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地理高考复习必背知识点(一)

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河流、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自然(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入手。

举例: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答:低山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红壤为主;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夏季易发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易产生水土流失。

2、对地理位置(区位)特征的描述: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四套定位)、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一套定位)、政治区位(邻国)、经济区位及交通区位

(以海南岛为例,见选修二第104页)。举例:描述拉萨市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答:地处300N,纬度位置低;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对地形特征的描述:

“海拔地势加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海岸曲直做候补”

举例:描述我国青藏高原区的地形特征

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高原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和缓“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4、对气候特征的描述: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有时考虑光照)入手。

举例:描述伦敦的气候特征

答:冬季温和,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均匀;光照条件较差

5、对河流水系特征的描述:

干流长短,流域大小,河网密度,弯曲河道,水系形态,支流多少,宽窄深浅,湖泊有否,起止流向,有时提到

举例:描述尼罗河的水系特征

答:世界上长的河流;发源于东非高原,向北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较小;支流少;为外流河。

6、对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

补给水位和水量,季变年变后两项,水能系列加航运,冰期汛期含沙量。(汛期:春汛、夏讯、冬汛、凌讯)

举例:描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松花江纬度高、冬季长气温低、结冰期长;春季积雪融水补给,而出现春汛,且在流向高纬的河段有凌汛现象;降水集中夏季,有明显的夏汛;流经地区林木茂盛,含沙量小;由于补给水较充足,汇入的支流较多,水量较丰富;上游坡度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下游流速平稳,航运条件较好。

(二)、人文要素的分布特点描述

7、农业特点的描述:农业地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和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机械化等)、制度、经营方式(小农经济、集约化、专业化等)、农业现代化水平,商品率。

如: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略)

8、工业特点描述:工业地位、工业发达程度和技术水平、工业部门结构、工业产品及研发投入、工业原料和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等。

如:意大利新兴工业的特点和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工业的特点(略)

9、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描述:面状分布:平原;线状分布:沿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分布;点状分布:沙漠中绿洲。

10、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描述: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如:上海市分布在哪里――上海市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黄浦江畔两岸。

①、“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

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②、“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不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③、“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又如我国地理环境问题分布:西北的地理主要是荒漠化、盐碱化问题;西南的地理问题主要是石漠化、滑坡、泥石流、酸雨问题;东北主要是黑土肥力保持和湿地保护问题;江南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的立体利用问题。而近海主要是海洋污染、生态破坏、休渔问题。城市主要是城市环境保护问题及城市化问题。

二、地理成因(条件、措施)的分析: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4).天气状况。

举例:为甚麽印度高气温多出现在五月而不是七月

答:①太阳直射点北移;②5月为旱季后期,天气晴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③北面有高山阻挡,热量不易散失,北侧冷空气不易侵入;④7月已进入雨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加上水的热容量较大,大大缓解高温天气

4、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地;

(3)气侯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举例:试析我国西北内陆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答:我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气候,夏季太阳高度大,云层少,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大陆热得快,温度高,冬季大陆冷得快,温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近,加剧严寒。

5、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区大于高纬区

(2)、季节:夏季大于冬季

(3)天气:晴天大于阴天

(4)海拔: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5)、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

举例:试析我国西北内陆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答:我国西北内陆属温带大陆气候,降雨少,云层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地面得到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降雨少,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

6、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

(4)、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5)、植被和水文状况: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城市湿岛效应使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使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举例:试析我国台湾东北降雨特多的原因

答:临海位置,水汽充足;东南季风或东北季风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

7、分析几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区成因

(1)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典型的原因:①平原面积广大,赤道从中部穿过,且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②来自大西洋的信风带来充足水汽;③亚马孙平原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④沿岸暖流增温增湿;⑤受北、东、南三面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2)非洲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典型的原因:

①受副高和来自大陆的信风控制降水少;②海岸线平直;③西岸寒流有减湿作用

(3)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典型的原因:①全年盛行西风;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③大陆轮廓破碎;④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4)地中海气候在地中海地区分布典型的原因:①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②地中海深入大陆内部加强了夏季副高和冬季西风的势力。

8、分析几种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

原因:(1)来自海洋的东南(东北)信风带来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热带草原气候

分布:东非高原

原因:海拔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弱,降水偏少;

特征:也分旱雨两季(夏雨冬干),但由于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与典型热带草原气候相比,旱雨两季不太分明。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南美大陆西岸

原因:受安第斯山阻挡,加之沿岸寒流的影响,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北美洲大陆东岸

原因:①越过西部山地的西风到达东岸水汽减少;②北美洲与大西洋面积较小,海陆热力差不显著不能形成明显的冬、夏季风;③东岸的拉布拉多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④北美洲的地形特点,使得南北海洋气流经常对东岸产生影响,降水较其它大陆性气候区偏多,且季节分配上差异较小。

9、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判断、所对应的自然带名称(略)

