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PPT课件.pptx

1、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区域农业发展,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学习目标:能够结合区域图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发展方向。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气候,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发展优势、特色农业),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小方向),东北概况,1、范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2、地理位置,(1)海陆位置:,(2)经纬度位置:,亚欧大陆,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在400N530N,1200

4、业,优势资源,地形,农业类型,3、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1,1,2,题。,C,练一练,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练一练,热量,水分,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

5、富?,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二)社会经济条件,阅读课文,思考东北工业、交通和人口是如何促进农业发展的?,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和对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工业基础,交通条件,人口密度,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晚,地广人稀(经营规模大,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1.气候:2.地形:3.土壤:,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期。但农

6、作物易受低温冷害影响。,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二)社会经济条件,1.有良好的工业基础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与东南亚地区,市场广阔;海陆空交通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光照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种植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宜花卉种植,市场需求量大,1、关于气候对东北地区

7、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和水利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求B无霜期从南部的80天到北部的180天左右C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春旱的影响D气候条件制约着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D,检测题,2、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林业基地畜牧业基地A、B、C、D、,D,3、东北地区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符合由南到北顺序的是()A、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B、森林类型:暖温带常绿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C、

9、充分利用资源还能防止因秸秆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建议:改良畜种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扩大了水稻的种植范围。为此,农业的发展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又要依据科技改造自然。,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东北粮食商品率高原因:粮食单产高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能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地广人稀、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且面积大,黑龙江土地利用特点:,(1)土地类型多样(2

10、)耕地面积广(3)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2)地区专业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玉米带,乳畜带,棉花带,小麦区,亚热带作物带,混合农业区,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小麦区,比较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异同点,同:,(1)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灌溉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地区专业化生产,异:,(1)经营方式不同,东北农场为国营大农场,美国农场一般为家庭经营;(2)美国专业化及现代化程度高于东北。(3)东北玉米带纬度相对较高

11、,自然条件较差,单产相对较低。,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山区农业发展方向,方向: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重点: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重点:建设人工草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方向: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开发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四、农业发展方向盘,农业发展出现问题:,水土流失(山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湿地退化、旱涝灾害(平原)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西部),沼泽(湿地)作用:过度开垦沼泽的负面效应:,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广布的原因?,夏雨集中,且多暴雨;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洼地多,排水不畅;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干;河流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

THE END
1.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1,2,内蒙古自治区,山环水绕,黑土,3,4,土地,黑钙土,最多,森林,渔业,5,农业机械,农田,水稻,缩小,玉米,6,7,8,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3254695.html
2.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鲁教版必修3.ppt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内蒙古自治区 半环 湿润半湿润季风 暖温带 热量 东南 西北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 最高 三江 黑龙江 国营 还林 湿地 耕作业 玉米 商品粮 甜菜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地域性 林农 海洋渔业 农林牧 水土流失 有机肥 覆盖率 营林 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315/95507233.shtm
3.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一、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http://m.nm.zgjsks.com/html/2022/xkzs_0125/50054.html
4.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 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 想。据此回答 1~3 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https://doc.mbalib.com/view/7b31dc067644dd95951bce9d3f18d19a.html
5.“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摘要】:<正>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LJ201510010.htm
6.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从构建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解释框架入手,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经济低速增长,城镇化与人口发展停滞期”与“经济波动,城镇化稳定发展,人口转型期”两大阶段。② 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特征主要https://www.dlyj.ac.cn/CN/10.11821/dlyj020190257
7.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盘点乐都区平坦川水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平坦的湟水谷地及其支流带几乎全部被开垦而发展农业,是乐都区最主要的农业区,该区域聚落稠密,交通较便利,是乐都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区域以碾伯为重心呈放射状发展模式。 四、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本: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3u5iewj.html
8.科学网—东北地区(黑吉辽)“三藏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东北的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业生产和传统文化而著称,特别是在有机农业和冷地作物的种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如高品质的大豆、玉米、水稻及黑木耳等,成为当地珍贵的农业资源。近年来,东北农村充分利用其独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和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地区内规划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260-1449344.html
9.2020版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发展 2017·T36 2016·T36 2015·T36 2016·T1~2 2015·T2~3 2017·T36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 —— 2018·T3~5 2016·T4~6 ——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知其地] 区域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荒漠化的类型及成因也不同。因此,在分析荒漠化问题https://www.51jiaoxi.com/doc-5727108.html
10.(王开磊)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训练)课时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命题人 王开磊 一、 选择题(每个4分共计44分 1、 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 耕地面积少, 人均耕地不足 B、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 C、 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D、 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答案 A 2、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组合http://m.doc88.com/mip-313755107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