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判

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视察该院裁判文书上网情况

近年来,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法院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通过全面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实现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的公开透明,使三大平台成为展示司法形象的重要窗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手段、履行人民法院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围绕三大平台深化司法公开

北辰法院不断推行审判流程公开,规范权力运行。在立案庭设置便民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提供诉讼指导及法律咨询服务;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查询案件信息、约见法官和进行诉讼指导等;在法院官方网站公布审判流程公开的内容及查询方式,依托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将案件名称、案号、案由等立案信息,合议庭组成人员、承办法官与书记员的姓名及审理期限、审限变更、诉讼程序变更等流程节点信息,公布于互联网,当事人凭案件查询码即可查询本人所涉案件办理进度情况,更好地感受司法的公开透明,增强公开的实效。

北辰法院不断加强执行信息公开,破解执行难题。当事人凭立案时提供的密码即可在天津法院网进行执行案件流程查询,及时了解执行程序重点环节、重大事项及重要进展;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库,在融资信贷、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行政审批、资质认定等方面对被执行人加以限制或者禁止,使其受到信用惩戒,2014年以来,该院已累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392名;严格实行听证制度,对执行程序中的案外人异议、不予执行的申请,其他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终止或终结执行的申请,均举行公开听证,2014年至今,该院已召开听证会20次。

为确保上网裁判文书的质量,北辰法院制定了《裁判文书常见差错检查对照表》,选取较为典型的31类常见差错进行特别说明,并指出相对应的正确用法,涵盖了诉讼主体、案由、事实和证据、文书论理、条款适用、文字与格式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对提高裁判文书质量和制作水平起到规范作用。该院还建立了裁判文书公开考评通报制度,迟报、漏报文书的,按照目标责任书和绩效考评要求,对各庭和审判人员进行分数扣减,保障公开上网裁判文书的数量、质量及文书上网率。

依托三个载体拓宽公开渠道

依托目前已经建成的科技法庭,北辰法院实现了庭审全程同步记录、同步显示以及同步录音录像“三同步”;通过多媒体证据电子显示系统,可以对庭审活动中的各种文书、资料、实物证据、庭审笔录等进行当庭展示;上级法院亦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直接对案件庭审进行实时评查。目前,该院正在规划建设一批科技法庭,为深化审判流程公开,逐步实现“每庭必录”提供硬件支持。

北辰法院积极探索多元化司法公开方式。首先,坚持定期组织法院专题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代表来院近距离感受司法。2014年至今,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青少年维权、毒品犯罪预防等多个主题,北辰法院共组织了专题开放日活动10余次,参与群众达300余人。其次,通过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多种举措拓宽公开领域,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法律六进”活动400余次。第三,建成并开通了门户政务网站和新浪官方微博,全部实现在政务网站上发布开庭公告、便民服务指南等各类审判流程公开信息,让群众了解和参与法院工作,真切感知阳光司法。

强化内外监督提升公开质量

北辰法院将司法公开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协调推进、亲自督促落实、亲自检查考核;将三大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目标责任书并计入干警执法业绩档案,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每个具体职能部门、每名法官的工作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做到责任分解有安排,协调配合无障碍;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围,未公开或没有及时公开的,在考核时相应减分,确保了责任明确,有部署、有考核。

该院还积极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机制,主动及时向人大、政协报告法院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司法改革等方面的重大事项;邀请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观摩庭审、现场见证执行、参与案件调解、参加释法答疑。2014年至今,北辰法院共组织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旁听6次,通过旁听庭审、见证执行、视察指导、个案沟通等形式,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健全督察督办机制,逐条逐项加以落实。

北辰法院还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圆满完成了30名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并定期组织人民陪审员开展座谈、业务培训、观摩庭审等活动;建立举报投诉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的范围和方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制作廉政监督卡,在审判执行活动中随案发放,随时接受当事人的廉政监督意见。

今后,北辰法院将继续推进司法公开、保障司法公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

THE END
1.法治专栏④:善意文明执行“预处罚”实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罗定法院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通过“预处罚”措施让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看得见、摸得着,让各方利益主体感受到执行权威与司法温度,体现了法院工作的“刚柔并济”,在实现法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jE0OTM1NA==&mid=2650537751&idx=1&sn=fbc298316e5280a3ba632f07153c196c&chksm=f3230651aa20eaf3470e66d403c4ef38815bc049a6a6e027244f59491de7ef31daff42b13fa5&scene=27
2.发挥好司法“三大功能”是现代法治的根本要公、检、法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但实践中配合有余、制约不足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一些有问题、有瑕疵的案件没有在审判环节得到纠正,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刑事法律和重大刑事政策的认识理解上,还存在不统一的情况,也影响了司法权对侦查、检察活动的制约效果。https://www.360doc.cn/article/36064519_58614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