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共同致富路上的“新农具”。眼下,“直播带货”成为解决农产品滞销的有效途径。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既为农产品拓宽了销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线下销售的不足,把被抑制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近年来,海盐县积极引导新阶层人士中的网络力量,让他们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积极投身到电商培训中,让更多的海盐农民学懂弄通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品的自产自销,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少。
授之以“渔”,共同富裕组队前行
武原街道168·创业园,作为嘉兴市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新实践基地,在2021年7月被海盐县授予共同富裕示范基地,园区内的企业以168·创业园“同心汇”为引领,根据一些农户仅靠单一的线下销售,想推广但是没渠道,想发展线上但是不会方法的困境,积极创新思路研究方案,园区内的50余名网络界人士,积极助力武原街道19家农场,对他们进行新媒体培训帮扶,包括平台搭建、产品宣传、产品销售等工作,助力海盐农产品电商上行。
这两天,在海盐县武原街道经营着一家花圃的金叶丽十分忙碌,天刚微微亮,她就起床打理花圃,修剪枝条、翻翻土、浇浇水.....金叶丽说,为了赶在八点半之前来到168·创业园区,参加2021年第一期海盐县武原街道新农人电商媒体培训班,她必须早早地起床忙些农活,眼下花圃里的活有点多,但她却不想错过任何一节培训课程。“本来抱着听听看的态度来学习的,没想到来了第一天,就学习到了很多自己不知道又感兴趣的知识点,现在每天都来”。金叶丽说道。
据悉,今年以来,武原街道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主的讲师团共开展电商培训共计5次,全县约有100余名新农人受益。
合作共赢,共同富裕齐头并进
“这是我们家乡的特色水果茵红李,味道甜,口感鲜脆,肉多核小,中果5斤,26.8元,包邮送到家……”2020年7月,在海盐商贸学校新投入使用的直播间里,来自四川省屏山县的学子周正汗化身主播,为家乡的茵红李等特产直播带货。
茵红李是屏山县极具特色的水果之一,口感很好,只可惜“养在深闺无人识”。2020年,是屏山茵红李丰产的一年,但受当时的疫情影响,销量并不乐观,了解这一情况后,海盐县组织在海盐求学的屏山籍学子现场为家乡带货,为家乡脱贫奉献爱心。
直播前,168·创业园内的嘉兴引领汇电商园管理有限公司的直播团队,对屏山学子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和3天的直播集训,从直播技巧、主播话术、产品选品、直播新玩法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学生拍摄制作宣传视频、产品图片后期美工处理、制作产品海报等,并对直播农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包装、软文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直播当天,同时开启三个直播间,每个直播间团队分工明确,主播、副播、场控以及现场技术支持等,利用网络直播新模式、新技术、新玩法,为屏山学生提供整场直播实践。直播仅2小时,屏山茵红李销售1178单。
据了解,2020年4月,海盐开启创新“东西联巡”模式,与对口帮扶的屏山县开展东西部扶贫联合巡察,推动解决扶贫协作领域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巩固扶贫工作,由嘉兴引领汇电商园管理有限公司协同浙江万维传媒和海盐县商贸学校以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精准扶贫,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发力。通过“万维街”电商直播平台,让在海盐商贸学校就读的屏山学子走进直播间以短视频和电商直播带货方式为家乡带货,拓展屏山农副产品在海盐及周边市场的销售渠道。
同时,嘉兴引领汇电商园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自建的“万维街”电商平台为海盐及周边地区优质果蔬基地、家庭农场、传统老店等在万维直播平台销售枣蜜桃、火龙果、黄沙坞蜜桔、阳光玫瑰、南北湖羊肉等农副产品,开展海盐本地直播推广活动,通过向消费者直观展示和直播推介本地农副产品的形式,为本地助产助销,切实解决“买难”、“卖难”畅通“运输难”问题,从而打响本土农产品品牌。
供稿:海盐县委统战部
原标题:《【助力共同富裕】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农民当主播...海盐县武原街道:凝聚新阶层力量,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