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③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②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③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10、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
(1)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①自然条件:
A、区域位置;
B、自然环境条件:a、气候;b、地形;c、水系水文特征。
C、自然资源:a、矿产资料丰富;b、水能资源丰富(比降大决定)。
②人文条件:A、生产力水平;B、经济基础;C、交通航运条件;D、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2)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具体内容包括:
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灌溉;⑤旅游;⑥土地利用;⑦提高水质等。
(3)综合治理的主要对策措施
考点七、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9、发展问题:
(1)由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导致区域发展问题。
(2)途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考点六、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8、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2)表现:
①资源短缺: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资源短缺问题。
②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③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A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B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④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3)环境恶化而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方面;资源需求无限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又使其加重了;而这三个方面表现的规模都已扩展到全球。
7、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实施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影响:
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考点五、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①无论是产业的发展阶段还是产品的生产环节,产业转移都促进了区域或国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和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形成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还通过企业把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发展阶段的产业,这些产业处于产品的加工生产环节(低附加值)。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乡村变城市。
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例如,重化工业生产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同时,还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5、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条件等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导致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熟制\物产)
②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外观)
③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交通运输)
④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风土人情\食物服饰\生活习惯\方言词汇\歌曲戏剧)等。
考点四、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考点三、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差异主要内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导致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