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大众等燃油巨头全球风光依旧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2023年,中国市场先后经历多轮价格战,合资品牌首当其冲,从销量上看,以丰田汽车、大众汽车为代表的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似乎进入“疲软期”,但放眼全球市场,跨国车企巨头却风光依旧,其销量与盈利能力依然令其他品牌望尘莫及。

新能源浪潮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中国品牌抢得先机领跑智能汽车市场,但在盈利这一根本问题上,丰田、大众等巨头仍占据优势,因此也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其新能源转型。如今,当燃油巨头携深厚的产业经验加速发力新能源,未来的市场格局或将充满变数。长期来看,其他新能源品牌或许只有尽快实现盈利,才能有机会在残酷竞争中存活并胜出。

2023年,中国市场先后经历多轮价格战,合资品牌首当其冲,从销量上看,以丰田汽车、大众汽车为代表的跨国巨头在中国市场似乎进入“疲软期”,销量普遍迎来下滑,与中国品牌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背道而驰。

但放眼全球市场,跨国车企巨头却风光依旧,其销量与盈利能力依然令其他品牌望尘莫及。根据数据分析和咨询公司GlobalData发布的数据,丰田汽车2023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减至190.8万辆,同比下滑1.7%;但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62%,达到1065万辆,连续四年夺得全球销冠,在北美、日本等市场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

类似的情况也在大众汽车身上发生。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大众汽车各品牌全年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新车323.6万辆,同比微增1.6%;但在全球市场交付量同比增长12%,达到924万辆,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也有显著增长。

与全球销量同步增长的,还有跨国巨头们强悍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丰田汽车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约合人民币1619.7亿元,超过我国所有汽车企业净利润之和。不仅如此,由于上半财年业绩的强劲增长,丰田汽车此前还将2023年全年利润预期上调至4.5万亿日元。

2023年前三季度,大众汽车净利润约合人民币882.4亿元。对比中国“最赚钱”的新能源车企——比亚迪,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虽然也实现同比129.5%的大幅增长,但金额仅为213.7亿元,是大众汽车的四分之一、丰田汽车的八分之一。

有分析认为,中国市场电动化、智能化进程虽较为领先,但除中国市场外的很多国家仍以燃油车为主,跨国巨头凭借多年来在生产、技术、渠道和服务等方面积累的优势,牢牢占据着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品牌近年来也在加快出海步伐。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出口量超过日本汽车工业会预测的本国全年出口数据,意味着中国将跃升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不过,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出海的方式以产品出口为主,尚未大规模海外建厂,导致成本较高。而丰田、大众等跨国车企海外建厂的销量数据并未体现在本国出口数据中。

此外,在研发投入上,大众汽车2022年研发支出约合人民币1482.1亿元;丰田汽车研发支出约合人民币609亿元,均超过电动车头部企业比亚迪与特斯拉。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研发投入202.2亿元,特斯拉2022年研发投入约合人民币221.1亿元。

实际上,丰田与大众汽车也并非没有新能源转型的计划,基本都会奉行“油电并举”战略,在燃油车仍是主流的当下,直接割舍原有优势明显不是明智之举。另外,其巨额的研发支出中其实包括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内容。

佐藤恒治表示,丰田并不会一举将重心转移到纯电动汽车,而是维持视提供油电混合动力车(HEV)、氢燃料电池车(FECV)等多种选项的“全方位战略”。但将“大幅改革缓慢的电动汽车战略”,将丰田重塑为移动出行公司。

大众汽车方面,作为向电动化转型最为积极的传统车企之一,大众汽车2023年全球纯电汽车销量已达到77万辆,同比增长35%,其纯电车型已基本覆盖所有产品线。

油电并举是大众汽车的战略,未来几年,大众将继续推出新车型以强化燃油汽车产品阵容,同时也将加强电动车攻势。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市场份额并不代表全部,盈利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2023年,大众汽车在华燃油车实现了盈利,并拟定了降本增效的新一轮规划,预计到2026年节省100亿欧元成本,推动利润率由3.4%提高至6.5%。在此基础上,大众汽车2024年还将加快产品向混动和电动化的转型。

