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重庆9月21日电(记者董道勇)20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刘明在“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主论坛围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特点和竞争格局”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过去是大,现在正在由大变强的路上,中国汽车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图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刘明发言
刘明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在2020年以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今年1至8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到40.3%,远高于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
在发展特征方面,刘明表示,近年来,一方面,相对于纯电,插混和增程两类过渡性技术路线的增速更快,1-8月份新能源渗透率提升了7.7个百分点,其中7.1个百分点都是由插混和增程带动的;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品牌类别上差异增大,在车型上差异减小。“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44.3%,其中自主品牌达到67%,豪华车为28%,合资品牌只有不到7%的水平,不同品牌的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这就是今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刘明说。
刘明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对国内市场格局和世界汽车产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一是自主品牌的地位显著提升。2020至今,中国行业自主品牌抓住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技术,不断创新,消费者买车也越来越注重技术含量,乘用车自主品牌份额已经提升到58.8%的水平。
从国际方面看,智能电动化助推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刘明表示,中国已经是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还不算强国。在智能电动化时代,目前看到一些非常积极的变化。
一是中国制造汽车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的扩大,随着中国汽车出口增长,在海外市场的比重快速提升;二是中国企业的影响力在提升,从汽车集团来看,现在我国企业也能进入到全球前十位,未来还会有一定的提升,三是中国汽车技术的影响力在提升,很多跨国公司和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展开技术合作。“中国汽车产业过去是大,现在我们是在由大变强的路上。”刘明说。
据了解,“汽车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新华社重庆分社主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经济信息社重庆中心承办,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以“向新提质融创行稳”为主题,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