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弊大于利总结陈词

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在大力推动反腐舆论监督的同时,网络本身客观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很容易导致过激和极端行为的发生。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上网弊大于利总结陈词,欢迎参考!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荣幸由我来为本场辩论作总结陈词。

首先,我想再次重申我方观点。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实名制是网民在登陆因特网时必须提供真实姓名与有效证明并以之示人的制度,评判它利弊的标准在于是否满足在不侵害公民权益的同时,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我方一直承认网络实名制有其固有的优点,但这些有点均是建立在其巨大弊端上的。对方一直在和我们强调“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部分实名制,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将这种说法视作是对方辩友承认实名制这种制度具有巨大弊端,而想通过一种技术手段来掩盖这种弊端呢?

《宪法》中赋予我们每个人匿名监督和举报的'权利,这无疑是民主法治进程的一个进步,那么现在实行了网络实名制,还如何来保证这项制度的施行呢?我想请对方辩友在陈词中为我解释。对方辩友是不是要来个历史的逆袭,除掉这种进步呢?退一步讲,即便对方所提的所有优点都成立,那么比之于民主法治进程的退步这样的弊端,孰重孰轻呢?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

抑制正当批评言论多于打击反动宣传言论,这是不是弊大于利?信息泄露风险多于信息安全保障,这是不是弊大于利?付出高额成本多于现实社会意义,这是不是弊大于利?于个人言论,害怕打击报复,不敢针砭时弊,弊大于利;于网络安全,信息泄漏风险,庞大数据维护,弊大于利;于社会进步,民主制度损害,舆论监督失效,弊大于利,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网络实名制弊大于利。

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网络的惊涛拍岸,也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何为网络反腐?网络反腐,即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

但在网络反腐制度不健全的今天,我方认为,网络反腐弊大于利。我方判断网络反腐弊大于利的'标准就在于:网络反腐是否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执政,是否有利于民众更好地了解政府执政情况,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更好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但网络反腐基于网民爆料,真实性无法保证,很有可能出现诬告和诽谤等现象,涉及侵犯他人隐私或骚扰他人生活等问题。一方面,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爆料人常为了保护自己而拒绝透露其真实信息,由此带出来的信息真实性也就无法考证、责任无法追究。另一方面,部分网络运营商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并不对信息进行审查、筛选后就进行发布,这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故意发布虚假信息,诬蔑陷害领导干部。而有些网站和网民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往往使用夸张、煽情、耸人听闻的语言,放大腐朽面,使本来不属于腐朽的现象夸大成了腐朽。

二、网络反腐是把“双刃剑”——在大力推动反腐舆论监督的同时,网络本身客观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很容易导致过激和极端行为的发生。在“法不责众”的群体心理和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推手”的作用下,网络反腐常常会演变为“网络暴力”和网络群体极化事件,这更加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所以,我方认为网络反腐弊大于利。

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的内部充满各种信息。我们小学生,自主能力有限,难以抵御网络惊人的吸引力。

据20xx年4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十五岁的小学生为了上网玩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已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许多小学生因为玩游戏而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而且,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上网会使小学生睡眠不足。据报道,一学生在网上聊天连续十小时,疲劳过度猝死网吧。由此可见,上网的危害之大。

我们小学生,还没有一定的自控能力,网络游戏一但上瘾,就会失去对读书的兴趣,整天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将一发不可收拾。另外网上还有一些不健康的网页,会对自己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小学生分辨能力差,很多网页中还夹杂着良莠不齐的信息,会让你防不胜防,玩物丧志。

网络的世界是彩色的,它满足了人们心里的欲望,但是更残害着人们的心灵,所以,上网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

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虽然能造就出好的人才,但是对于那些控制能力差玩起电脑来走火入魔的人,会使他们慢慢的走向无底深渊,不能自拔。

要说网络的坏处,那可是数不胜数。比如:有一些人在网吧里玩起了暴力游戏,由于长期的在网上打打杀杀的,最后导致了变成现实中的犯罪的人。有的人欺骗父母,一旦花完了自己的钱,就会向父母索要大量的钱,整天的泡在网吧,用完了钱,再要。沉迷于网络的人会想方设法、不择手段的把钱搞到手。

只要玩游戏的人一但沉迷上网络了,就像走进了沼泽地,越陷越深,永远的被困在那里。玩游戏不但能让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还能导致视力严重下降。有的`人竟然因为一个网络的游戏的输赢而导致死亡。还有的人上网,完全沉迷在网络游戏中,玩游戏比吃饭还重要,在网吧里3天才吃一袋方便面。

网络游戏会使我们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网络游戏会使我们的幼小的心灵受到“扼杀”;网络游戏会使我们走向犯罪的道路;网络游戏会使我们的思想不健康!

同学们,网络就是一个“无底黑洞”,如果你利用不好它,它将会把你引入歧途,让你无法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利用网络,做到绿色上网!

