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惩治“蝇贪蚁腐”典型案例涉住房教育等领域要闻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惩治腐败犯罪典型案例,涉及住房保障、财政税收、教育招生、医疗保险等领域。最高法表示,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打虎”“拍蝇”决不手软,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法惩治群众身边腐败犯罪。

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1聚焦保障民生领域

6个案例分别系发生在住房保障、教育招生、医疗保险、劳动就业、财政税收、征地拆迁领域的腐败犯罪,被告人均被依法惩处,彰显人民法院零容忍惩治民生领域“蝇贪蚁腐”的坚定决心。

2坚持全链条惩治

齐某刚受贿、行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被告人负责审批公租房申请,既受贿、又行贿,既徇私滥权、又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钟某燕受贿、洗钱案,被告人受贿后又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进行洗钱,人民法院依法分别予以定罪量刑并数罪并罚。同时加大财产刑适用和追赃挽损力度,强化全链条惩治,形成有力震慑。

3贯彻落实宽严相济

吴某鹏贪污、受贿、诈骗案,被告人贪污、受贿、诈骗数额均特别巨大,且未退赃退赔,依法数罪并罚顶格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李某贪污案,被告人贪污数额巨大,但具有自首、全额退赃等情节,依法予以减轻处罚,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确保宽严相济、罚当其罪。

最高法表示,反腐败斗争必须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法院要依法惩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依法惩处住房保障领域职务犯罪

保障性住房对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发布的一起依法惩处住房保障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案情显示,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被告人齐某刚利用担任某市某区保障性住房服务中心保障性住房科科长职务上的便利,为贾某、苗某磊、王某岭(均另案处理)等人在公租房申请、房源调整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取财物共计157万元。

被告人齐某刚为了让某区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公租房申请审核工作的杜某进(另案处理)违规审核苗某磊上报的公租房申请材料,给予杜某进现金3万元。

被告人齐某刚明知公租房申请材料不符合申请条件,仍收受贿赂,徇私舞弊,违规审批公租房申请132份,涉及公租房121套。经审计,市场租赁价格总金额与租赁合同约定的应交房租总金额的差价为323万余元。

被告人齐某刚严重不负责任,不认真审核公租房申请材料,致使232套公租房被不符合条件人员居住。经审计,市场租赁价格总金额与租赁合同约定的应交房租总金额的差价为566万余元。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齐某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情节特别严重;玩忽职守,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分别构成受贿罪、行贿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综合考虑齐某刚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受贿罪判处齐某刚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以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依法追缴犯罪所得。一审宣判后,齐某刚提出上诉,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高法表示,负责保障性住房审批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违规审批,严重破坏保障性住房管理秩序,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应当依法惩处。本案中,被告人齐某刚为他人在公租房申请、房源调整等方面提供帮助,既受贿,又行贿;既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违规审批公租房申请,又玩忽职守,不认真审核申请材料,共计造成经济损失889万余元。人民法院依法对齐某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追缴犯罪所得,充分体现了依法惩处住房保障领域职务犯罪、深入纠治侵害民生领域“蝇贪蚁腐”的坚定决心,实现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良好效果。

依法惩处教育领域贿赂犯罪

另查明,被告人钟某燕到案后如实供述受贿犯罪事实,主动交代监察机关尚不掌握的洗钱犯罪事实。

最高法表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系着千万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本案中,被告人钟某燕利用担任学校校长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学生入学、转学、分班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将教育资源当作“待价而沽的商品”,严重破坏教育公平公正。人民法院依法对其受贿罪和洗钱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追缴犯罪所得,彰显了依法惩处教育领域贿赂犯罪、坚决维护教育公平的鲜明态度。

依法惩处医保领域贪污犯罪

今天发布的一起依法惩处医保领域贪污犯罪典型案例案情显示,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被告人李某利用担任某市某镇政府医保所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收取辖区村民基本医疗保险费41万余元,其中14万元在医保系统中核定缴纳,剩余27万余元被李某侵吞并用于个人房屋装修、生活开支等。另查明,被告人李某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退缴全部犯罪所得。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李某具有自首、全额退赃等情节,依法可以减轻处罚。以贪污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依法追缴犯罪所得。一审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最高法表示,医疗保险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事关医保制度健康运行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本案中,被告人李某私自截留侵吞村民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侵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坏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人民法院综合考虑李某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贪污罪对李某判处刑罚并追缴犯罪所得,彰显了依法惩处医保领域“蝇贪蚁腐”、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鲜明立场。

