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先民们木石并用,使用最多的是磨制石器和骨器、蚌器,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是磨制石器和耒耜,他们从事的农事活动被称为耜耕农业,生产力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夏商西周时期,木石工具依然在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青铜农具已被引入农业生产。
真正引起农耕领域生产力飞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铁臿、铁锄等一系列铁制农具的出现和逐渐推广。汉朝时,农耕领域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的功效。
以曲辕犁为代表的中国犁,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传统耕犁比较,调转更灵活,又可调节深浅,耕地、翻土和碎土一气呵成。当宋朝在曲辕犁上安装犁刀后,它又成为了垦荒的利器。
唐宋之际,钢刃熟铁农具的推广,相对战国秦汉的可锻铸铁农具,可谓又一次重大变革。隋唐宋元,是我国传统农具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阶段,犁、耙、耖、翻车、筒车等高效、省力、专用的农具臻于成熟,人们还创制了为稻农免除弯腰曲背之苦、提高清洗秧根效率的拔秧工具秧马。
至宋元时期,我国古代传统农具基本定型,发展到了小农经济所能达到的极限。元代《王祯农书》的“农器图谱”所载农具达105种之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具,且附以精致插图。
明、清两代的农具较之元代无多大变化,发展比较缓慢,但某些农具仍有改进。如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是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反映了传统的农业精耕细作程度愈来愈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