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人才战略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人才战略;重要意义;现实路径

一、引言

二、农村人才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对青壮年劳动力的需求呈现递增趋势,因此农村剩余的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进城谋求发展机遇。而这些青壮年的流失将导致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不断恶化,最终造成农村劳动力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的发展现状。青壮年作为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流失严重问题会降低农村生产效率,难以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要素基础。[1]因此,如何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留住农村人才是破解该难题的关键,避免农村人才的严重流失。

(二)农村发展环境不利于吸引农村人才回流

流入城镇的农村人才要么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要么掌握熟练的技能,这些人都凭借一技之长在城镇中打拼、生活,习惯于城镇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社交圈层,因此很难再形成回流为农村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造成走出去的人难以走回来的农村人才困境局面。一方面,农村产业发展滞后、优质企业较少、就业平台较低,且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导致农村人才的发展机遇少、上升空间有限,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农村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但仍和城镇具有较大差距,习惯城镇生活的人才不愿意再回到农村,以“农民”身份谋生发展。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农村发展环境已经不足以与农村人才需求形成匹配,因此难以形成返乡回巢趋势。

(三)农村治理水平与村民素质不匹配

现阶段,农村主要依靠中老年干部实现治理,原因在于这部分人在农村具有较高的威望,村民更愿意听从这部分人的领导,导致农村管理人员缺乏年轻干部,因此新思想、新理念难以融入农村治理过程中。中老年干部尽管具备较为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熟悉农民间的家短里长,更好地协调农村及农民关系,但缺少专业化管理知识、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将严重农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此外,部分农村干部缺乏服务意识,更希望依托行政身份来谋取更为丰厚的利润,将权利掌握少部分人手中,在选委会或村党支部选举期间,会行贿村民来延续手中的权力,存在大量的“滥用职权”“微腐败”“农村贪官”现象,同时表明村民的综合素质仍相对落后,难以形成有效自治和监督。而此等农村发展现状会影响有志青年回乡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的意愿。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人才困境

人力资本优势会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全国各地区都积极展开人才争夺战,从而充分发挥知识或技能溢出效应,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产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人才的贡献,但现阶段农村面临严峻的人才困境,缺乏管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从而严重制约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2]

(一)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管理型人才

管理型人才会对农村资源的配置效率产生直接影响。管理型人才普遍掌握多领域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能够有效协调生产关系,合理配置资源,以有限的农村资源换取尽可能更多的经济收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3]现阶段,农村的管理型人才严重匮乏,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农村企业数量有限,且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小微企业,难以形成生产的规模效应,更加偏向于技术化生产,导致管理岗位供应不足,难以给管理型人才提供表现机会;其二,村委会、村党支部的工作急需管理型人才,但岗位很少出现空缺或闲置情况,导致管理型人才引进困难。总的来说,农村实际的管理岗位数量有限,难以与管理人才形成匹配关系,因此会降低农村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技术型人才

农村企业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比较倾向于技术生产,因此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撑点。无论是农业高质量发展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型人才都将成为人力资源优势。先进的农用机械设备需要依靠农业技术人才去普及推广;先进的制造业生产设备同样离不开制造业人才的操作和应用,因此技术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农村产业的发展。现阶段,农村企业的技术型人才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原因在于农村企业生产规模有限、市场开拓程度较差,导致经营利润难以满足过高的人才薪资开支,这将影响技术型人才扎根农村的意愿。此外,技术型人才的价值需要依靠先进生产设备得以体现,而农村企业难以负担高额的设备成本费用,导致技术型人才的个人成就感较差,因此这部分人才更加向往城镇企业工作,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