依法惩处就业领域贪污犯罪

今天发布的一起依法惩处就业领域贪污犯罪典型案例案情显示,2020年10月至2022年6月,被告人惠某强利用担任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保科负责人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报冒领等方式,先后套取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共计153万余元。另查明,被告人惠某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退缴全部犯罪所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惠某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套取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共计153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惠某强具有自首、全额退赃等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以贪污罪判处惠某强有期徒刑四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依法追缴犯罪所得。一审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最高法表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就业领域腐败犯罪,不仅严重破坏政府公信力,也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应当依法惩处。本案中,被告人惠某强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报冒领等方式,套取劳动就业各项补贴,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人民法院综合考虑惠某强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贪污罪对惠某强判处刑罚并追缴犯罪所得,推动就业领域反腐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正风反腐就在身边,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彰显司法为民的担当与作为。

依法惩处税收领域贪贿犯罪

今天发布的一起依法惩处税收领域贪贿犯罪典型案例案情显示,某市某镇政府安排该镇农业经济技术综合推广中心独资成立某矿产品贸易公司,利润用于支持发展当地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2012年至2020年,被告人吴某鹏利用担任某市某镇副镇长、镇长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提高税收扶持奖励比例、虚列税收扶持奖励资金等方式,通过某矿产品贸易公司等单位套取国家财政资金1086万余元。吴某鹏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552万余元。吴某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工程保证金100万元。截至一审宣判前,吴某鹏未退赃退赔。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吴某鹏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家财政资金,数额特别巨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分别构成贪污罪、受贿罪、诈骗罪。吴某鹏虽具有坦白情节,但未退赃退赔,综合考虑吴某鹏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贪污罪判处吴某鹏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继续追缴贪污、受贿犯罪所得,责令退赔诈骗犯罪所得。一审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最高法表示,国家对纳税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扶持奖励,对于有效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案中,被告人吴某鹏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在执行税收扶持奖励政策时,采取提高税收扶持奖励比例、虚列税收扶持奖励资金等方式,套取本应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国家财政补贴,案发后又未退赃退赔,造成国家财政资金重大损失。人民法院依法对吴某鹏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继续追缴犯罪所得,释放了对税收领域贪贿犯罪严惩不贷、决不姑息的强烈信号。

依法惩处征地拆迁领域贪污犯罪

今天发布的一起依法惩处征地拆迁领域贪污犯罪典型案例案情显示,2017年至2020年,被告人何某平利用担任某县某镇政府征地小组组长等职务上的便利,在负责工业园区征地工作期间,伙同他人(均另案处理)采取虚报征地面积、青苗数量等方式,骗取国家征地补偿款225万余元。何某平分得121万余元。

湖南省江永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何某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构成贪污罪。何某平具有坦白、部分退赃等情节,依法可以从轻处罚。以贪污罪判处何某平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继续追缴犯罪所得。一审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没有上诉、抗诉,一审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最高法表示,征地拆迁补偿款本应用于补偿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当地居民,侵吞征地拆迁补偿款,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必须依法惩处。本案中,被告人何某平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报征地面积、青苗数量等方式,骗取征地补偿款225万余元。人民法院对何某平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继续追缴犯罪所得,起到良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原标题:最高法发布惩治“蝇贪蚁腐”典型案例涉住房、教育等领域

