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势力”销量为何如此惨淡,细数飞凡汽车的四大症结

身为上汽的“亲儿子”,上汽新能源转型路上的排头兵,飞凡汽车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现实的表现却被狠狠地打脸。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9月,飞凡汽车单月销量仅为1253台。其中,飞凡MARVELR单月销量为105台,飞凡ER6单月销量为1148台。这样的销量数字放在目前疯狂内卷的新能源车市场上,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眼看着别人家的新能源品牌都已经月销数万,估值过千亿,准备择机上市了,飞凡汽车还在生死线上挣扎。飞凡汽车的症结在哪里?笔者就试着为大家分析一下。

症结一:数度更名,品牌形象难上台阶

众所周知,飞凡汽车的前身是上汽R汽车,而R汽车更早之前则是属于上汽荣威推出的独立新能源品牌。

当初荣威有感于自身品牌力无法支撑起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电动车市场,于是划分了狮标和R标,R标主打电动车市场,之后又变成R汽车独立运营。但R汽车并未能摆脱荣威的影子,不仅R字母一度被人认为是荣威品牌的首字母简称,先后推出的MARVELR和ER6也依旧是浓浓的荣威电动车改款风格,最终落得销量惨淡。R汽车独立不到一年,随即又改名飞凡汽车,并自诩为用户导向数据驱动型汽车品牌,推出飞凡R7试图卷土重来。

可以说,为了品牌向上,飞凡汽车是几易其名。但消费者是有记忆的,尽管飞凡汽车数度更名,并且给自己赋予了玄而又玄的品牌内涵,但骨子里的品牌基因并没有因此变得高大上。飞凡留给消费者的印象依旧是那个脱胎自荣威,换了个马甲的中低端品牌。

症结二:定位重叠,难逃同室操戈

自主品牌一向喜欢多生孩子,看哪个孩子更能打,上汽也不例外,与飞凡汽车同门的还有智己汽车。

尽管飞凡与智己都各自宣称两个品牌在定位上有所不同,并不是竞争对手。飞凡汽车主要定位在20-40万元的中高端市场,而智己汽车则是定位更高的40万元以上的市场。厂家高层们在各种场合也都表示说,新能源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得下多个品牌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到了实际的市场竞争中,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谓的4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并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所以智己汽车的首款产品智己L7,价格非常保守的定在36.88-40.88万元,实际上只是顶配堪堪摸到40万区间。而飞凡汽车最新的飞凡R7,价格在30.25-36.95万元,二者价位上的差距其实并不大。据了解,在智己汽车的规划中,智己L7并不是真正的走量车型,走量的是接下来智己推出的价格更低的B级车,这显然就挤占了飞凡R7的生存空间。

即使放在内部来说,二子夺嫡,哪有相敬如宾的道理。同是上汽旗下的两个品牌,在内部也势必面临集团资源的争夺。

症结三:品质不稳,影响用户口碑

按理说飞凡汽车目前的销量并不高,在产能上应该也没有什么压力。但即便如此,飞凡的产品品质却令人堪忧。

另一款车MARVELR虽然上市仅一年,但有关车辆质量问题的投诉可是一点都不少,这些投诉大多集中在驱动电机故障和车身异响上面。不稳定的品质与其中高端的品牌定位严重不符。

症结四:吴冰分心,难以主持大局

前不久,刚刚出任飞凡汽车CEO一年的吴冰,代替杨晓东兼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

翻看吴冰的履历,先后出任上汽通用法律部总监、雪佛兰事业部部长、上汽集团保险销售公司总经理等职,并在2018年出任上汽集团出行品牌“享道出行”CEO。看得出来,吴冰在公司管理上经验丰富,但在整车业务上并不能算是一个“高手”。

在担任飞凡汽车CEO的这一年里,吴冰都未能带领飞凡提振销量,现在还要兼顾包括荣威、名爵在内的整个上汽乘用车板块。他还能有多少精力来主抓飞凡呢?

我们姑且可以认为吴冰兼任上汽乘用车总经理后,或许会将集团的资源倾斜给飞凡汽车,但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业务骨干来有效利用资源,制定合理策略,再多的优势资源给到飞凡,恐怕最后也会打了水漂。

写在最后:

作为飞凡汽车更名独立后的首款车型,飞凡R7宣称2小时订单超70000辆。但是无论从该车型的价格,还是从目前飞凡汽车的品牌影响力来看,这个数字都难以取信。如今,飞凡R7也即将开始首批交付,我们在下个月很快就能了解飞凡R7的销量数据。如果飞凡R7依旧销量低迷,那么飞凡汽车的前途就真的堪忧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这些汽车品牌的销量,注定惨淡!PP视频为您提供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这些汽车品牌的销量,注定惨淡!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这些汽车品牌的销量,注定惨淡!主要内容:https://m.pptv.com/show/v9c2uiaKIibDaZF38.html
2.这家日本车企因销量惨淡退出中国,国产品牌竟然有了唇亡齿寒之感自主品牌之间正在迅速分化。 2017年中国汽车品牌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占到自主品牌总销量的79.76%,其余的自主品牌只占20.24%。赢家通吃,在自主品牌中也是如此。 2017年销量前15的自主品牌中,上汽、吉利、东风、广汽、东南、华泰6家同比增长,而长安、长城、北汽、奇瑞、华晨、江淮等9家汽车企业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负增长https://www.diankeji.com/91che/41808.html
3.追踪报道华晨自主品牌厂家直营卖车,库存车售价跳水中华汽车销量惨淡 “中华欠我们公司的钱,大概从三四年前开始,中华就没有按时结款。我们公司的人总去中华要账,早些时候还能要点钱回来,中华V3销量下滑后,要钱就很困难了。”中华品牌的某供应商员工(王夏)对记者表示。不久前,王夏从公司离职,他告诉记者,由于中华和其它品牌都遇到了问题,该公司部分地区的业务受到影响https://www.yicai.com/news/100853907.html
4.跃跃御市:自主品牌错位搅局C级车市场,阿尔法S掉队?对比上个月的销量排行榜,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ARCFOX极狐旗下阿尔法S“消失”了,这不禁让人怀疑其是否正面临“掉队”的尴尬。据了解,北汽极狐于2016年推出,定位于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承担着北汽集团及北汽新能源抢占高端新能源汽车份额的重任。 为了在智能化领域占据先发优势,极狐还是最早尝试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之一。http://m.ce.cn/bwzg/202212/02/t20221202_382656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