(三)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应用之义。农村只有依托创新型发展模式,才能够摆脱落后的发展现状,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振兴农村经济提供勃勃生机。创新型人才作为影响农村创新的主体,会对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缺乏创新型人才是农村面临的客观问题。针对农村缺乏创新型人才的原因展开具体分析发现,资金、思维、环境都是造成该问题的因素。首先,创新型人才大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雇佣成本相对较高,农村企业难以支付高昂的费用,并且企业创新需要充裕的资金作为保障,而筹资难问题确实是农村企业面临的客观难题,这也会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就业选择;其次,农村企业过分看重于眼下的经济利润,缺乏企业长期发展眼光和思维,因此不愿支付过高的人才引进费用实现创新性发展;最后,农村企业发展程度普遍滞后于城镇企业,因此缺乏创新型人才竞争环境,导致引进创新型人才的意愿不足。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农村人才机制有助于农村人才的内生、引进、培养和管理

人才作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缺乏人才会严重制约农村发展进程。基于农村发展落后的现状,急需建立农村人才机制,加快农村人才的内生、引进、培养和管理,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力。农村可能并不缺乏具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人才,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则能够有效挖掘“潜在”人才,培育内生人才优势。此外,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会加快农村人才的回流速度,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献才献智。人才聚集是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还需要借助后期的培养及管理机制提高人才素质,进而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二)建立农村人才机制有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农村人才机制能够改善有效以往的农村干部选拔效果,进而有助于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村委会和村党支部选拔领导干部过去更加看重候选人在农村的威望,导致农村干部队伍中出现许多缺乏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的管理人员,从而制约农村高质量发展进程。完善的农村人才机制更加看重候选人的才智和管理能力,将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农村现代化治理过程中,提高农村现代化治理效率,充分发挥人才的个人及社会价值,有效避免权利过度集中造成的农村资源浪费和滥用现象,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建立农村人才机制有助于农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农村企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有效依托,需要管理型人才对农村企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实现长远布局;技术型人才提高农村企业的生产效率,有效规避生产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创新型人才为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新见解、新思路、新理念,从而帮助企业摆脱生命周期陷阱,助力农村企业的长远发展。由此观察出,充裕的农村人才会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以便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完善的人才机制能够为农村企业招纳和储备来自四面八方的英才贤士,助推农村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才机制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就地取材,培养造就农村本土精英人才

(二)多方聚才,引进各界精英人才投身农村发展事业

城镇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优势,这是不容争执的现实,因此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城镇资源的帮助。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的劳动力、资金都涌向城镇,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城镇资源也要回报农村,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但城镇人才缺乏对农村发展薄弱点的了解,难以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公开人才引进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以期提高人才振兴农村经济的效率。政府要充分发挥知识的溢出效应,鼓励人才定点帮扶发展滞后产业,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降低企业发展的失误率,进而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产业基础。政府还可以挖掘具有社会突出贡献的“农民”,由于这些农民出身农村,对家乡存有故乡情结,也甘愿为家乡建设献才献智,所以政府要加强彼此间联系和交流,使其了解到现阶段家乡发展的短板,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任用贤才,提高农村现代化治理效果

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提高会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现阶段,农村的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偏高,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相对欠缺,难以迎合农村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甚至有部分干部表现出懒政、腐败、不作为、滥用职权等负面行为,这将严重影响农村现代化治理效果。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优秀领导干部为依托,因此政府势必要加快农村领导干部年轻化进程,为有志青年提供良好的平台施展抱负、实现个人及社会价值。政府要加强反腐倡廉力度,严厉惩治农村腐败领导干部,肃清政治环境,任人唯贤,选拔具有优秀教育背景和实践经验的青年干部,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基础,全心全意为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

[2]王富忠.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乡村人才机制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20(08):48-50.

[3]李宁.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人才强农战略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95-96.

[4]徐姗姗.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人才振兴研究[J].农业经济,2021(06):109-110.

[5]马红梅.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贵州出台激励机制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J].当代贵州,2021(15):26-27.

