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劈空、山峦起伏、溶洞密布、水系发达,奇山异水相容,林海山川呼应,这里是恩施。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为了保护天赐的一方生态宝地,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人民检察院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效办好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
以检察建议助推水域岸线保护,呵护一江清水
云锦石,一种独产于恩施,在特殊地形水文条件下形成的石头,其色如古陶、青铜器,古香古色,其纹如云似锦,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
“检察官,我发现有人在清江河岸边凿洞私挖云锦石。”接到群众反映的线索后,恩施市检察院迅速组织办案组,到清江河边实地调查取证。沿河岸线约数百米的地方,有多处人为开凿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孔洞,小部分孔洞用泥土或树枝回填覆盖,大部分孔洞填塞有生活垃圾,并有持续开采迹象。
为助推河湖生态持续向好,该院延伸检察监督触角,2022年以来,该院主动与市河湖长办公室、市林长办公室全面协作,先后会签“河湖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等协作文件,明确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共同制定任务清单,不断加强在河湖保护联合开展专项行动、线索移送、案件办理、技术支持等方面的合作,并开展巡河活动15次,巡山活动8次,推动恩施水域资源和林地资源生态保护再上新台阶。
能动履职,刷新5A级风景区颜值
2022年5月,恩施市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线索称,恩施市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营上村高家田组存在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的情形,影响周边村民正常生活。
依托公益诉讼随手拍平台,通过线上快捷反映,线下同步核查工作模式,恩施市检察院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公益诉讼线索快速处理机制。
获取案件线索后,检察官迅速开展调查。经实地踏查、询问村民、调取资料,查明情况属实,该组800余人每日产生垃圾约1吨,随处堆放的垃圾不仅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下雨天对堆积处产生的渗滤液更会被雨水冲刷至大峡谷风景区地缝处,景区及周边生活、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恩施市检察始终坚定履行生态环境守护的职责使命。截至目前,该院共办理环境资源领域案件192件,占办案总数的42%。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06.3亩,督促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130万余吨、共计清理河道违规开垦面积近2000平方米、河道长度200余米。
协同治理,凝聚废弃物整治合力
在农村人口约34万的恩施市,农药包装废弃物数量大、较分散、难收集,对农村土壤、空气及水体造成极大危害,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还会威胁居民身体健康。
2020年10月,恩施市检察院为防治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营造良好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实地调查。通过深入乡镇的田间地头,走访农药农资经营者、各职责单位,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乡镇农药经营者普遍未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未按照规定要求农药购买者退回农药包装废弃物等。
接到诉前检察建议后,相应主管部门及镇政府积极履职,采取张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倡议书》、向农药经营者发放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及建立农业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各村(居)参与、农药经营者具体实施的责任机制等措施,对具体问题予以整改,同时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的通知》,在市辖区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摸排及专项整治工作。
“检察官您看,这是我们按规定建立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台账,现在每次销售都会主动提醒购买者退回包装,我们在田间地头看见随处扔掉的农药包装也会捡回来。”在开展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监督案“回头看”过程中,听到谭某自豪的话语,检察官深觉发出的检察建议很有成效。
这只是该院秉持公益诉讼督促之诉、协同之诉功能定位的一个缩影,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同时,检察机关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监督理念,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发挥行政与司法的合力,共同推动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新格局。
生态,是恩施的金字招牌;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恩施市检察院将进一步拓宽深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办案领域、延伸公益诉讼触角,筑牢绿色恩施生态安全屏障,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李远辉、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