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质疑央视报道:草莓检出乙草胺很奇怪且毒性不大农残乙草胺

三名专家均表示,从草莓的标准种植过程来看,使用乙草胺并导致其残留超标的可能性很低。除了最基本的选择方法,杨忠岐还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普及了果蔬农残里的“知识”:1.豇豆、韭菜最易有农残。

【导读】

草莓竟含致癌农药?!4月26日,央视财经频道在一档求证类节目中,公布了对北京市随机购买的8份草莓样品的检测结果:全部样品都检出百菌清和乙草胺两种农药,前者检出值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后者在我国不允许使用于草莓种植中,属b-2类致癌物。

丨生命时报记者联合采写

受访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张运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李洪文食品与信息交流中心阮光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春秀

专家:草莓检出乙草胺很奇怪

此次检测中,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专业词汇跃入人们视野——乙草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张运涛直言,很奇怪为何会在草莓中检出乙草胺超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研究员李洪文则用“很诡异”来形容这一结果。

三名专家均表示,从草莓的标准种植过程来看,使用乙草胺并导致其残留超标的可能性很低。

首先,乙草胺是一种芽前封闭除草剂,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从草莓的生长周期看,此时的使用不可能会残留那么久,消费者买到含乙草胺草莓的几率并不大。

其次,草莓属于草本植物,对除草剂非常敏感,过多使用乙草胺会对草莓苗造成伤害,甚至杀死幼苗。在草莓的结果期也不可能使用,因为此时用除草剂毫无效果,只会增加成本。

再次,如今的草莓种植大多采用地面覆膜,以防草莓触地后发生霉变,降低品质和产量。覆膜的另一个效果就是抑制杂草生长,所以几乎也不需要打除草剂。

同样的疑问也出现在一些草莓种植户中。在北京市顺义区某村镇种了4年草莓的房女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种草莓时使用除草剂是不可能的,因为把草杀死的同时,肯定也会把草莓杀死。种植过程中如果出现杂草,通常都是人工拔除;草多的时候,可能还要雇人。

在江西省某农村承包了五六亩地种植大棚草莓的蒋先生说,他家种草莓七八年,只在种植草莓之前使用过除草剂,草莓种下去之后从未使用过。不过他也表示,如果种植前期的防病工作没做好,草莓又经常生病的话,不排除有个别人在此过程中使用农药的可能。

乙草胺到底有多大毒性?

对消费者来说,“乙草胺从哪来的”或许并不重要,他们更关心的是,草莓究竟能不能放心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报道中将检测结果与欧盟标准进行比对,从而得出超标数倍的结论只能作为参考。

致癌物有分级,1类致癌物指的是,只要达到一定摄入量,对人类的致癌作用是具有一定风险的;2类致癌物指的是,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摄入一定剂量的某物质后有致癌可能性,但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会导致人类得癌。

剂量决定毒性。阮光锋说,检出超标不一定等同于风险很大。央视报道的检出值最高为0.367ppm。对比标准美国标准中干甜菜、甜菜糖浆、甜菜头的标准限量(0.3ppm~0.8ppm),这个检出值不一定意味着很大风险。

另外,按我国标准,乙草胺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02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天,要超过这一范围,60千克体重的成人每天必须吃掉3.27千克含0.367ppm乙草胺的草莓。即使在更严格的欧洲,体重60千克的成人也要每天吃掉580克草莓才会超标。很多人可能觉得一天一斤草莓不是事,但风险评估是基于每天都要吃这么多,草莓种植受到季节限制,全年每天吃够一斤是很难的。

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春秀也表示,农残需要累计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致癌,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致癌风险也不一样。按照此次公布的检查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只在草莓成熟季吃几次,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草莓真的容易残留农药吗?

李洪文对此并不认可:“农残主要指残留在水果里,没被代谢掉的化学物质,与水果表明是否平整、水果是否需要削皮没有直接关系。”另外,在他看来,近年来的草莓种植中,对农药的使用量已随现代化生产手段的进步有所减少。

首先,育苗技术的提升,提高了草莓种子的质量,成长过程中不需要太多肥料和其他人为技术助其生长;其次,大规模种植技术的推广,让草莓种植业走向了工业化生产的道路,散户少了,更便于管理,滥用农药现象也会减少。

企业减少高浓度农药的生产。李洪文说,农药浓度过高会使其代谢周期加长,增加水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最近颁布的《新食品安全法》就对与之有关的企业和生产商做出了强有力的规定和规范。

