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铸造企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多数铸造企业都实施了ERP、OA等管理软件,CAD/CAE/CAM等单个工具软件应用也较为普遍,少数企业还建成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走在了智能铸造领域的前沿,在提质、降本、增效、环境安全改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铸造企业智能制造及信息化基础仍然总体偏弱,涉及企业核心的生产、工艺、质量、检测、设备等业务仍大多依靠传统方式线下管理,导致后期质量追溯困难,数据分析决策困难,管理效率低下。铸造专用工业软件数量少、铸造生产设备联网难度大、工业数据自动采集率低、行业机理模型沉淀能力薄弱、工业模型数量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铸造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和推广应用。
自动化生产程度低,成为企业发展桎梏
对于传统中小型铸造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生产过程主要以手工重体力为主,对于产品生产加工打磨等关键环节,由于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低,依赖于人工经验,导致技术人员招聘难,人工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生产大批量、高精密、大尺寸产品,造成企业发展受限。此外,由于生产方式相对落后,造成生产过程中材料的大量耗损浪费,同时也加剧了周边环境污染。在当前绿色环保背景下,传统铸造企业不仅无法顺应高精度、高质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时代发展需求,而且要时刻经受国家环保政策高污染勒令停产的考验,不改变,只能面临淘汰!
变则通,通则达,达则成。对于以上遇到发展桎梏的铸造企业而言,如果在生产源头中发展低碳能源和清洁生产,淘汰低效产能,落实好产能置换;在整体生产线上,对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做好生产过程监控管理;在产品供给上,对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减少无效生产;对于整个车间生产管理和企业综合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攻破企业生产多项痛点难题,还能解决企业环保问题,实现企业价值大幅度提升。
作为“十四五”时期及未来一段时期推动我国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根本,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智能化变革,全面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智能化改造是铸造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意见》要求,铸造行业要打造30家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铸造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转型。
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转型
在智能化改造方面,推动行业企业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行业企业可根据《铸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细则》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评价,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形成适用典型铸造工艺和不同产品的智能制造成熟模式,通过典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建设,引领行业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行业将根据《铸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细则》开展铸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评价工作,加快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形成适用典型铸造工艺和不同产品的智能制造成熟模式,通过典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建设,引领行业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意见》提出,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上游主机装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行业急需的先进基础工艺和装备、关键基础材料、关键软件等,补齐产业链短板,着力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
发挥优质企业中坚力量
《意见》将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投资,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优质企业起着中坚作用。
围绕重点领域环节,培育更多优质企业。围绕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建设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铸造企业,推动这些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加强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增强内生动力,在汽车、内燃机、能源动力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领航企业。组织优质企业参与装备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发展产业集群(园区),实现区域内企业专业分工。《意见》鼓励地方政府围绕装备制造业布局培育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完善政策配套,推进集群规范化、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要建成10个以上具有示范效应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十三五”期间,铸造行业形成了河北省泊头市、辽宁省彰武县、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江苏省溧阳市竹箦镇等4个示范产业集群,有力推动了铸造产业集群的发展,持续推进铸造产业集群发展是推进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地方政府应做好产业集群(园区)发展的顶层设计,完善产业政策配套,深入开展铸造产业集群质量提升行动。
通过强化标准引领,助推质量提升。标准是行业活动和发展的技术支撑,是行业发展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抓手。在标准引领方面,行业正在建立健全行业能耗、物耗、污染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标准规范,促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协调发展,引导企业向清洁、高效、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同时,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提升生产全流程质量控制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行业整体质量效益和产业链竞争力提升,进一步保障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行业企业应积极落实《意见》的精神,按照《意见》和《铸造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先进铸造工艺与装备,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坚持行业自律,对标《铸造企业规范条件》,系统科学有序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同时提升环保治理水平,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贯穿铸造生产全流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