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从2020年至2021年4月30日,全市检察机关立案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83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立案402件,民事公益诉讼立案81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303件,磋商36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9件,法院审结17件,全部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诉讼请求,通过起诉追回生态资源损失和生态功能损失费等各项费用720余万元。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废弃农资包装物回收难处置难
截至2020年12月底,良庆区共投入40多万元在4个回收中转站增建了防渗漏凹槽和消毒池,累计回收废弃农资包装物300余万件,总重量75.94吨,并全部交专业机构外运处置,回收处置率达100%。
【典型意义】
该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检察机关从解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行政监管协力不足问题入手,通过个案办理推动系统综合治理,实现废弃农资综合长效治理,保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未获保护
2021年,隆安县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1500多棵,部分古树名木存在被架设电线、装灯架照明、缠绕铁丝、悬挂吊床、物品堆压、生活或建筑垃圾包围等情况,危害到古树名木生长和生态环境,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也是隆安县“那山、那水、那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检察机关通过先磋商、后制发检察建议的形式,凝聚各方合力。检察建议起到了杠杆作用,为乡村生态振兴、打造“那文化”(稻作文化)贡献检察力量。
露天烧烤摊污染环境又扰民
2020年,兴宁区畅春湖山庄、小鸡村等人口集中区,有部分烧烤经营者将烧烤炉摆放至店外以及马路边,露天烧烤食品。经营者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产生的大量油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污染了大气,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兴宁区人民检察院收到群众举报线索后,经线索摸排,于2020年5月9日立案审查。11日,兴宁区院向监管部门发送检察建议书,督促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露天烧烤食品的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取缔露天烧烤摊点,并责令有条件的经营者进店经营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
行政监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联合多部门在整个辖区部署开展“露天食品烧烤综合治理行动”。2020年5月13日至6月29日间,多部门联合开展露天食品烧烤经营专项整治行动22次,共清理整治违章夜市烧烤摊点793个,暂扣违章经营物品一批等。经整改,周边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明显提升。
检察机关将群众反映的露天烧烤食品油烟扰民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的切入点,办案中认真贯彻“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通过个案推动多个行政机关在整个辖区联合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治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