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作者:何秀荣(国务院参事、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如今,农村产业正向着多元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应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人物肖像:卢重光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有了产业,才有就业,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兴农的发力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业提质增效,复合农业、立体农业、农产品营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农业纵向产业链优化升级;三是以“农业+”模式为引领的乡村产业融合,例如蓬勃发展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农村电商、食品加工业等。

质量兴农,狭义指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广义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乡村产业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上,同样还体现在日益完善的乡村建设上,以及以基层党建、平安乡村等为代表的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上。

绿色兴农,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农业绿色发展,通常指降低生态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降低单位产品或产值的资源消耗量,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农业方面,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减,农药残留持续降低,人畜排泄物和秸秆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大面积实施节水灌溉;在农村方面,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实现了大面积绿化美化等。

未来,我们必须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THE END
1.植知农爱农情怀,担强农兴农使命从世界发展进程来说,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完美转型的有力支撑,而农业的现代化是知农爱农兴农的青年职责所在。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对国家发展的支撑http://www.shijianpu.com/shsjxd/3501.html
2.以知农爱农为本以强农兴农为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字里话间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高度https://www.jianshu.com/p/5204b652475f
3.58年坚守,他是“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典范——记校友第七届强农兴农 交出满意答卷 20世纪60年代,长武县农技站既无试验基地、研究场所,更没有技术基础,要搞小麦育种,真的是一穷二白。但梁增基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缺育种材料,函请全国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邮寄;没有经验,利用到杨陵参加全国小麦育种协作会议的机会,向学校老师、农科院专家请教;没有钱,就自己动手整地划区,https://shenzhen.nwafu.edu.cn/xyzj/yxxy/3c69250c18534102ad2cf6cff2712749.htm
4.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的回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扎根西部,办好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信心和决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介绍,学校建立了综合素质教育学院,依托秦岭试验林场和黄土高原国家试验站开展“大美秦岭”“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开设“大国三农”系列通识课程,持续开展劳动实践、乡村调查等活动,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和强农兴农使命感不http://m.jyb.cn/rmtzgjyb/202009/t20200908_356552_wap.html
5.弘扬自找苦吃精神争当强农兴农先锋大家纷纷表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展开、深入推进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农科学子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邃思考,一如既往的重农、爱农、为农、兴农深厚情怀,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亲切关怀。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http://www.kjs.moa.gov.cn/jgjs/202305/t20230510_6427289.htm
6.培养更多对“三农”有担当的新型农林人才理论所有的教育,都来自实践、融入实践,最终都要指向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自觉是强化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意志信念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涉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肩负起应有的使命,担当起应有的担当,将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践自觉。 https://www.workercn.cn/c/2023-07-18/79131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