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崩了”,大众发现不对劲,在德国关闭工厂,到中国追加投资

大众汽车是德国人引以为豪的经济型汽车,其设计理念就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这种脚踏实地的企业文化,让大众集团常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难道就连大众集团的经济链也难以运转吗?

削减工厂的引申信号

大众汽车之所以能成为德国汽车业的顶梁柱之一,乃至畅销世界,离不开其长期坚守的品牌文化。

大众汽车公司最初的建厂,源于希特勒曾在1936年提出,每个德国职工,都应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于是,一条经济型汽车产业应运而生。

大众汽车也经历过多次转型。

二战期间,转型用于生产军需设备。1945年二战结束后,大量投入生产甲壳虫汽车。

后来,随着汽车产品线的丰富,大众汽车越来越受欢迎,曾一度打破当时的汽车生产记录,甚至多次超过美国的福特汽车。

期间经历过多种车型的更新迭代,更研制出节油款、跨界豪华越野、竞争型发动机等等。可以说,大众汽车作为一个百年老品牌经住了时代变迁,依旧走在汽车行业的前沿。

但在2018年后,各种产品推陈出新,再加上全球芯片荒的影响,大众汽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渐淡化。为留住客户,大众集团不得已与多方品牌进行合作、创新、收购、重组、减薪……可依旧改变不了走下坡路的趋势。

看到大众集团由盛转衰的发展历史,不免令人唏嘘痛心。它经历过近百年的历史变革,更遭受过金融危机,可是为什么如今却落得关闭本地工厂的境地呢?

随着节能电动车的出现,显示车传统耗油汽车的"养车"花费更贵,人们更倾向于环保的电动汽车。因此,为适应市场需求,大众汽车计划至2026年止,削减成本100亿欧元,以推向电动汽车转型。

但在美联社今年8月的公布中,大众汽车上半年的业绩令人失望,产生出的效益难以维持高额的开发成本,难以达到转型目标。

大众汽车面临的困境,也是整个欧洲汽车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大环境的影响,加上大众汽车自身难以转型,这时就需要德国经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这次的汽车行业危机。

大众集团董事会主席奥利弗表示,形势极其紧张,公司需要果断做出调整。因此,在考虑关闭在德工厂的同时,还附加了"终止自1994年实施的就业保护协议"。

没有政策的辅助,大众集团难以应对此次危机。显然,关闭工厂、裁员都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法,提出这种应对方式无异于向政府敲响警钟,寻求帮助。

大众近年产业变化

据路透社报道,在过去的5年中,大众汽车市值缩水近三分之一,主要表现在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的糟糕业绩。

2018年后,大众集团股份转让、终止合约、部分地区暂停销售、产量下降、CEO更换等等,种种显示出这家汽车巨头的下坡趋势。

大众集团并没有因此服输,以收购、寻求合作、创新、建立新生产基地、制定未来目标等,力求一条新的出路。

在无可避免的走势中,大众公司逐渐依赖于中国市场。以2022年为例,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占其全球市场的35%,且常年稳居中国汽车销量第一。

如此高额的经济效益,怎能令大众集团放过中国市场这颗摇钱树呢?

自2015年起,就针对中国的特殊交通状况推出了高效能的发动机,为此战略提供了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燃油车受到了冲击。2020年,大众计划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负责拓展充电体系,筹备转型。

但是在2021年,大众集团在中国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由于同年全球芯片荒的冲击,其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4%!这个数据意味着大众汽车有可能逐步失去中国市场。

为了在中国市场重新站稳脚跟,大众集团开始与中方企业合作,推陈出新。

自2022年以后,大众汽车与爱奇艺、华为公司等企业合作,推出了新能源车型,并在合肥投资建立新公司。

如此操作下来,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又逐步稳定了下来,营业率和交付量带来了良好创收。

总体来说,大众汽车在全球的走势还是逐渐下降。而在中国,虽然目前重回之前的效益,但难以保证日后不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前路依然存忧。

新能源汽车对大众燃油车的冲击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以节能环保,迅速打开了市场。

人口消耗量巨大带来不可再生石油资源的日益高价,使"养车"成了难以启齿的困难问题。

纯电动汽车的出现,大大解决了经济困窘。

首先,其不需要加油,这就为一个家庭节省一笔消耗性流水;另外,电动机的运行比发动机小,有更为舒适的行车体验。

最重要的是,电动汽车具有可观的前景。虽然目前的售价较高,但随着技术开发,新能源运用逐渐普及,再过不久,售价定会降低。

舒适的体验、节省的开支、有望降低的售价,使电动汽车一跃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生宠儿。于此相比,燃油车的缺点却显然易见了。

