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农业大省河南的一个小山村,虽自小便随父母迁到城里,但对农村的经历依旧记忆犹新。高二那年暑假,我随母亲回农村外公家帮忙采摘花椒,39℃的酷暑下,为避免被花椒树的尖刺扎伤,我们需要穿着严实的长袖长裤进行采摘作业,采摘完毕后,需要在早上五点前赶到镇上卖给花椒贩子。我仍清楚的记得,我们三个人采了16斤花椒,仅以每斤四块七毛钱的价格卖出。
农家的亲身经历让我对农民的辛苦有切身的体会,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所学,为助农兴农贡献一份力量。本科毕业后,我选择继续在农业管理领域深造,并成功考取了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程昊在荆门市钟祥县石牌镇关庙村进行农户调研。
知农爱农,知行合一觅真知
能成为罗小锋老师的学生,我倍感荣幸。他是我的学业导师、人生导师,以及红色导师。从入学到现在,每一个环节罗老师都给予我很多宝贵意见,不断鼓励我,帮助我。他要求我明确自己的目标,切实地为目标而行动,不能纸上谈兵,以实际行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对待学术应当如此,做人做事更应如此。
实地调研的过程中,我目睹了真实的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的心声、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行为处事的思维逻辑。我逐渐明白,只有深入实践,采集一手数据,才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为我国“三农”问题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罗小锋教授团队在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孙桥镇弯柳树河村进行调研。
强农兴农,不负韶华争做新青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在一代代“三农人”的不懈努力下,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蒸蒸日上,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农村正向外界展示它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今,随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落在吾辈肩上。
作为一名“华农人”,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回信嘱托,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生动实践,以更加坚定决心、更加执着的态度全面的学习各项农业知识,珍惜学校提供的资源,提升自我素养,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理想的征程上奋力书写华章,让人生留下闪光的足迹,不负时代、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红色导师点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爱农、学农、知农的莘莘学子和专业人才,以程昊同学为代表的华农经管学子以民族复兴、乡村振兴为己任,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真本领,彰显新时代华农经管学子的青春风采。
稿源:荆楚网
汇报人:程昊(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红色导师:罗小锋(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