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历史角度纵观汽车行业集中度情况
1.第一阶段,自我建设,缓慢发展
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汽的集中度快速下降。从1969年的70.18%下降到1979年的33.93%,一汽集中度降低了,然而二汽占有率却没有显著提升,基本稳定在10%左右,第三第四的汽车厂家各自的市场占有率虽稳定中有所增加,但也不高,大概分别在8%和5%左右。七十年代前期基本为寡占Ⅱ型(65%≤CR4<75%),然而到1979时,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从1969年的91.07%下降为59.34%,汽车总产量为18.57(万辆),此时汽车市场属于寡占Ⅲ型。
直到1981年,二汽才在生产集中度上与一汽接近,为33.61%,(一汽此时为34.16%),形成我国汽车行业的“二元寡占”的格局。然而要明确这两家寡头的形成,并不是自发的,而是我国计划经济的产物,这两家汽车企业是我国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为发展汽车业,由国家集中力量重点投资建设的,包括这两家企业之后所建立的行政垄断地位也离不开国家的后续投资。
2.第二阶段,引进外资,稳步发展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发展慢,技术比较落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央政府也开始鼓励民族汽车厂商和国外接触,中国的汽车业缓缓对外开启大门,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
各种国家的关于汽车行业发展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如: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两微”(“三大”是指一汽、二汽、上汽三个生产基地,“三小”是指北京、天津、广州三个生产点,“两微”是指长安“奥拓”和贵州“云雀”两个微型轿车项目)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1990年国务院颁发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以及1994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9]
根据贝恩的分类法,整个第二阶段汽车行业都是处于寡占Ⅳ型的。而排在第一和第二的汽车厂家的市场占有率只在在本阶段的期初与期末比较接近,其他时候还是有一定差距,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厂家的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低,不过有上升趋势。
3.第三阶段,合作兼并,自主创新,快速发展
(二)中外汽车行业集中度方面的横向比较
规模经济指的是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单位成本不断降低,收益不断递增的一种趋势,汽车生产企业不仅技术结构复杂、工艺技术流程阶段多、要求高,而且起始资本大、进退壁垒高,这种技术特点,决定了汽车生产企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性。
到了2002年,三厂的集中度日本已经上升为80%了,美国同期为90%,法国和意大利基本是100%,而我国汽车工业中最大的3家企业集团的市场占有份额分别为:一汽集团20.37%、上汽集团15.48%、东风公司13.29%,总共为49.14,与国外比起来还有较大差距。
中国的汽车厂商数目太多,汽车生产分散,但以汽车制造这个行业来说,只有达到垄断,形成规模,才能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利,才能有所作为,可是比较下来,可以看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太低,远远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
所以综合来看,与国外相比较,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规模是很大的,但是,单一企业的规模却相对很小,所以排在前面的几家厂商的市场占有率就比较低,表现在市场集中度上也就是市场集中度比较低了。
通过以上横向与纵向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经济体制的完善,随着汽车行业市场结构的稳定和日趋成熟,市场集中度已经开始稳步提高,中国汽车行业比以前有了很大发展,不过与国外比较起来,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还是太低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比较弱。同时也可看出,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策性的因素不仅以影响了了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的改变,甚至影响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为提高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完善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增强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了几条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重视汽车产业政策
所以汽车市场应该实施以汽车企业为主导,政府加以引导的策略,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扶持汽车大集团,促进规模经济的实现和同国外大企业的竞争;另外市场环境也很重要,为了使汽车产业能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中得以成长发展,还应该加大力度健全市场体制,规范市场行为,加大监督力度,防止地方政府受利益诱使导致过度进入汽车产业。
(二)减少汽车厂商数
(三)增加中国汽车行业内的外商投资额
为避免某些汽车寡头在中国市场垄断的问题,要注意防止只有有限的少数跨国汽车厂商在中国投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作用,多方引进跨国公司,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汽车行业集中度与竞争水平。
(四)把创新作为汽车企业发展规模经济的内在动力
2003年初的时候,奇瑞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形成了有自主创新、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平台。但这对进入国际具有国际竞争力且历久不衰的目标来说,还有一段距离,中国不会也不应该只有一个奇瑞。只有加大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提高产品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改进市场绩效。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创新,而企业要持续全面的创新,为其发展壮大注人不竭的动力,一定要坚持制度创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坚持技术创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技术开发体系;坚持管理创新,形成高效灵活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所以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改进市场绩效。
结论
(3)汽车厂商数目与集中度之间成反比,影响集中度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汽车厂商数,兼并重组是减小厂商数增大规模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5)重视自主创新,加大在技术方面的研究,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创造自己的品牌,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改进市场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