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台车身上零部件多达上万个。围绕着“安全”二字,过去,传统汽车时代新车要经数百项耐久、性能、可靠等各类测试;如今,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智能汽车的“安全”该如何保障?
拥抱“开源”,协同加速创新,成为筑牢汽车智能化发展安全“底座”的关键。“国内外汽车厂商都将车用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置于战略高度,视其为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关键动力。”普华基础软件副总经理兼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晓先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信息技术领域,开源是协同创新的成功模式;如今在汽车行业,开源也将是“破局”车用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安全基础软件,研发成本压力、研发效率挑战、自主可控需求的创新模式。
(普华基础软件副总经理兼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晓先)
聚焦“补短板”,业内呼吁操作系统“开源”
随着中国汽车智能化的深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部分技术更实现全球领先。然而在汽车全球化竞争中,各国同时也在加速智能化突围。对中国车企来说,保持智能化领先优势,就要“取长补短”。
优势已经显而易见,那么“短处”或发展隐忧在哪?“在这一轮新技术变革浪潮中,安全可控的车用基础操作系统已跃升为汽车技术生态的核心要素。”张晓先告诉记者,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芯片与操作系统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组件,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中国智能汽车车用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弊端”也非常明显,即开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生态建设缓慢,需要长期投入,不断迭代。
从业内来看,当前车载软件功能越来越复杂,开发成本随之高涨,消费者抱怨软件漏洞百出、更新缓慢,这些问题都正在迫使行业进一步加强协作。有汽车从业人士指出,“尤其在基础软件层面,重复开发工作费时费力。”
找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中国已成为智能汽车的最大市场,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发展日新月异,迫切需要一个开源、开放的操作系统内核,支撑全新技术架构的软硬件协同创新,我们有责任尽快打造一个以开源内核为基础的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系统中国方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今年早些时候已发声提示业内。
记者留意到,若从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来看,加速开源已经成为重要风向。过去软件系统属于定制产品,专门为某个车型或品牌而设计;如今,全球的汽车制造商都在计划通过开源软件结盟。
“车企投资受支持的高质量开源软件,比试图自己或要求供应商帮助解决问题要有效得多。”汽车研究与咨询公司SBDAutomotive北美总监AlexOyler认为,行业需要一个更加标准化的平台,没有任何区别的软件技术应该成为基础标准,可以重复使用。未来有效标准化的基础软件,可以让汽车制造商较少成本,在车辆应用差异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此外,外部人员也可以围绕标准化的开源软件持续开发新功能,从而创造更多商业合作机会。
拥抱“开源”生态,夯实安全车控“底座”
“智能网联时代,汽车就好比装着轮子的‘手机’,成为信息采集与数据交互的重要终端。我们认为,自主安全的车用操作系统,将跃升为智能网联落地的重要基础。”张晓先在今年广州汽车发展高峰上直击当前行业发展痛点——安全车控操作系统,是直接关乎到汽车行驶安全、车辆控制更高阶、难度更大、更有挑战性的操作系统。
今年6月18日,十余家车企与芯片企业携手启动“中国车用操作系统开源共建”,同时启动普华基础软件“小满”(EasyXMen)安全车控操作系统项目;今年10月24日,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小满EasyXMen的开源代码正式上线;11月8日,普华基础软件第一个开源操作系统项目龘EasyAda微内核完成了向开放原子基金会贡献签约;11月15日,普华基础软件“小满”安全车控操作系统2024年在广州车展上亮相……
近半年来,以普华基础软件“小满”为代表的基础软件正掀起汽车业内拥抱“开源”生态的风潮。张晓先介绍,目前的汽车操作系统包括安全车载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和智能座舱操作系统。“无论座舱,还是智能驾驶,都离不开对最后汽车行驶的车控,它要通过车控来落地行驶的自动专项和全性的一些功能。普华基础软件推出的‘小满’即是这一类。”“车用操作系统建设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亟需建立平台统一、软硬解耦、开放高效、快速迭代的车用操作系统新生态。”他表示,安全车控系统正面临“创新速度与技术迭代、安全性和可靠性、兼容性和标准化”的三大主要挑战。
作为中国首个规模化、量产级安全车控操作系统开源项目,“小满”旨在通过开源共建,打造行业共创共享的开源安全车控操作系统产品,共同构建开源开放的新一代车用操作系统创新生态。
(普华基础软件“小满”在2024广州车展亮相)
加速“盘活”我国汽车操作系统合作生态
普华基础软件开源计划的推出,无疑是针对传统汽车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中的“痼疾”,开出的一剂“良方”。这家背靠中国电科央企的企业,以实际行动牵头拉开中国汽车软件开源最重要的一次协同,成果也正迅速显现,“普华的小满操作系统已经规模化量产,截至2023年底已经有1700万套量产,覆盖了200多个车企。”张晓先透露。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深入,近年软件系统“开源”、共创等理念成为共识,从长远来看,更能“盘活”我国汽车操作系统合作生态。早前斑马智行AliOS智能驾驶系统内核向国内车企免费开放;今年6月,华为鸿蒙NEXT也启动面向开发者和先锋用户的Beta升级并将在四季度正式商用。
在6月18日举办的首届中国智能汽车基础软件生态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强调,“开源作为新型生产方式以及开放、共享、协作的特性,正成为加速基础软件迭代创新和生态共建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