10、分析我国沙尘暴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11、分析洋流成因

(1)、风向和大小;(2)、补偿;(3)、密度差异

举例:夏季索马里沿岸寒流形成原因波罗的海和北海间密度流的成因

答:(1)夏季,索马里洋流从西南向东北流动。索马里半岛的沿岸海域盛行西南风(离岸风),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动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近岸出现上升补偿流,导致索马里沿岸水温较附近海域水温低。它虽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但洋流的温度比相邻海区海水的温度低,因此就形成了寒流,所以索马里洋流在夏季称索马里寒流。另外,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阿拉伯海及其两岸地区太阳辐射增强,使阿拉伯海表层水温高出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这也是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性质的原因之一。

(2)波罗的海为海区闭塞,与外海的通道又浅又窄,盐度高的海水不易进入;加之波罗的海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微弱;这里又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四周有多条河流注入,因此波罗的海的海水就很淡了。北海海水盐度较高,所以丹麦诸海峡的表层海水密度小,底层海水密度大,故形成密度流。

12、分析盐度成因

(1)、纬度因素(气候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洋流(同一纬度海区的比较)(3)、淡水作用(有无淡水注入);(4)、内陆湖和海区形状(封闭或开阔);(5)、结冰与融冰

举例:红海成为世界盐度高海区原因答:降水少,蒸发旺盛,无淡水河流注入稀释,海域封闭。

13、分析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雨量;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举例:为什么亚马孙河流量大【答案: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典型的原因基础上,再加上一条原因(6)亚马孙河流域面积广支流汇聚多】

14、分析河流的流量变化(先确定补给方式)

(1)、降水多少和季节变化;(2)、季节积雪和春季气温;(3)、冰川和气温年变化;4、地下水,湖泊,沼泽等。

举例:松花江流量变化有何特点春汛为何由南向北推迟答:(1)一年有春夏两次汛期。(2)南方纬度低,春雪融化早,北方纬度高,春雪融化晚。

15、分析河流的凌汛条件:

(1)河流有结冰期;(2)河流自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流动的河段。

举例:分析黄河产生凌汛的原因。答:黄河上游,下游河段地处温带冬季河流要结冰,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河水,春季其上游解冻下游未解冻,易产生凌汛现象。

16、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1).河流落差大;(2).水量大。

举例:三峡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17、河流航运价值大小原因分析:

举例:长江下游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18、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从天、地、人三方面分析):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等。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此外,人类活动占用及破坏河道。

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19、分析有关地形地貌

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要点:1、是否在板块生长或是消亡边界;2、内力作用是否形成褶皱和断层;3、在哪个地理背景,受何种外力

举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怎么样形成的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各属于哪个板块

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破碎;雅鲁藏布江侵蚀下切。喜山属于印度洋板块;冈底斯山属于亚欧板块。

20、分析滑坡、泥石流的成因:

(1)、地质条件(2)、地形条件(3)、降雨条件(4)、人为因素(如植被破坏、工程建设等)

举例:分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21、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

(1)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2)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22、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

(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2)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3)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5)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6)加强国际合作等。

23、分析自然带的成因

(1)、热量(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2)、水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3)、水热组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举例:分析我国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答:(1)、东部由南向北表现为以热量为基础(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2)、由东向西表现为以水分为基础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3)、我国的中高山表现为不同水热组合(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24、分析有关土壤问题。

(1)、士壤的物质组成;(2)、组成物质的协调程度。

例如:红壤与理想土壤相比,含量明显偏高和偏低的物质分别是什麽

答:矿物质含量偏高;有机质含量偏低

25、分析水能开发条件(筑坝)

(1)水能丰富程度(取决于流量和流速);2、地形和地质条件;3、市场距离(效能的发挥)。

举例:红水河水能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答:有利条件:水量大,落差大,距市场近。不利条件:地质复杂,生态脆弱。

26、水库坝址的选址条件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27、卫星发射基地的选址条件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28、天文观测站的选址条件

(1)海拔高,空气稀薄;(2)以晴天为主,黑夜漫长;(3)风速小,给天文仪器带来的震动很小;(4)大气中尘埃少,水汽含量低,利于红外观测;(5)几乎无人工光源干扰。

29、核电站的选址条件

(1)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2)常规能源短缺;(3)科技先进,资金雄厚。

30、我国建石油储备库的选址条件

(1)位置临海,海运便利;(2)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3)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31、有关渔场的成因

(1)洋流(寒暖流,上升流)(2)大陆架(3)、河流入海口(4)、温带海区

举例:我国舟山渔场的成因是什么答:地处温带大陆架上,寒暖流交汇处

32、分析某盐场的成因

(1)蒸发情况(气温干旱风力)、(2)地形是否适合建盐场

举例:台西布袋盐场和天津沿着盐场形成有何异同答:台西布袋盐场地处背风坡降雨少,纬度低蒸发旺盛。天津沿海盐场地处温带,降雨少干旱,多风,蒸发旺盛。

33、沼泽的成因(以东北地区为例):

(1)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多;(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地下有永久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5)有河流经过,且有凌汛现象。

34、某些国家迁都(如巴西利亚、内必都、世宗)的原因

(1)分散大城市职能;(2)开发内地国土资源,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3)便于更好地对国家进行统筹管理和行政领导;(4)考虑国防安全的需要。

