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全面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汇总整理财富号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保护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共识。今天,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

一、全国性法律

(一)关于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的决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七)植物新品种。

第八百七十六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参照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

第四十九条国家保护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传播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第十八条第三款国家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支持育种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粮食作物种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支持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21修正)

第二十五条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内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改良,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由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授予条件、申请和受理、审查与批准,以及期限、终止和无效等依照本法、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执行。国家鼓励和支持种业科技创新、植物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第二十六条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植物新品种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个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对违反法律,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生态环境的植物新品种,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同一植物品种在申请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推广、销售时只能使用同一个名称。生产推广、销售的种子应当与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时提供的样品相符。

对实质性派生品种实施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行为的,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实施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十条为了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可以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权强制许可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

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申请领取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征得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书面同意。

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有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故意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处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七十三条当事人就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权属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植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二)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三)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四)主要林木由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林木之外确定其他八种以下的主要林木。

(五)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六)新颖性是指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者同意销售、推广其种子,在中国境内未超过一年;在境外,木本或者藤本植物未超过六年,其他植物未超过四年。

本法施行后新列入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的属或者种,从名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在境内销售、推广该品种种子未超过四年的,具备新颖性。

除销售、推广行为丧失新颖性外,下列情形视为已丧失新颖性:

1.品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依据播种面积确认已经形成事实扩散的;

2.农作物品种已审定或者登记两年以上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

(七)特异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有一个以上性状明显区别于已知品种。

(九)稳定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主要性状保持不变。

(十)实质性派生品种是指由原始品种实质性派生,或者由该原始品种的实质性派生品种派生出来的品种,与原始品种有明显区别,并且除派生引起的性状差异外,在表达由原始品种基因型或者基因型组合产生的基本性状方面与原始品种相同。

(十一)已知品种是指已受理申请或者已通过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新品种保护,或者已经销售、推广的植物品种。

(十二)标签是指印制、粘贴、固定或者附着在种子、种子包装物表面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

二、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2014修订)

三、司法解释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2020)

规定了明显涉及植物新品种权的一系列案由

第一条下列一、二审案件由北京市有关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

(六)不服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植物新品种复审决定、无效决定和更名决定的案件;

(七)不服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作出的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决定和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使用费裁决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

四、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2011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2011修订)

本篇法规被《农业部关于修订部分规章的决定》(2014年4月25日发布;2014年4月25日实施)修订本法第二十四条修改为:“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国外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

《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代理规定》(已废止)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在线申请和审查工作规范(试行)》

五、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条例》(2021修正)

七、国际条约

《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

八、国家标准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九、政策文件

(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该规划强调了植物新品种研究的重要性,支持其在农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该规划鼓励发展新型的植物品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关于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见》

这一政策文件提出了加强新品种保护、促进科技创新、维护农民权益的措施。

THE END
1.农药管理条例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https://amr.sz.gov.cn/xxgk/zcwj/syfg/syncp/ncpgj/content/post_11743299.html
2.压实政府责任减轻企业负担——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日前发布,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总的来看,农业农村部拟对5部规章作出的一系列修改体现出管理理念和执法手段的进步,正式实施后有望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题。但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监管部门的责任还未完全明确到位,个别条款或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cfg/content/4f46669b-3830-4e6b-aaf8-76e6ab3311a7.html
3.世界农化网2024年11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信息所属单位为法规司,生效日期是11月5日,征求建议有效期一个月。 那为什么要说 ″新″呢?关注农药行业的人可能会知道,那就是从2023年5月12日起农业农村部的农药管理司分批发布了关于http://test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3336.htm
4.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用肥需要,做好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化肥商业储备运行遵循企业承储、政府补助、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统筹管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 https://www.zjzqy.org.cn/notices/getNoticesByNoticesId?noticesId=de2c476b-f974-4532-b095-fd8f28a54f00
5.2020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全文最新版行业新闻2020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全文【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农药登记、经营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农药工业技术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http://www.cczt.com.cn/content/?321.html
6.最新的农药管理办法(全文)为了规范农药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农民和农药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畜安全,保护农、林业的生产及生态环境,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农药经营、使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规定。 https://www.99xueshu.com/w/xrs9cwcas93i.html
7.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精选6篇)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以下简称农资)市场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特别是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根据《产品质量法》、《种子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mjw53pq.html
8.农民日报:2011农资盘点农药篇农药应用191农资人备受关注的《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在今年结束了三次大范围的意见征求工作,虽然目前尚未正式出台,但从不久前公布的《农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条例》的导向。《条例》修订的主要变化包括:取消了临时登记、设立经营许可制度、建立药害鉴定制度等。 https://www.191.cn/m/index.php?c=read&tid=287163
9.农药管理条例最新版农药管理条例下载农药管理条例在线阅读淘豆网为你提供农药管理条例最新版、农药管理条例下载和农药管理条例在线阅读的服务,相当于农药管理条例大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农药管理条例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topdoc/93321-0-0-1.html
10.宣贯新农药管理条例,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2022年农药经营许可培训班在我院为了加强农药管理,保证农药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宣贯《农药管理条例》,落实农药经营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满足少部分农药经营人员需要培训的要求,经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和各地市州农业农村局的协助,7月1日下午14:30,2022年农药经营许可培训在我院科苑宾馆3楼会议室开班了。 https://www.ybzy.cn/info/1072/6425.htm
11.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新华社(北京12月8日)讯 1997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16号,发布实施了《农药管理条例》,根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重新修订了《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后的《农药管理条例》从发布之日起实施。[主 题词]:管理条例; 新修订; 农药; 国务院;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华社http://www.yidu.edu.cn/246010/detail/article/57766c83ede4fe1a8bd0f53f.html?org=246010&uorg=24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