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

作者胡琨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的明确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结合世情国情粮情新变化、把握未来食物发展新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树立大食物观的战略考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的殷殷嘱托,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既向耕地要粮食,又向整个国土空间要食物,推动食物供给由单一生产向多元供给转变,不断夯实高原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树立大食物观是党中央作出的科学决策

树立大食物观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当前,全球粮食供应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立足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

树立大食物观是更好满足人民健康消费的现实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明确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树立大食物观,顺应“大健康”时代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保障食物品种丰富与数量供给的基础上,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供给,推动民众食品消费结构由“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多样化、精细化、营养化、生态化的膳食新需求。

树立大食物观拓展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方向路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树立大食物观,就是在保障粮食安全、牢牢端稳饭碗的基础上,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树立大食物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树立大食物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基础上,构建食物生产力与生态系统资源承载力平衡的大食物体系,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在充分彰显特色中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

在“稳”字上不松劲。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水稻、玉米、麦类、马铃薯和杂粮等粮食作物上,做到稳面积、攻单产、优品质、增产能,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确保高原粮仓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认真贯彻粮食安全责任制,扛起产销平衡区责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推进杂交水稻“上山”旱种增加口粮供给,推动冬马铃薯、鲜食玉米“下山”增量增效。积极充实“绿色粮库”,实施“藏粮于林”行动,开发油料用品、生态产品、绿色食品,丰富产品供给。

在“新”字上下功夫。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最大差别就是科技含量的不同,多样性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先进,坚持用改革思维、创新办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重点破解种业、装备、技术等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力争在主导品种选育、规模化良种繁育、特色优势品种推广、绿色生态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领域谋求突破。创制一批核心种质资源,选育一批优良品种,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种业企业。以“数字农业”场景应用为引领,高质量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基地。

在“质”字上求突破。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新需求,坚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进从重产量向产量、品质、生态并重转变。通过建基地、育良种、强加工、立标准、拓市场等举措,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产能,做大规模,做出特色,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云南绿色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形成品牌担保品质、优价激励优质的良性循环。积极推进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保护,培育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效”字上出实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省区经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升农业科技服务多样性产业发展能力。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养分平衡,防止耕地退化,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将设施农业作为高效农业的重要类型来发展,推动水肥一体化、饲喂自动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支撑设施农业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多样性农业资源利用率。通过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农业劳动者的素质、能力,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THE END
1.努力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理论与探索科技论坛资讯努力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如何理解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背后的深意?对于农业大省山东来说,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应该怎样作为? 落实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2537
2.践行大食物观大有可为当前,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延伸。人们已经完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正在向“吃得丰富,吃得健康”跃迁,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化、多样化。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为了顺应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食物消费新需求,构建多https://m.gmw.cn/2024-06/28/content_37407371.htm
3.科普能量树立“大食物观”,追求饮食的多样与平衡临床营养科2023年10月16日是第43个“世界粮食日”,这一周也是我国的“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树立大食物https://www.pkufh.com/Html/News/Articles/49723.html
4.“践行大食物观遏制食物浪费”倡议书南方+在2023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电白区发展和改革局、电白区农业农村局、电白区教育局、电白区科工商务局、电白区妇女联合会等五部门联合向社会发出“践行大食物观 遏制食物浪费”倡议: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0/18/c8206277.html
5.《求是》树立大食物观端稳中国饭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今年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组会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https://spxy.sxau.edu.cn/info/1041/5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