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商平台作用助农增收振兴乡村——关于“互联网+”时代镇安县农特产品网络营销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镇安县

全国2019—2021年社会网络销售统计表

单位:万亿元

年度

全社会销售额

同比增速

网上零售额

占比

农产品网络销售额

实物

2019

41.2

8%

25.80%

80.90%

0.42

82.60%

8.52

2020

39.2

-3.90%

30%

37.9%

0.58

38.10%

9.76

2021

4.20%

29.70%

-26.60%

-27.60%

10.8

合计

2.77%

28.50%

30.73%

0.47

31.03%

从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呈曲线增长,从2019年的41.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44.1万亿元,环比增长6.5%,2020年受疫情冲击降至39.2万亿元,与上年度下降3.9%;2019—2021年全国网络销售持续保持正比增长,从2019年网络销售额10.6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13.09万亿元,年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呈下滑趋势,2019—2020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为4168.6亿元、5750亿元、4221亿元,增速分别为82.6%、37.9%、-26.6%。

一、发展现状

镇安县2019—2021年电商发展情况一览表

电商产业园(个)

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个)

网络零售额

(万元)

同比增长

农产品网络

零售额(万元)

同比增长(%)

1

70

33

4500

18.4

79

25

6800

28.8

80

8

8000

17.6

镇安县2018—2021年产业收入结构一览表(万元)

类别

主导产业

传统产业

水产业

小计

2018

2000

2200

3520

9920

从2018—2021年特色产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占比看,虽受近两年的新冠疫情影响,特色产业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从2018年占农业产值58.1%降到2021年的55.3%,仍为农业产值中占比最大者,2019年占到三分之二以上。全县2018—2021年主导产业收入稳定在6.79亿-7.4亿元之间,在产业收入中占比47%以上,以茶叶、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收入稳定,产值效益高,对农民增收潜力支撑作用较强。

(三)镇安快递物流成为农产品网销的“生力源”。镇安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抓手,开通农村快递物流线路5条,支持快递进村入户。快递物流持续增长。2019—2021年,全县快递物流件分别达到480万件、913万件和1100万件,分别增长84.6%、88%和20.4%。目前,全县快递物流收件量917万件,发货件195万件,比2018年上涨了640万件,收货件上涨了500万件,年增速在35%左右。发货件上涨了130万件,年增速在40%左右。全县农村快递下行件数789.59万件,发货件数110.17万件。站点布局合理。全县培育快递物流企业19家,配置物流配送车辆180余辆。在15个镇级快递物流分拣站,电商中心、中国邮政等建设农村快递服务点249个,已完成快递进村数145个,进村率达到92.9%。物流资费连年下降。镇安农产品上行资费从整合前的8元(首重1公斤以内)+4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4元)、10元(首重1公斤以内10元)+2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2元)等标准降低至整合后的3元(首重1公斤以内3元)+1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增加1元)、4.5元(首重1公斤以内4.5元)+1元(每增加1公斤累计1元)的标准,快递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镇安县2019—2021年快递物流发展情况一览表

快递物流园(个)

县级快递物流分拣中心(个)

农村快递物流快递站点(个)

快递物流总量(万件)

发货量(万件)