35、某些国家填海造陆的原因

(1)必要性:国土面积狭小。(2)可能性:地处沿海且海岸线长;浅滩面积大;海域风浪小;资金雄厚。

36、某工厂(钢铁厂、化工厂)从市区前往郊区的原因

(1)该工厂环境污染严重;(2)工厂占据了第三产业的位置,影响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3)工厂占地面积广工业用地紧张,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市区内地租高,增加了企业成本,经济效益低;(5)由于工厂运输量大,增加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如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第二、自然资源丰富(如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宝库”)

第三、自然环境分割(复杂的自然环境,一方面不利于居民的交往融合,使其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分裂势力的生存和渗透)

第四、人文地理复杂(如巴尔干半岛民族复杂,历来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第五、地缘战略位置重要(如中东地区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接地带)

38、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春季升温快,有利于棉花种植;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39、我国南方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

(1)气温高,水分条件好,利于发酵;(2)有机质丰富,沼气的原料充足;(3)居民生活生产对沼气的需求量大

40、某地接受产业转移的原因(目的或影响)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2)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3)增加就业;(4)促进经济发展。

41、某类农矿资源跨区域调配(进、出口)的原因

(1)生产地:丰富,生产多,消费少。

(2)消费地:贫乏,生产少,需求量大。

(3)中间环节:距离近,交通便利(安全)

42、分析某国家或地区交通发达的原因(或表现)

(1)位置方面:如沿海、岛国、交通咽喉、交通“十字路口”等。

(2)各种运输方式的具体表现:如铁路、公路、内河、海运、空运、管道等。

(3)交通运输是否实现了“三化”: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

(4)运输需求量大: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等。

三、区位分析

(一)农业区位分析

1、农业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和土壤,交通政策加市场,水源劳力加科技,地狭地广人均量,工业地租机械化,饮食经验也算上”

2、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有利: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3、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利: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4、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利: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5、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6、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

(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二)工业区位分析

1、工业区位因素:“原料市场劳动力,交通水源和土地,动力政策加科技,工农基础协作力,

位置设施加信息,社会环境加转移“

2、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优势:

(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

治理环境污染。

3、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4、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大、结构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5、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6、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84年)(广东:广州、湛江)(广东92年沿海、沿边、沿江开放城市:珠海、深圳、汕头)、四个工业基地

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发展方向: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7、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范围:以沪宁杭为龙头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优势条件:①工农业发达;②人口众多;③矿产、水利资源丰富;④水运得天独厚;⑤经济腹地广阔

8、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范围: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

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9、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优势: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人的创新意识。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相同点:(同上)

不同点: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②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④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⑤形成规模生产;⑥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10、“硅谷”

典型地区: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①科技人才比例高;②增长速度快;③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④研究开发费用在总投资额中所占比重高;⑤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THE END
1.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1,2,内蒙古自治区,山环水绕,黑土,3,4,土地,黑钙土,最多,森林,渔业,5,农业机械,农田,水稻,缩小,玉米,6,7,8,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3254695.html
2.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鲁教版必修3.ppt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商品粮、糖、油、棉基地县分布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内蒙古自治区 半环 湿润半湿润季风 暖温带 热量 东南 西北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 最高 三江 黑龙江 国营 还林 湿地 耕作业 玉米 商品粮 甜菜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地域性 林农 海洋渔业 农林牧 水土流失 有机肥 覆盖率 营林 https://m.book118.com/html/2017/0315/95507233.shtm
3.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一、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http://m.nm.zgjsks.com/html/2022/xkzs_0125/50054.html
4.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 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 想。据此回答 1~3 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https://doc.mbalib.com/view/7b31dc067644dd95951bce9d3f18d19a.html
5.“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摘要】:<正>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LJ201510010.htm
6.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从构建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解释框架入手,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经济低速增长,城镇化与人口发展停滞期”与“经济波动,城镇化稳定发展,人口转型期”两大阶段。② 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特征主要https://www.dlyj.ac.cn/CN/10.11821/dlyj020190257
7.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盘点乐都区平坦川水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平坦的湟水谷地及其支流带几乎全部被开垦而发展农业,是乐都区最主要的农业区,该区域聚落稠密,交通较便利,是乐都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该区域以碾伯为重心呈放射状发展模式。 四、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本: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而自然环境作为一种不以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3u5iewj.html
8.科学网—东北地区(黑吉辽)“三藏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东北的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业生产和传统文化而著称,特别是在有机农业和冷地作物的种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如高品质的大豆、玉米、水稻及黑木耳等,成为当地珍贵的农业资源。近年来,东北农村充分利用其独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和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地区内规划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260-1449344.html
9.2020版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农业发展 2017·T36 2016·T36 2015·T36 2016·T1~2 2015·T2~3 2017·T36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 —— 2018·T3~5 2016·T4~6 ——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知其地] 区域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荒漠化的类型及成因也不同。因此,在分析荒漠化问题https://www.51jiaoxi.com/doc-5727108.html
10.(王开磊)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训练)课时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命题人 王开磊 一、 选择题(每个4分共计44分 1、 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 耕地面积少, 人均耕地不足 B、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 C、 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D、 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答案 A 2、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组合http://m.doc88.com/mip-313755107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