消费者学会选择和清洗。李洪文建议,买草莓时,个头太大、性状太奇怪的最好不选;洗草莓时,注意千万不要把草莓蒂摘掉,去蒂的草莓若放在水中浸泡,残留的农药会随水进入果实内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要把草莓洗干净,最好用自来水不断冲洗;洗干净的草莓也不要马上吃,最好再用淡盐水或淘米水浸泡5分钟,这是最简单,也最安全的方式,用果蔬清洁剂等可能适得其反。

担心果蔬农残?看林科院首席专家怎么办

受访专家中国林业科学院首席专家杨忠岐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北京农药学会理事袁会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国家蔬菜系统工程中心副研究员唐晓伟

首先明确两个常识

第一,“检出农药残留”跟“危害健康”不是一回事。

任何农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量才会产生危害。这个“不产生危害的量”是由国家标准来进行规范的。可以说,基于目前科学对于该农药的认识,只要不超过这个量,那么可以认为没有健康风险。

第二,“有多少种农药”跟“有害剂量”是两回事。

不同的农药是针对不同的虫害或者病害,作用机理一般不同。即使同类的农药作用会累加,也还是根据其“残留量有多大”,而不是根据“有多少种”来判断是否有害。

“哪些菜不爱生虫我就选哪些”

杨忠岐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自己虽然跟农药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辨别哪些蔬菜农残少,也不是件容易事。他笑称自己的鼻子很灵,走到甚至路过农田,就能闻出农作物用了哪种农药。

“有一次我吃火锅,一下子就闻出了蒿子秆有666(一种有机氯农药)的味道。”可即便如此,绝大多数时候,杨忠岐也无法分辨出哪些果蔬用了过量的农药。

他选菜时的依据只有一个:“哪些菜基本不生虫,我就选择哪些。”比如,西葫芦、茄子、丝瓜、冬瓜等,就是不易生虫的蔬菜。除了最基本的选择方法,杨忠岐还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普及了果蔬农残里的“知识”:

1.豇豆、韭菜最易有农残。

韭菜农药用量较大,容易残留在叶中。豇豆也要使用大量农药,且不同成熟期的豇豆会同时打药,这就会导致一些已成熟的豇豆还没等到农药自然分解,就被拿到市场上售卖。

2.大棚蔬菜也并非安全。

大棚里通常是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反季节蔬菜生长,也适合病害虫生长。不仅如此,大棚里多数都是同一块地,连年种同一种蔬菜,违反了传统农业中“不重茬”种植的习惯,造成土壤中的同一种病虫害,有了连年繁殖蔓延的机会。如果大棚中不是采用生物防治等安全手段防治病虫害,就必须大量使用防病防虫的农药。

3.土豆比红薯、花生农残少。

红薯、花生虽然在地下生长,但非常容易生线虫,而对付这种线虫的“杀线剂”毒性非常强。相对来说,土豆生虫较少。

4.圆白菜、大白菜比较安全。

5.有刺激性味道的菜不易生虫。

像茴香、香菜、辣椒、芥蓝等蔬菜,因为有独特的味道,病虫害少,因此农药用的也较少。此外,像猕猴桃、核桃、栗子等带厚皮的水果和坚果,病虫害更少,生长周期又长,基本没有农药残留。不过,这也不可一概而论,关键还要看菜农是否按照标准使用农药。

6.天然野菜不打药。

真正的野菜农药残留比较少,不过,只有蕨菜是真正长在山里的天然野菜,苋菜、荠菜很多都是人工种的。荠菜易生蚜虫,用农药较多。

7.有虫眼的蔬菜不一定农残少。

有人以为叶子上有虫眼的蔬菜是安全的,实际上,也很有可能是蔬菜被虫子咬过后,刚被打了农药。如果打药时,蔬菜已离收获期很近,那么有虫眼的果蔬反而农药残留高。

不用害怕残留农药

“如果某种蔬菜农药残留超标100倍,人们每天吃这种蔬菜,连续吃20年,1万人中只有1个可能引发癌症问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北京农药学会理事袁会珠说。其实,农药残留对人体的伤害被大大“妖魔化”了。

袁会珠还给《生命时报》记者举了个例子,“常有人问我草莓会不会残留农药,按照草莓的科学生产方法,在草莓刚刚栽种时,就必须通过喷药来提高抵抗力,这时打农药是安全的。随着草莓的成长,有毒物质能在成熟前充分分解掉。

