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着力提升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新华日报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呈现易发高发态势。各类新媒体在高校舆情生成与传播过程中,起着加速器、放大镜的作用,使舆情发酵态势愈演愈烈。新媒体时代,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格局下,在以“秒”计的网络传播速度面前,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高校必须直面网络舆情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把做好网络舆情治理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而提高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

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高校做好网络舆情应对工作,要充分了解网络在师德师风中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一是要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纵观近几年来涉高校负面舆情,很大一部分是由师德失范引发的。高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持筑牢底线和高位引领并行,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并教育引导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守住师德身正根基。二是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根据时代变化和学生特点,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互构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网络法治、网络道德、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日常学习教育中,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牢网络安全与法治意识,提升网络信息真伪甄别力、网络信息评价自控力以及正向网络意见表达力,积极传播正能量。三是要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加大面向全员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干部教师摒弃“重业务、轻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提升对做好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治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知。

进一步建强网络舆论阵地

进一步健全舆情治理制度机制

进一步提升网络舆情治理能力

进一步锻造本领高强工作队伍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及引导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SJSZ0356〉研究成果)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THE END
1.没有“问题”的“问题学生”在和同事交流学生的情况时,舒仁洪会避开“问题学生”这样的字眼。“有的问题学生是个性化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更有亮点”,但舒仁洪说,在一线教学中学校容易把不太好管理、不听话的孩子都统称为问题学生。 吴丽明认为,对问题学生的定义至关重要。如果在应试教育的思想下,把思想、行为和习惯影响分数与升学的学生,都看成http://dn.mlwch.com/41a377cf63d9d3.html
2.学校举办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与网评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宣传统战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强化学校网评员队伍建设,提升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能力,按照学校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要求和巡视整改工作要求,我校于4月26日在崇德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与网评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全校各部门、各单位网评员参加培训https://www.hrbipe.edu.cn/xctzb/info/1012/1581.htm
3.学校举行网评员专题培训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学校举行网评员专题培训 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期次:第1期 作者:于巍 查看:131 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彬来我校作关于网络舆情应对与网评员队伍建设培训讲座,重点讲解了互联网时代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以及舆情危机应对的难点和流程,对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有很大帮助和https://hbgydxb.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1193386
4.建立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学校管理层要定期听取网络评论员工作情况报告,总结网络舆论引导的经验教训,听取一线网络评论员心声,给予网络评论员政策层面的扶持。 重视新兴媒体平台,构建网络舆情系统 高校的网络舆情处置是一个系统工程,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是其关键一环。围绕这支队伍的建设,高校还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为网评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态。http://m.jyb.cn/zggdjy/zdwz/201604/t20160418_65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