THE END
1.新能源车:诸多问题待解突破发展瓶颈二手车汽车行业【我国新能源车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当前,我国新能源车产量突破年度千万辆,但在二手车保值率、整车安全性和产品功能同质化等方面与消费市场期待有较大差距。 动力电池安全问题突出,今年多起新能源车辆自燃,涉事车企常对事故车辆进行抠标或遮盖处理。国家消防救援局指出锂电池热失控不可避免和灭火救援难题未解决,相关企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807ENC0519D4UH.html
2.新能源车选哪家?这几个品牌稳,不担心破产自从新能源潮流盛行以来,不同于燃油车市场,很多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然而市面上的新能源品牌五花八门,很多成立年限较短,背后的资源不如老牌厂商那般雄厚的品牌,破产的概率也更大一些,例如前段时间的威马、爱驰、奇点、恒大,包括高合停产事件等等。那么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如何擦亮眼睛选择一个靠谱的品牌,避免被https://news.yiche.com/hao/wenzhang/96625518/
3.新能源汽车崛起,跨国车企在华利润缩水,未来之路怎么走?以理想和比亚迪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卓越技术和创新产品,迅速抢占市场,成绩斐然。这些品牌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相比之下,国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显得较为滞后,其传统技术优势正面临严峻挑战。面对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强势崛起,国际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413945506051116&wfr=spider&for=pc
4.“1势力”专访章弘:成功的新能源车品牌不能搞“噱头”2023年中国市场的汽车销量中,每三辆中有一辆是新能源车,销量相比五年前增长三倍,市场竞争激烈。 2023年中国市场卖出的汽车当中,每三辆里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和五年前相比,新能源车的销量翻了三番,排名靠前的新能源车品牌也经历了“大换血”。经历了品牌数量爆炸式增长和雪崩式淘汰之后,如今仍然在市场上幸存的品https://www.yicai.com/news/101985247.html
5.2024年,新能源车品牌至少倒闭15家!年亏70多亿的极氪何去何从以手机行业看汽车行业最为清晰。最多的时候,2012年,中国有15家手机企业参与竞争,然后不断洗牌,销量成为能否存活的门槛。同样,目前30多家新能源车企业,面对的是比手机更小的市场,更新换代周期比手机也长很多很多。 而造车的投资又远远大于手机。手机企业扛上三年不盈利,也要关门大吉,更别说造车了。新能源车的第一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19858653941498383
6.补贴取消的“后疫情时代”,新能源车企如何从淘汰赛中存活下来?一位合资车企的高管表示:“这三年的市场竞争将会特别激烈,我们预估三年之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会倒下60%。”“汽车终端资格赛基本结束,淘汰赛已经开始,两三年(内)可以看得到终局的端倪。还没有完成资本化的造车新势力,面临着行业格局恶化,竞争劣势凸显等情况,能见度比较低,需要更审慎理性的观察。”乾成资本执http://www.dadongtimes.com/zixun/754.html
7.汽车招商证券:汽车迎来景气回升周期,细分板块多点开花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加速投放,C端消费崛起。 行业2019年中期遭遇补贴大幅退坡,下半年销量大幅下滑,而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销量同样下滑,但随着特斯拉model 3国产化及三次降价、下半年比亚迪汉、新势力头部企业、五菱宏光mini ev等优质供给的不断推出,下半年行业销量迎来复苏,20年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31.4万台,同比+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11237
8.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大幅下滑技术仍与特斯拉差得远Model 3的销量数据或许能说明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火爆。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去年11月,特斯拉Model 3销量达21604辆,同时,去年1-11月,Model 3在国内累计销量突破11万辆。 “去年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大爆发,像特斯拉、蔚来等品牌把比亚迪的市场抢了,市场被别的品牌所稀释,比亚迪的销量自然就下来了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1-01/06/content_7072167.htm
9.我国轮胎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国内汽车主机厂2022年1—6月产销量完成情况。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 211.7万和1 205.7万辆,分别同比下降3.7%和6.6%,库存有所上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渗透率达到21.6%,产销量分别完成266.1万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其中,新能源轿车销量在轿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为24.0%,国产品牌轿车中新能源汽车占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30/181885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