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人民法院案例库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和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入库的参考案例,旨在最大限度发挥权威案例促进法律正确统一适用、优化司法公开、提升法官司法能力等效能,更好服务司法审判、公众学法、学者科研、律师办案。
12月10日,渝中法院《曾某某与白某等执行实施案》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
入库编号:2024-17-6-101-002
曾某某与白某等执行实施案
——涉高空抛物群体性案件执行中
依法及时救济与妥善化解矛盾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执行首次执行案件高空抛物公平原则比例原则
基本案情
2014年9月16日晚8时,曾某某(时年2岁)在重庆市渝中区某小区一单元大门旁玩耍时,被一从高空坠落的玻璃酸奶瓶砸伤,后被送往医院就诊。2015年3月16日,经重庆某司法鉴定所鉴定,曾某某的伤残等级属X级。案发后,公安机关随即展开调查,但未能查明具体侵权人。曾某某遂以该楼栋一单元的全部业主为被告起诉要求赔偿。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13日作出(2015)中区法民初字第10092号民事判决,判令白某等人于本判决生效之日各自立即向曾某某支付补偿款人民币360元(币种下同)。
2020年8月14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作出(2020)渝0103执10497号执行裁定: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中区法民初字第10092号民事判决确定的对于曾某某的补偿义务已执行完毕,予以结案。
判决理由
执行法院认为,本案的执行重点在于既要让受到损害的申请执行人得到及时救济、“填平”其损失,又要以化解矛盾为主攻点,合力劝导被执行人群体自觉履行。具体而言:
其一,要充分保证案件执行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在涉高空抛物群体性案件执行中,应做到依法及时救济损害与妥善化解矛盾的有机统一。鉴于申请执行人遭受了身体损伤,医治的费用亟待执行兑现。经研判,法院迅速制定“三步走”的执行方案,在有效平衡执行力度与执行温度的前提下,将法理情融合,借助社会力量,有力保障执行兑现。
其二,要注重优化执行方式方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第一条规定:“执行工作对各方当事人影响重大,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严格规范公正保障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要坚持比例原则,找准双方利益平衡点。”在涉高空抛物致害群体性案件执行中,应做到依法救济损害与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有机统一。因本案被执行人人数众多,且大多认为自己“无辜”,如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执行措施极易引发被执行人抱团对立情绪,反而不利于案件的妥善化解。执行法院采取对被执行人群体善意劝导为主、借助社会力量为辅的执行方案,善意文明执行,使一起可能激化矛盾的涉民生案件得以妥善处理。
判决要旨
涉高空抛物致害群体性执行案件中,由于难以查清具体侵权责任人,涉案被执行人人数较多、矛盾冲突较为尖锐,执行处置不当小则破坏邻里关系和睦,大则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此类案件执行时,可以联合街道、社区、物业在内的社会力量,优先争取部分被执行人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加强释法明理,坚持一人一策,努力实现依法及时救济损害与妥善化解矛盾的有机统一。
关联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6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法发〔2019〕35号)第1条
一审: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2015)中区法民初字第10092号民事判决(2016年12月13日)
执行: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2020)渝0103执10497号执行裁定(2020年8月14日)
原标题:《渝中法院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案例:曾某某与白某等执行实施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