蔬菜农药用什么洗

为减少农残,人们想了很多方法应对,比如用自来水冲、用盐水泡、用淘米水洗等,这些方法真的管用吗,哪种效果好?《生命时报》就这一问题请教了几位权威专家。

↑自来水

最好先在水龙头下用力搓洗果蔬,外表“结实”的瓜果还可用小刷子刷洗,觉得洗干净了,再用水冲洗15~20秒就可以放心吃了。

国家蔬菜系统工程中心副研究员唐晓伟补充说,有机磷农残引起的蔬菜中毒事件比例很高,包括常见的敌敌畏等,清洗这类农残时,温水的洗涤效果比凉水更好。

↑盐水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表示,用盐水浸泡果蔬不太可取,尤其对绿叶菜来说,盐水会破坏菜叶的细胞膜,不仅损失营养,还可能让农残进入菜中。

上海市食品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志英指出,盐水对清洗农残没有太多作用,但对去除果蔬内的虫害有些帮助,比如盐水可以泡出樱桃、菜花等果蔬中的一些小虫。

↑水中加醋或碱(小苏打)

朱毅指出,水中加些醋或小苏打,对洗掉不同种类的农残或多或少有些帮助。不过,对于常见的农残,用小苏打泡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刘伟森等人的研究也证实,小苏打等食用碱对去除有机磷农残有一定效果,在清水中加入10%的食用碱清除效果最佳,对敌敌畏的去除率可达到76.11%,然而,食用碱浓度低于2%或超过15%效果和自来水无异。因此,用碱性水清洗果蔬需要掌握好浓度。

↑淘米水

马志英指出,生活中人们常见的淘米水其实就是弱碱性水,对清洗农残有帮助。不过,台湾《康健》杂志提醒,有些米本身就有农残,淘米水中可能存在不确定风险。

↑洗涤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姜微波提醒,用洗涤剂清洗果蔬的方法不值得提倡,因为洗涤剂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最后,朱毅表示,果蔬农残分两类,一种是附着式,农残只是在果蔬表面;另一种是内吸式,农残已经渗入果蔬皮中。对于前者,可以通过冲洗等去除部分农残,而后者只能削皮。

实在担心农残问题的人可以统一用削皮的方式处理,能去皮的果蔬全部削皮。不过,几位专家均表示,国家许可使用的农药品种,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怕,果蔬农残问题也没有那么严重,大家要放松心态,理性对待。▲

[责任编辑:shufj]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今年以来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THE END
1.草莓真的需要很多农药吗?揭开真相草莓真的需要很多农药吗?揭开真相 爱采购寻源宝 草莓种植中,农药的使用是必要但非过量的。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绿色防控的普及,有效减少了农药的依赖。草莓,因其甜美的口感而广受欢迎,但关于其种植中的农药问题常引发公众关注。事实上,所有作物在种植时都可能需用农药来抵御病虫害,草莓也不例外。然而,这并不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286bd1e36ee91d7e60370908
2.草莓专家揭开致癌农残真相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陈春秀也表示,农残需要累计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致癌,且根据个人体质不同,致癌风险也不一样。按照此次公布的检查结果,可以确定的是,如果只在草莓成熟季吃几次,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草莓真的容易残留农药吗? https://mzb.gdufe.edu.cn/2015/0429/c1261a34634/page.htm
3.草莓的农药残留量是不是很多的啊?快速问医生病情分析:要把草莓洗干净,最好用自来水不断冲洗,流动的水可避免农药渗入果实中。洗干净的草莓也不要https://m.120ask.com/askg/posts_detail/19706000.htm
4.草莓“蒙冤”已久:它真的不是“最脏水果”最近,网上又出现一段视频,以一个草莓种植者的身份声称,草莓在生产种植的各个环节都会使用很多农药化肥,比如在育苗期前要打除草剂封地;育苗期为了保根和杀菌,每次要兑6~7种农药,“上喷下灌”8~10次;封地膜前,为了对付蚜虫、蓟马、红蜘蛛等病虫害,要打各种杀虫药;封地膜后,为了果实提色、增香,还要使用复合肥、https://www.lifetimes.cn/article/47KeDNIF3hF
5.草莓中含农药多吗?问答频道草莓非常容易吸收农药,残留较高,所以含农药较高。我们有条件可以选择有机草莓,如果没有条件购买普通https://www.bohe.cn/ask/view/103506011.html
6.草莓农残超标致癌,是真的吗?草莓农残超标致癌,是真的吗? “随机购买8份草莓,均检出致癌农药残留。”这两天,某电视台一档生活类节目报道的草莓中除草剂乙草胺超标的消息备受关注。“乙草胺到底是什么?”“什么是b2类致癌物?”“草莓可以放心吃吗?”,从最初消费者的担心到越来越多的莓农和专家对检测结果产生质疑,“草莓致癌”事件持续发酵。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6-08/30/c_135645607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