THE END
1.乡村振兴要做好产才融合这篇大文章比如发展特色产业时,可以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相关人才,尝试“企业+项目+人才”模式“靶向”引才,“点对点”化解产业发展难题。针对乡村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够强的特点,可以着重建立人才引育平台,培养引进一批懂农业项目规划的新型职业农民,并通过搭建农业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孵化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68232
2.助力培养新时代农村人才——中国青年网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助力培养新时代农村人才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城市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人才缺失成为导致乡村发展受到阻碍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中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为乡村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cunguan.youth.cn/cgxw/202407/t20240721_15393621.htm
3.关于做好乡村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建议(第567号)的答复沈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人才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大局,紧密结合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阶段任务,创新乡村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评价、保障和服务等方面举措,加强乡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https://nyncj.shenyang.gov.cn/zwgk/fdzdgknr/jyta/rdjy/202312/t20231221_4578074.html
4.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12篇(全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措施 第1篇 (一)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保证。 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极度缺乏,截至2006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不足600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0.6%。在文化素质方面,现有农村就业人口中初中以下学历占80%左右,高中程度的占9.7%,中专程度的占2%,大专以上的仅占0.5%,受过专门职业技术教育的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e7y1rnm.html
5.农村人才工作调研报告(通用8篇)2、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乡村级干部的自身素质、管理水平、技术水准。着力培养农村专业人才,通过开设各类培训班,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授课,辅导与农业农村推广相结合,帮助他们成为各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人才。 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5431.html
6.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问题与推进策略调查反映:“农村所需人才,主要有农业技术与经营人才、乡村旅游开发与管理人才、乡村教师、乡村医师、各种传统文化技艺传承人、农村基层干部等。”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据统计,职业院校的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涉农专业毕业生在农业一线就业比例为30%左右。职业教育在构建“招得来、教得好、下得去、留得http://www.mve.cn/html/2023/zhzj-jt_0416/51111.html
7.广州日报数字报如何加强地方农业人才培养?“地方院校应加大涉农专业的招生,加强地方农业产业人才的培养。”谢青梅建议,一方面,教育部门能会同农业农村部门根据地方产业(县域)发展情况,要求地方职业院校适当设置涉农专业;另一方面,加大地方职业院校中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https://gzdaily.dayoo.com/pc/html/2024-02/29/content_867_851095.htm
8.苏州人才政策申报时间公布!姑苏卫生人才计划申报别错过!其中姑苏卫生人才计划申报将于今年5月开启详细情况如下↓↓↓姑苏卫生人才计划5月人才引进1.资金支持:最高250万元安家补贴和500万元科研项目资助。2.政策支持:购买自住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缴存时间限制,按缴存基数计算可贷额度,贷款额度可放宽至最高限额的4倍。分层培养给予最高15万元一次性奖励和100万元科研https://jy.lnutcm.edu.cn/detail/news?id=798359&type_id=4036
9.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华南理工大学开展“头雁”研学行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广东已连续两年进行乡村工匠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工作,这是积极贯彻“百千万工程”精神,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助于挖掘农村人才潜能,激励农业人才成长,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帮助广东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更具体了解“https://www.nfncb.cn/index.php/yaowen/38347.html
10.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人才困境及教育应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可衔接好高等院校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开展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强化培训,鼓励并支持相关培训机构、群团组织、行业协会、创业服务企业以及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共同参与开发适合学生的农村就业创业培训项目,并给予一定的培训补贴。第五,涉农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依靠涉农高等院校,还要依托综合性大学,发挥其在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914/19434812.shtml
11.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积极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学校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眼农村三产交叉融合,针对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绿色农业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农科教融合,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高质量助推农业强国建设。http://www.tech.net.cn/hyphone/newsshow.html?column=106&id=102007
12.乡村产业发展与经营型人才培养方案.pptx经营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02 0102经营型人才的概念及特点这类人才在乡村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经营型人才是指具备市场分析、经营管理、资源整合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通常具备创新思维、战略眼光和领导力等特质。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08/5011202043011022.shtm
13.乡村振兴家庭农抄营人才“校村企”联合培养路径研究家庭农场作为新兴的农业经营模式之一,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该模式还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经营水平低下等问题,“校村企”联合培养家庭农场经营人才,有助于提升农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加快推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破解家庭农场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301219
14.关于加强粤东西北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各地政府要提高认识,把农业农村人才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等方面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完善政府、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此文为民建广东省委在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集体提案)https://mail.cndca.org.cn/mjzy/lxzn/czyz/jyxc/1827031/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