THE END
1.最高法发布6件依法惩治“蝇贪蚁腐”典型案例—新京报本案是人民法院依法惩处征地拆迁领域贪污犯罪的典型案例。征地拆迁补偿款本应用于补偿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当地居民,侵吞征地拆迁补偿款,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必须依法惩处。本案中,被告人何某平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虚报征地面积、青苗数量等方式,骗取征地补偿款225万余元。人民法院对何某平依法判处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3707512129103.html
2.以“于欢案”为例分析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的矛盾与权衡但是,司法的独立与舆论的监督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冲突,司法机关需要在监督下维持司法执行的纯净性,而媒体也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发挥自己监督功能的时候不应煽动群众干涉司法公正。 一、一审后的舆论分析 在案件一审后,真正让该案进入公众视野的是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刺死辱母者》一文,根据舆情监测平台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007/2405.htm
3.切忌以舆论监督的名义绑架司法律师法律司法公正这时的舆论只是披着监督的外衣,事实上已经成为极个别律师堂而皇之地干扰司法审判的手段,其高举“维权”的旗帜,却通过舆论来炒作案件,利用网络等媒介,曲解法律、绑架舆论、制造混乱,实则浑水摸鱼、哗众取宠、谋求更大经济利益,影响了整个律师行业的形象。 舆论绑架司法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来,使司法公正受到严重侵害https://dy.163.com/article/FUII4CUJ0514AOU3.html
4.“最惨创业者”的最新进展:其实,炸弹埋在被公司撵出的第二年今天上午,铅笔道收到来自科发资本提供的书面声明及附件,后者表示,郭建试图绑架舆论干扰司法公正,在数个方面扭曲了事实。 比如索赔金额并非由郭建1人承担,而是由两人承担; 比如郭建离职原因是其经营不善,是全体董事会一致通过,“接受”其辞去总经理职务;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480994160&efid=dYv2GIabZmCOIR0jFhQhHA
5.二十八集:案例揭示:司法中的舆论真能左右公正吗?这集我们剖析聂树斌案等历史案件,探讨法律与舆论的动态关系。司法的表象背后,究竟是权力还是舆论绑架着正义?法律人如何在情感与理性之间找寻平衡,始终追寻法治精神之光?道德的重量,法律的界限,在身处法律长河的我们该如何把握?每一个询问、每一次沉思,都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增添一分力量。https://www.ximalaya.com/sound/721080721
6.律师深度解读从《第二十条》谈“正当防卫”的适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千差万别,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评判。同一类型的案件,在不同地区、不同法官的审理下,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体现了正当防卫条款在适用过程中的复杂性。 5. 社会舆论的影响 正当防卫案件往往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有时甚至引发舆论狂欢。这种舆论氛围可能对司法机关及法官产生压力,从而影响司法公正http://www.7-dimension.com/index.php?id=780
7.刑法案例分析案例及答案2014所编报的刑事案例中涉及罪名的选择的案件有26件,主要集中在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盗窃罪与诈骗罪,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非法运输危险物质罪,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聚众情形下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m4iqmy3.html
8.货拉拉司机过失致人死亡案,司法程序问题不容忽视舆论场部分网民指出,男女对立的偏激情绪以及片面的“女拳”绑架了司法,最终导致判决不公。于是在网络上又掀起争论男女对立的热潮。警方曾告知家属称“此案件铁板钉钉,已办成‘铁案’”。但该案仍饱受争议,经受着强烈的舆论压力和对立,致使“铁案”不铁,争议不休。http://www.ichmw.com/show-7-12802-1.html
9.荐读劳荣枝二审辩护意见吴丹红:女魔头?劳荣枝是精神上的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并未赋予检察官助理出示证据、对证据发表意见的权利,检察官助理只能协助检察官出庭,其含义只能是检察官助理依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检察辅助事务,这在《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5 条有明确的规定:检察官办理案件,可以根据需要配备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检察技术人员等检察辅助人员。检察辅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220836.html
10.不理性看待司法亦是一种不公——中国青年网司法权的正确行使离不开监督。舆论监督就是其中之一,但媒体过多地夹杂个人喜好,过度地渲染、造势,混淆视听,让广大群众不明就里后,根据一些片面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经验法则推断案件走向及结果,一旦审判结果与猜测相去甚远,就指责司法不公,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pinglun.youth.cn/mtgz/201407/t20140727_5563886.htm
11.案情分析论文范文4篇(全文)同案不同判不能够平等地处理类似的案件,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更重要的是它没有很好且平等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很明显能够听出他对司法的不信任,对自己生命的绝望。 (二)同案不同判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同案不同判的草率行为也挑战了司法的权威和法律的公信力,并加剧了公民的法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d4ygbkl.html
12.舆情案例有网友质疑“澎湃新闻”“新京报”带节奏是“舆论绑架司法”,要求有关人员出面道歉。网友“如皋老猫”指出“司法长期受到不良舆论有预谋的干扰甚至绑架,一桩2008年的旧案,时间跨度之大,案情之复杂,涉案人员之多,媒体炒作之密集,形成热点之快速,最后的矛头会指向哪里?”网友“午后的水妖”也认为此次事件是“网络水军http://www.jcrb.com/IPO/SJAL/ALYQAL/201812/t20181217_4838905.html
13.微博舆论绑架司法的典型 空明Miu:贪赃枉法你不觉得有? 六个大石榴:这个没有感觉,因为这个事情当初闹的太大了,炒作起来的嫌疑太大了,幕后绝对有推手而且事情发展的太不正常 2023-1-24 来自北京 21 风雨如晦telephone 最终还是社死交钱,你们气不气 空明Miu回复@风雨如晦telephone:我退休了 https://m.weibo.cn/status/4861348696033858
14.警察需破除有罪推定思维定势/张军不当舆论氛围影响办案,除了个别人故意误导或滥用媒介人为拔高舆论的监督作用以及诉求权益渠道不畅通外,公民法律素质不高以及对刑事案件的理解不准确是重要因素。为洁净司法环境避免案外因素对司法机关办案形成干扰甚至威胁,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时刻也不能放松的。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6891
15.新疆平安网司法制度与司法体系也是如此,在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自给自足而非交换,社会交往以及各类纠纷比较少。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没有专门的司法职业,而由行政官员审理案件,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西方国家如比较典型的英国,其贵族司法传统源远流长,早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贵族就通过贤人会议与国王共同http://www.xjpeace.cn/content/2022-08/17/content_3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