生则省去了这笔钱。“我比较幸运。通过熟人介绍,所以没有花出库费。”岳先生说,正常情况下,那家4S店会向消费者明说有出库费。“一开始就会跟你说出库费是必须交的。一种是,买车优惠3000元,但是要交800元的出库费;另一种,不交出库费,那么车就优惠不了。你是选择交800元还是多给3000元?”

一名4S店前员工透露,之所以会有名目繁多的费用,主要原因是4S店的生存压力和经销模式使然。“厂商那边会给压力。进货时得同时进一定数量相对不好卖的车,否则拿不到畅销车的配额。难卖的车就相当于压着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只能大幅度降价卖车,导致总体没什么利润。所以,只能衍生这个费那个费来维持盈亏。”

属于灰色地带,较特殊

“整个大的环境下,经销商经营压力很大。我们刚做过调查,一半多的经销商都亏损,亏损额还不低。”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朱孔源认为,无论什么费用,只要明码标价,公开透明,入库规范,不是不可以收。“为什么收、怎么收、收多少,只要遵循一点——市场的规律。按照市场的匹配,公开公正透明规范就行。”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出库费等属于经销商付出了一定检查、准备的服务,有一定合理性。“从消费者权益保障来说,购车时每一项都应有合理依据和发票,不开发票有一定问题,但也有经销商降低成本的考虑。这个属于灰色地带的一些问题,有些无奈,也是一个特殊现象。”

保养之争

缩短周期“不在店里保养不负责”

虽然没有交出库费,但提起爱车的保养,合肥的岳先生表示很心累。

三年前,岳先生从合肥蜀山区某4S店购买了一款轿车,但保养的频率和项目,常常让他倒苦水。“压缩保养里程,这种做法太普遍了。我用的是全合成机油,厂家建议是1年或者1万公里保养一次,但4S店让我半年或者5000公里保养一次,实际上可能更勤。”除此之外,从岳先生车辆变速器油的保养记录来看,汽车使用说明书上标出是55000公里才需更换。然而,4S店在其爱车38000公里时,就已更换了。

记者采访多位车主发现,对于过度保养,车主们主要吐槽三种现象:一是,保养里程与汽车说明书上的不一,缩短保养周期;二是,保养之时,4S店临时增加一些项目或套餐;三是,4S店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质保期内不在我们店做保养,出了问题不负责。”

一切以使用说明书为核心

“只要消费者进了店,4S店就有赢利的机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出于市场环境和销售压力的考虑,经销商往往会在保养等方面挣钱,这不可避免。“但是消费者要记住,保养事宜,一切以使用说明书为核心,不要轻信店员的话。”

崔东树指出,所谓“不在4S店保养,出了问题不负责”这一说法站不住脚。“理论上说,这属于欺诈行为,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车是消费者自己的,正常保养是其个人的权利。只要是正规保养流程和使用合格产品,消费者就有这种权利和自由。”

崔东树认为,只要消费者不是用了假冒机油或者不合格产品而导致的质量问题,4S店和汽车厂商就难逃责任。“客观说,这属于经销商为了增加回厂率而采取的一些手段和说法,不合理。”

THE END
1.低价诱惑“套路”太多,车企别靠“噱头”卖车!低价诱惑“套路”太多,车企别靠“噱头”卖车!1号车盟 福建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清朝皇太极御驾亲征,仅用40天便让朝鲜君王臣服 燃心解说 4771跟贴 打开APP 女人被看不起 浩烽 打开APP 北京大爷家距天安门一公里,住15米平房,废品回收的退休金多少? 闲聊北京 1655跟贴 打开APP 蒋介石晚年曾痛骂,我https://m.163.com/v/video/VPH5QPGR5.html
2.警惕汽车销售套路汽车立体声欢迎收听蜻蜓FM汽车立体声专辑下的音频节目警惕汽车销售套路,主播:。在这里“警惕汽车销售套路”免费在线听,而且您可以下载蜻蜓FM,该音频节目对应汽车立体声mp3全集都可下载和收藏,随时随地在线收听。更多“警惕汽车销售套路”类型的有声汽车,就听蜻蜓FM。http://m.qtfm.cn/vchannels/117928/programs/17291797/
3.[新闻夜班]贷款买车套路多成汽车销售潜规则新闻频道新闻 [新闻夜班]贷款买车套路多 成汽车销售潜规则 简介 新闻栏目推荐 首页|全站地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版权所有 https://news.cctv.com/2019/04/17/VIDEbDnTaJZobUlMVCGX1zVG190417.shtml
4.54万买二手奥迪R8是噱头还是真实营销?两汽车自媒体网红宁波互怼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ews)记者注意到,视频自媒体大号“唐会”称,自己在向粉丝量超过900万的二手车视频自媒体“大鲜汽车讲堂”运营方“大鲜”购买54万元白色奥迪R8(同类型汽车销售价70万元以上)时,怀疑对方是在利用低价“套路”消费者,不但如此,自己公开发布的多条视频被对方举报删除。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967&newsId=3855347
5.车贷营销“套路”要不得——中国青年网车贷营销“套路”要不得 “金九银十”是汽车市场传统消费旺季。近段时间以来,不少消费者乐于逛店、看车,在这个过程中,不少销售人员称用汽车消费贷购车可以享受超低优惠价,而且利息并不高。但也有消费者反映,销售人员所说的低息存在误导。 汽车消费贷,是银行、汽车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方便消费者买车而提供的一种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finance.youth.cn/finance_gdxw/202311/t20231106_148901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