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向党育英才强农兴农做先锋

本报讯(临报融媒记者石明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党委工作的靶心所向。近年来,该学院党委聚焦全市农业发展需求,结合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力打造“强农兴农做先锋”党建品牌,在助力全市乡村振兴的同时,助推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红色文化传承、农业科技推广、乡村振兴、立德树人中争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魏元栋说。

作为沂蒙革命老区最高学府,临沂大学始终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办学使命。农林科学学院秉持红色铸魂主线,以爱农情为底色、兴农志为本色、强农行为成色,彰显学院“在农言农”的鲜明特征,凸显“强农兴农”的为农品格,汇聚兴农报国、勇毅前行的核心品质。

“通过参观红色馆、校史馆,聆听红色故事,对沂蒙精神内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今后要在学思践悟中增见识、长才干,在知行合一中守初心、担使命,争做强农兴农先锋。”日前,该学院一名学生表示。

为在学生心中播下信仰的种子,该学院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政治理论学习、价值引领等“规定动作”与学科专业、课堂思政等全面融合,充分利用沂蒙红色资源,线上线下开展红色教育,不断完善“用政治理论教化人、用文艺作品感染人、用校园文化熏陶人、用文化场馆引导人、用科学研究提升人”的育人体系。

该学院荣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改项目2项,1名教师入选省智库高端人才,1名教师荣获“沂蒙榜样”称号,“团结‘沂’‘新’”实践团入选国家级重点团队,被中青报评为优秀视频团队,“‘沂’起共筑‘新’圆”实践团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学子百村行”专项实践团。

“爱农是前提,知农是途径,强农是关键。”农林科学学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张兴林教授表示。

为在学生心中厚植“三农”情怀,该学院突出实践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思考“三农”问题、服务乡村社区,在实践中检验技能,在实践中砥砺精神、磨炼意志、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提炼师生日常学习、活动中有关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农耕文化、“三农”服务等元素,融入团学活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中,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懂两爱三有”优秀人才。

历经多年实践,该学院总结形成“12336”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培养知农爱农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发力两个方向(教学与实践),依托“三带头,三深入”实践体制(学院领导带头挂帅,深入一线坐镇指挥;专家教授带头服务,深入田间指导;师生党员、学生干部、团员青年带头参与,深入农户调研),开展六项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实地调研、社情观察、关爱服务、科技支农、红色传承),构筑融教学科研实践、生产实践与社会服务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化实践育人平台。

此外,该学院打造“五个一创业工程”,即联系一批创业导师、挖掘一批创业团队、开展一系列创业培训、打造一批创业基地、培育一批创业之星,不断提升学生强农兴农的信心。学院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第六届省大学生昆虫创意设计作品大赛二等奖等奖项,1名学生荣膺“沂蒙工匠后备人才”。

“强农兴农做先锋”党建工作品牌,是新形势下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创效的有益探索。未来,该学院将继续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做优沂蒙精神育人工作机制,做强培训赋能乡村振兴品牌,做大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品牌,为全市乡村振兴不断注入人才动力。

THE END
1.植知农爱农情怀,担强农兴农使命从世界发展进程来说,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必将成为我国实现完美转型的有力支撑,而农业的现代化是知农爱农兴农的青年职责所在。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农业发展对国家发展的支撑http://www.shijianpu.com/shsjxd/3501.html
2.以知农爱农为本以强农兴农为志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字里话间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高度https://www.jianshu.com/p/5204b652475f
3.58年坚守,他是“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典范——记校友第七届强农兴农 交出满意答卷 20世纪60年代,长武县农技站既无试验基地、研究场所,更没有技术基础,要搞小麦育种,真的是一穷二白。但梁增基敢想敢做,敢为人先,缺育种材料,函请全国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邮寄;没有经验,利用到杨陵参加全国小麦育种协作会议的机会,向学校老师、农科院专家请教;没有钱,就自己动手整地划区,https://shenzhen.nwafu.edu.cn/xyzj/yxxy/3c69250c18534102ad2cf6cff2712749.htm
4.牢记强农兴农使命担当的回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扎根西部,办好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信心和决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介绍,学校建立了综合素质教育学院,依托秦岭试验林场和黄土高原国家试验站开展“大美秦岭”“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开设“大国三农”系列通识课程,持续开展劳动实践、乡村调查等活动,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和强农兴农使命感不http://m.jyb.cn/rmtzgjyb/202009/t20200908_356552_wap.html
5.弘扬自找苦吃精神争当强农兴农先锋大家纷纷表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展开、深入推进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向广大农科学子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邃思考,一如既往的重农、爱农、为农、兴农深厚情怀,对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亲切关怀。我们要深刻领悟总书记http://www.kjs.moa.gov.cn/jgjs/202305/t20230510_6427289.htm
6.培养更多对“三农”有担当的新型农林人才理论所有的教育,都来自实践、融入实践,最终都要指向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自觉是强化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和意志信念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涉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就是教育学生肩负起应有的使命,担当起应有的担当,将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转化为强农兴农的实践自觉。 https://www.workercn.cn/c/2023-07-18/79131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