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性支持。
何为数据资产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从会计角度可将数据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以数据为主要内容和服务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数据资产具有场景依附性、非消耗性、时效性、共享性和非竞争性等特点,其中最具有实践意义的是场景依附性,这意味着数据资产的价值因场景不同而不同。同样的数据资产,如果被应用于不同企业,会创造不同的价值。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经营场景和管理模式不同,对数据的需求和定价也不同。
以交通出行数据为例,网约车公司可以利用它来匹配司机和乘客,提高出行服务效率,增加收入;政府部门则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优化道路建设,提高交通服务质量。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影响数据资产价值的基本因素有四项,包括成本因素、固有价值因素、市场因素和环境因素。
“成本因素”指外购数据存在购买成本与交易成本,自有数据在收集、存储、结构化处理、分析的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人工费用、材料费用、间接费用等。
“固有价值因素”指固有价值依赖于数据集本身的各种指标,包括数据质量、数据规模、数据多样性与数据活性指标。
“市场因素”指数据资产的价值十分依赖于应用场景,数据资产供求双方的数量,买方间是否存在竞争性,卖方的历史信誉、评价等因素均可能影响供求双方的市场议价能力,从而影响数据资产价值。
“环境因素”指不同于其他资产,数据资产的边际复制成本极低,在使用数据资产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确权问题与数据隐私性问题。
对此,我们可以使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基本方法进行数据资产价值评估。
“成本法”的计算方式是加总数据生产活动中的各项成本投入,例如劳动者报酬、中间投入、固定资本消耗、资本净收益和其他生产税净额等项目。
“市场法”是参照活跃的交易市场中形成的数据资产价格。其优点在于当市场中直接存在报价时,价格很容易确认。缺点在于市场价格除了反映数据本身价格外,还包含了交易成本。
总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践,深入研究如何根据行业特性和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估值方法,调整相应估值参数,并对估值方法根据数据资产的生命周期进行动态调整,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体系。
数据资产入表实践落地难点与解决方案
《暂行规定》对数据要素型企业,也就是“数商”有重大影响。按照上海市数商协会的分类,数商主要分为资源供给型数商、技术赋能型数商、生态服务型数商与数据消费型数商四大类。
针对以上难点问题,我们与上海数据交易所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企业调研,探索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三,企业应当合理估计数据资产的生命周期。数据资产通常在不同场景下呈现多样化价值生命周期,因此合理估计数据资产的生命周期是数据资产可靠计量和后续摊销的基础。企业在取得数据资产时,应当按照其经济利益实现方式、市场价值、数据活性和客户黏性分析判断其使用寿命。
我们相信,企业披露数据资源信息、进行数据资源入表处理,有利于释放企业数据资源价值、活跃数据要素市场,为进一步构建良好的数据生态、发展数字经济提供重要支持。
(作者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李达三讲席教授,本文源于作者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专项项目《企业数据资产的价值实现路径和估值方法》,以及上海数据交易所课题项目《数据资产及其衡量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