大众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领头者之一,自然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于是,他们也迫不及待地开发纯电动汽车。

也许是大众研制出的新型汽车技术有待提高,又或许是宣传力度不够,大众集团在新能源领域始终不如我国汽车。

尽管如此,燃油车也并未完全丧失市场。大众以其优异的性能、合理的价格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展示了传统燃油车的坚守与反攻。

笔者认为,顺应新市场固然重要,但是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依然存在不小的问题,大众汽车想要力求突破就须得结合突刺。

因此,大众汽车除了坚守燃油车赛道外,应着重油电混动汽车的研制。这种汽车在节油的前提下,续航能力也强,解决了传统与新型汽车的优缺点,最趋近于完美。

但是,这种汽车依旧存在显著问题。其价格偏高、维修成本也大,电池还存在衰退问题。

正是因为油电混动汽车存在诸多问题,且市场前景广阔,才更具有研发价值。如果大众集团能够牢牢抓住这根稻草,那么绝对能打出一场漂亮的新市场翻身仗。

中国对大众的影响

近年来,各大本土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例如比亚迪等)。出于对国产品牌的期望或威信,国内品牌汽车逐渐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市场份额终究是有限的。其他品牌的红利,逐渐削弱了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售额。

大众集团目前在中国面对着有史以来最针锋相对的市场。

中国市场上,大众汽车常年保持着最大制造商之一的席位;自2015年后,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新能源汽车市场。

大众公司想要将这两个"世界之最"相互结合,以求达到更高的市场份额。

可惜,事与愿违。人们总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区分开来,这就导致了市场大程度分散。这种表现在流行新能源产业的国内表现更甚。

国家的政策帮扶固然重要,但是大众公司更应该注重其核心技术的研究,在新能源市场寻求突破。否则,就算有了政策的倾斜,与他国达成合作,但如果内核不稳,终究还是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

毫无疑问的是,大众公司不能失去中国市场,应为有可能出现的变故早做打算。否则,将跌落于二线品牌。

结语

大众汽车作为全世界具有声望的百年品牌,见证了无数历史兴衰,如今也到了自身的关键转折期。

这次的困境使大众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要求着其企业的文化坚守、技术的创新进步、售后的安全保障、宣传的独具一格等等,市场也向着多极化转型。

大众集团能否挺住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始终处于汽车行业领导者之一的地位,还需拭目以待。

THE END
1.大众汽车计划关闭德国工厂背后是整个欧洲需求下降卡瓦洛表示,大众汽车计划关闭位于德国的至少三家工厂,裁员数万名,并缩减其在欧洲最大经济体剩余工厂的规模,所有德国本土工厂都可能受到关厂计划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关闭名单,其他未被关闭的工厂员工也将面临降薪。有行业人士透露,位于下萨克森州奥斯纳布吕克的大众工厂最有风险,因为它刚刚错失一份来自保时捷的订单。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445134656032342543
2.大众首次考虑关闭德国工厂,利润大幅度下滑,还怪罪于中国市场?全球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在发生变化,对某些车型的需求可能下降。如果德国工厂主要生产的车型市场需求不足,关闭工厂可以避免产能过剩。 战略调整: 大众可能根据其全球战略规划,将资源集中到更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或业务领域,比如加大对电动汽车等新兴技术的投入,而关闭一些传统燃油车工厂。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0A09HBA00
3.大众汽车为降成本计划关闭德国工厂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当日说:“欧洲汽车行业正面临严峻的形势。经济环境变得更加严峻,新的竞争对手正在进入欧洲市场。尤其是作为制造基地的德国,其竞争力正在进一步落后。”法新社称,大众在发给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表示,“在目前的情况下,甚至不能排除关闭汽车生产和零部件工厂的可能性”。 https://m.gmw.cn/2024-09/04/content_1303838750.htm
4.大众汽车考虑在德国关闭两家工厂遭到广泛抵制原图资料图:德国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工厂。图:视觉中国 【财新网】自新冠大流行至今,欧洲汽车市场销量减少了约200万辆,这些需求不会再恢复。其中,大众汽车损失的销量约为50万辆,相当于两座工厂的产能。大众汽车需要降低成本。当地时间9月4日,大众汽车首席财务官Arno Antlitz在员工会议上解释公司考虑关闭德国工厂的原因https://m.caixin.com/m/2024-09-05/102233691.html?originReferrer=wap_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