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9—2021年社会网络销售统计表
单位:万亿元
年度
全社会销售额
同比增速
网上零售额
占比
农产品网络销售额
实物
2019
41.2
8%
25.80%
80.90%
0.42
82.60%
8.52
2020
39.2
-3.90%
30%
37.9%
0.58
38.10%
9.76
2021
4.20%
29.70%
-26.60%
-27.60%
10.8
合计
2.77%
28.50%
30.73%
0.47
31.03%
从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曲线增长,从2019年的41.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44.1万亿元,环比增长6.5%,2020年受疫情冲击降至39.2万亿元,与上年度下降3.9%;2019—2021年全国网络销售持续保持正比增长,从2019年网络销售额10.6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13.09万亿元,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呈下滑趋势,2019—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为4168.6亿元、5750亿元、4221亿元,增速分别为82.6%、37.9%、-26.6%。
一、发展现状
镇安县2019—2021年电商发展情况一览表
电商产业园(个)
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个)
网络零售额
(万元)
同比增长
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万元)
同比增长(%)
1
70
33
4500
18.4
79
25
6800
28.8
80
8
8000
17.6
镇安县2018—2021年产业收入结构一览表(万元)
类别
主导产业
传统产业
水产业
小计
2018
2000
2200
3520
9920
从2018—2021年特色产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占比看,虽受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影响,特色产业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从2018年占农业产值58.1%降到2021年的55.3%,仍为农业产值中占比最大者,2019年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全县2018—2021年主导产业收入稳定在6.79亿-7.4亿元之间,在产业收入中占比47%以上,以茶叶、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收入稳定,产值效益高,对农民增收潜力支撑作用较强。
(三)镇安快递物流成为农产品网销的“生力源”。镇安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开通农村快递物流线路5条,支持快递进村入户。快递物流持续增长。2019—2021年,全县快递物流件分别达到480万件、913万件和1100万件,分别增长84.6%、88%和20.4%。目前,全县快递物流收件量917万件,发货件195万件,比2018年上涨了640万件,收货件上涨了500万件,年增速在35%左右。发货件上涨了130万件,年增速在40%左右。全县农村快递下行件数789.59万件,发货件数110.17万件。站点布局合理。全县培育快递物流企业19家,配置物流配送车辆180余辆。在15个镇级快递物流分拣站,电商中心、中国邮政等建设农村快递服务点249个,已完成快递进村数145个,进村率达到92.9%。物流资费连年下降。镇安农产品上行资费从整合前的8元(首重1公斤以内)+4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4元)、10元(首重1公斤以内10元)+2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2元)等标准降低至整合后的3元(首重1公斤以内3元)+1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1元)、4.5元(首重1公斤以内4.5元)+1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1元)的标准,快递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镇安县2019—2021年快递物流发展情况一览表
快递物流园(个)
县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个)
农村快递物流快递站点(个)
快递物流总量(万件)
发货量(万件)
95
480
84.6
102
2
116
913
88
179
75.4
3
145
1100
20.4
195
9.14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产销对接不对称。一是产销信息不畅通。镇安未建立农产品信息监督网络服务体系和监测机制,没有定时统计应季产品、滞销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市面农产品价格千差万别。比如,前几年对中药材缺乏市场研判和网络监管,白及产业一度呈现出股市发展态势,2015年每株种苗高达2元,部分经营户盲目跟风举债发展,目前每株种苗价格跌落到0.2元,导致产品滞销,经营者损失很大。二是销售渠道不宽广。全县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拓疆县外市场能力不强。县上虽采取了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农产促销等一揽子措施,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未形成工作合力,产销脱节,供销不对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镇安县70%以上的特色产业生产周期都在三年左右,市场供求变化快,加之有时销售渠道狭窄,种植户都处在先种后卖,一旦受到价格波动或市场冲击,产品积压滞销严重。三是产品定价不统一。部分农副产品市场经营主体在销售农副产品时,未认识到产品价位的重要性,往往根据订单的大小,或者销售方式不一而随意调整价位,造成同一产品有多个报价,甚至在订单确定后,还要调整价位现象,信誉度不高,对网销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六)资源整合不聚集。一是先天优势不足。镇安县境内山大沟深,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农田主要用于播种粮食,总体可用于产业发展的土地少,而且土地分布零散、碎片化特征突出,很难找到连片百亩以上的土地,加之地势起伏度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尤其是水、电、路、网、讯、仓储物流、直销网点等配套设施滞后,农特产品发展受限因素多,难以撑起大网络销售的一片天地。二是营销成本偏高。