我认为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

小学生上网,可以知道很多丰富的资源和信息。网络是一位很好的老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会越来越先进,用途越来越广泛。他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变化,人们可以用电脑运算,精确书写。

小学生上网,还有助于早期智力的开发。使之与大脑的配合联动,我们对于网络和计算机的多种运算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小学生智力水平、技能和智能,而这些恰恰是体现人的素质的三大方面。因此,小学生上网本身就不仅非常必要,只要引导和控制得当,确实是大有好处的。

其实上网也有助于拓展我们的知识领域,通过网络获取广泛的新知识。长期以来,大人们都比较注重人才的培养,因此,素质较在的战略很难完善。在很多的领域,真是缺少这些“复合型新人文学者”——能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的人,这些人,将直接影响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因此,从小培养我们对多种知识的灵活运用,不仅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提升,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战略,有着深远的'影响。

还有,上网的人口比例提高,有助于加快社会信息化进程,而这个进程,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网上聊天,是我们从小树立电子信函、电子商务、电子写作的意识,可节省大量的木浆纸,提高环保水平。这是全体人民素质提升的一个关键。

THE END
1.别让“网络水军”搅浑舆论“清水池”其次是公正客观标准。网络舆论本应秉持公正,对存在问题合理指出,对好的现象正面宣扬。但这些唯利是图的“网络水军”,完全是看谁给的报酬高,就帮谁说话,全然不顾事实真相。 在这样的不良氛围下,网络舆论被利益所裹挟,那些善于营销造势、花钱雇佣“网络水军”的主体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jgyMTA0MQ==&mid=2655839659&idx=1&sn=4b2cf9c0c9a15f94bcbebb0d69ee6f74&chksm=8001faabd95552f64910cdb3a5de4f3b22c1739cf6fd24734fa6ad6391445f146f688773b7ed&scene=27
2.舆论对于司法利大于弊(精选7篇)舆论对于司法利大于弊(精选7篇) 篇1:舆论对于司法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我们先来明确定义,大众舆论是泛指由广大民众自发形成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的,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意识或多数意见。司法审判是司法机关根据现有法律对客观事实进行审判。今天判断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利大还是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y854x3a.html
3.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一辩稿原创辩论稿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开宗明义,网络舆论指:媒体对热点事件的报道或民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而产生的集合意见。司法公正指:要求司法机关在诉讼过程中准确适用法律,做出体现公平正义、高效、权威精神的判决。在当今民主社会体制下,不论在哪个国家立法都是要取得一定的民意基础,民众不认可的法也就http://bianlunba.cn/post/4071.html
4.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设计艺术先厘清了“网络舆论”、“司法公正”的概念,并为其后提出的“不论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是利还是弊,它本身便对司法公正的独立性产生了影响,其本身就是一个弊端。”作了一个铺垫。也为后来的二三四辩的发言,打了一个响炮。 双方一辩的发言刚结束,台下观众便不由为他们所立的观点的严谨性鼓掌。 http://news.cuz.edu.cn/info/1016/30297.htm
5.辩论稿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7篇(全文)辩论稿 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精选7篇) 辩论稿 大众舆论关注司法审判弊大于利 第1篇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我们先来明确定义,大众舆论是泛指由广大民众自发形成的,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之内的,对某件事物或某种社会现象的集合意识或多数意见。司法审判是司法机关根据现有法律对客观事实进行审判。今天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sr1ot7v.html
6.论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良性互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网民们轻则对热点案件发表观点,重则对其直接裁判,网络舆论对司法过程产生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网络舆论是否应该设置界限?如何解决网络舆论对司法活动的影响,已成为了司法领域一大问题。 一、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8/id/1363477.shtml
7.激烈交锋!司法行政学院第四届“学院杯”辩论赛四强队伍争夺冠亚季军11月22日,司法行政学院四支强队上演冠亚季军争夺战。季军争夺赛和冠亚军决赛,分别围绕“庆祝传统节日更应保持原汁原味还是更应勇于吐故纳新”“网络舆论对司法案件的关注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两个主题进行了辩论。每场正、反两方各上场四名队员,设置立论陈词、提问攻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及总结陈词五个环节。 http://www.legaldaily.com.cn/fxjy/content/2024-12/02/content_9094279.html
8.浅议现代“文字狱”的法律规制在诽谤案中,公安司法机关要以诽谤罪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必须能提供证据证明,舆论监督者有主观恶意,捏造并散布了虚构的事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但对诽谤罪证明条件和证明责任规定并不明确,尤其是对主观恶意的证明,作为公诉案件应由司法机关提供,但若以刑事自诉的形式时,自诉人举证存在客观上的不利,对严重http://fzzy.jxfy.gov.cn/article/detail/2013/05/id/957072.shtml
9.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与司法关系中外法学过刊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在网络时代,媒体与司法的传统规则,有些仍然在发生作用,有些已然失效,需要及时制定新的规则来规范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与司法关系”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本文将对域外主要国家对待“司法与媒体关系”的立场进行梳理,分析当下互联网时代司法与媒体关系http://journal.pkulaw.cn/OldIssue/Detail/159670
10.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20个问题盘问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20个问题一、网络舆论有助于案件在阳光下进行处理,符合民意,确保公正司法公正是以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为基础的,难道对方辩友认为,没有社会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司法结果也算公正吗?(比如戴套强奸不算强奸算公正?比如反抗强奸致犯罪者死亡被判刑坐牢算公正?例子以备对方强行回答不考虑民意)2014年http://www.bianlunzy.cn/doc/doccon/id/1807.html
11.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三辩稿阿日小次方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利大于弊三辩稿【阿日】1、对方辩友,今天我来告诉你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有苹果,和你看到一个透明的箱子里有苹果,两种情况你更相信哪个箱子里有苹果呢? 也就是说我方接下来能论证到网络舆论对司法的监控使得司法更加公开透明,我们就能达成一个共识,网络舆论可以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也就是民众更相信https://www.xiaocifang.com/i/YQ1b2828490Od
12.笔记如何看待“媒介审判”(社会转型下的中国“媒介审判”现象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独立对司法案件进行议程设置,传统媒体由于自律意识和把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重大案件的报道会由于害怕陷入是非争端而不敢发声。等到舆论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传统媒体再跟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舆论漩涡。媒体的言论借助网络这一介质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传播,媒体非理性的言论会极大影响网民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0099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