全县快递业购销比例5:1,物流车辆空载率达到40%,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加之产品印刷包装企业少,包装设计、加工等主要依托外县,产品包装费用高。全县镇村仅有8个仓配网点,货物过于分散,产品难以聚集,企业配送成本高。比如,镇安土豆运送至本县超市销售成本价1.2元/斤,而陕北等外县土豆运送至镇安超市仅需0.6元/斤—0.8元/斤,价位相差0.4元—0.6元。三是快递物流缺位。农村快递物流资源整合不到位,快递进村覆盖率在35%以下。比如,中国邮政建设站点126个,实际配送的点位只有45个,正常运营的占比为35.7%。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出台一批助力网购网销、电商服务等政策机制,积极探索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为电商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整合项目资金。将发改、商务、供销、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和苏陕协作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采取“一口子进、多口子出”的办法,全方位筹措项目资金,并完善资金使用及效益评价制度,确保能建好、体系全、效益好。稳定扶持政策。从产销两端同时发力,对已成型且引领力强的扶持政策固定下来,特别是要针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中产品优势不明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研发滞后、包装不新颖等突出难点问题逐一研究对策,在招商引资、带农益农、社会促销等领域予以重点扶持,确保资金能整合、效益能持久。加快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协作关系,对特色优质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持,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三)培育龙头企业。坚持引育结合,稳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做大做精电商企业,全面提升经营实力。拓宽引企渠道。积极引进省市内外电商大企业落户镇安,发挥其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规范管理、孵化培育等方面优势,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网络销售额;培育一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字商务企业、电商龙头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镇安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落实奖补政策。争取省市级专项资金扶持,培育一批网上零售业绩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电商企业、产业园区和直播电商基地等。积极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明显的限上网络零售企业,确保政策能落地、扶持对象准、社会信誉度高。建立包抓机制。大力实施“四个一”措施。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电商经营主体,在近距离接触电商过程中帮一把;一个部门围绕电商发展办一件实事,在政策扶持上推一把;一个镇办培育一个适合网上销售的特色产品,在丰富电商产品上添一把;一个村找出一个农村电商发展领路人,在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上带一把,把各种问题解决彻底,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四)扩大品牌效应。精准谋划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整合做优、产销对接、宣传推介,实行“一品一码”“一品一标”,破解农产品认证不全、品牌不优、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
做优产品,做大产业基地,做精示范园区,稳步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做好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名片更靓。做响品牌,每年列支500万元的产业项目策划、品牌打造、销售推介等专项经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做响“镇安高山农产”品牌。做活市场,大力推行“农超”“农校”“农社”“农企”对接等直销方式,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城市农村两大市场,用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完善农村物流运输和电商服务体系,促进镇安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创外汇”。
(五)激活人才引擎。持续聚焦电商产业发展,着力打好育才、聚才、用才“组合拳”,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注入新动能。定好位,全域管理网格化。充分利用“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在156个村(社区)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将快递、餐饮、文创、设计、便民服务等人才全部纳入电商人才发展计划,拓宽农村电商队伍引才渠道,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电商、参与电商,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网络洼地。定好岗,全员配置专业化。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电商人才培训机制,采取聘请电商创业达人、短视频拍摄剪辑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运用“普及+进阶”“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方式开展网点运营、店铺设计、产品包装、摄影美工、运营推广、促销策略等专题培训,激发农村电商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定好责,全部职能清单化。结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点,以打造地标产品和数商运营为抓手,找准电子商务“上山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出海”的契合点,定好角色,站好岗位,建立履职清单和业绩台账,切实把社群做成稳定的流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