95

480

84.6

102

2

116

913

88

179

75.4

3

145

1100

20.4

195

9.14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五)产销对接不对称。一是产销信息不畅通。镇安未建立农产品信息监督网络服务体系和监测机制,没有定时统计应季产品、滞销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的种类、规格和数量,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市面农产品价格千差万别。比如,前几年对中药材缺乏市场研判和网络监管,白及产业一度呈现出股市发展态势,2015年每株种苗高达2元,部分经营户盲目跟风举债发展,目前每株种苗价格跌落到0.2元,导致产品滞销,经营者损失很大。二是销售渠道不宽广。全县企业、农村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拓疆县外市场能力不强。县上虽采取了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农产促销等一揽子措施,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未形成工作合力,产销脱节,供销不对等问题依然存在。比如,镇安县70%以上的特色产业生产周期都在三年左右,市场供求变化快,加之有时销售渠道狭窄,种植户都处在先种后卖,一旦受到价格波动或市场冲击,产品积压滞销严重。三是产品定价不统一。部分农副产品市场经营主体在销售农副产品时,未认识到产品价位的重要性,往往根据订单的大小,或者销售方式不一而随意调整价位,造成同一产品有多个报价,甚至在订单确定后,还要调整价位现象,信誉度不高,对网销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六)资源整合不聚集。一是先天优势不足。镇安县境内山大沟深,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农田主要用于播种粮食,总体可用于产业发展的土地少,而且土地分布零散、碎片化特征突出,很难找到连片百亩以上的土地,加之地势起伏度大,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尤其是水、电、路、网、讯、仓储物流、直销网点等配套设施滞后,农特产品发展受限因素多,难以撑起大网络销售的一片天地。二是营销成本偏高。全县快递业购销比例5:1,物流车辆空载率达到40%,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加之产品印刷包装企业少,包装设计、加工等主要依托外县,产品包装费用高。全县镇村仅有8个仓配网点,货物过于分散,产品难以聚集,企业配送成本高。比如,镇安土豆运送至本县超市销售成本价1.2元/斤,而陕北等外县土豆运送至镇安超市仅需0.6元/斤—0.8元/斤,价位相差0.4元—0.6元。三是快递物流缺位。农村快递物流资源整合不到位,快递进村覆盖率在35%以下。比如,中国邮政建设站点126个,实际配送的点位只有45个,正常运营的占比为35.7%。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研究出台一批助力网购网销、电商服务等政策机制,积极探索直播电商等新业态,为电商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整合项目资金。将发改、商务、供销、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和苏陕协作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采取“一口子进、多口子出”的办法,全方位筹措项目资金,并完善资金使用及效益评价制度,确保能建好、体系全、效益好。稳定扶持政策。从产销两端同时发力,对已成型且引领力强的扶持政策固定下来,特别是要针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中产品优势不明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技术研发滞后、包装不新颖等突出难点问题逐一研究对策,在招商引资、带农益农、社会促销等领域予以重点扶持,确保资金能整合、效益能持久。加快科技创新,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协作关系,对特色优质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智慧农业等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持,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三)培育龙头企业。坚持引育结合,稳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做大做精电商企业,全面提升经营实力。拓宽引企渠道。积极引进省市内外电商大企业落户镇安,发挥其在经营理念、经营模式、规范管理、孵化培育等方面优势,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扩大网络销售额;培育一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数字商务企业、电商龙头企业,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镇安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落实奖补政策。争取省市级专项资金扶持,培育一批网上零售业绩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电商企业、产业园区和直播电商基地等。积极支持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明显的限上网络零售企业,确保政策能落地、扶持对象准、社会信誉度高。建立包抓机制。大力实施“四个一”措施。一个县级领导包抓一个电商经营主体,在近距离接触电商过程中帮一把;一个部门围绕电商发展办一件实事,在政策扶持上推一把;一个镇办培育一个适合网上销售的特色产品,在丰富电商产品上添一把;一个村找出一个农村电商发展领路人,在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上带一把,把各种问题解决彻底,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四)扩大品牌效应。精准谋划特色产业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整合做优、产销对接、宣传推介,实行“一品一码”“一品一标”,破解农产品认证不全、品牌不优、销售渠道不畅的难题。

做优产品,做大产业基地,做精示范园区,稳步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推进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做好产品质量安全,持续提升产品品质,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名片更靓。做响品牌,每年列支500万元的产业项目策划、品牌打造、销售推介等专项经费,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价值优的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做响“镇安高山农产”品牌。做活市场,大力推行“农超”“农校”“农社”“农企”对接等直销方式,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城市农村两大市场,用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完善农村物流运输和电商服务体系,促进镇安特色农产品“上网、入市、销全国、创外汇”。

(五)激活人才引擎。持续聚焦电商产业发展,着力打好育才、聚才、用才“组合拳”,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注入新动能。定好位,全域管理网格化。充分利用“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在156个村(社区)建设村级电商服务站,将快递、餐饮、文创、设计、便民服务等人才全部纳入电商人才发展计划,拓宽农村电商队伍引才渠道,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了解电商、参与电商,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网络洼地。定好岗,全员配置专业化。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全领域”电商人才培训机制,采取聘请电商创业达人、短视频拍摄剪辑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运用“普及+进阶”“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方式开展网点运营、店铺设计、产品包装、摄影美工、运营推广、促销策略等专题培训,激发农村电商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定好责,全部职能清单化。结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特点,以打造地标产品和数商运营为抓手,找准电子商务“上山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出海”的契合点,定好角色,站好岗位,建立履职清单和业绩台账,切实把社群做成稳定的流量入口。

THE END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网络直播营销策略分析,直播,营销策略,乡村用户反馈调整直播策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 施,农产品营销获得了新的发展机 遇。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 直播营销成了消费者的重要购物渠 道,它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 息获取方式,能助力消费者做出科学 的购物决策。农产品直播营销相对实 体来说运营成本低,且由于可视化程 度高、互动性强,因https://www.qingbaoyuan.vip/doc/71626/
2.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品牌该如何建设?)那么,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及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现状,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意识薄弱、小规模分散化生产经营模式、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以及对品牌的营销推广力度不够这4个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对策呢?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约束了品牌建设每个知名、有竞争力的品牌,均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撑。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27123-1.html
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分析期刊[6]党养性.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18,(10).DOI:10.3969/j.issn.1002-2635.2018.10.001. 引证文献 (3) 仅看全文 排序: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1]杜雨秋.乡村振兴背景下天水花牛苹果商业模式的构建[J].农村实用技术.2024,(4).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cjjykj202306065
4.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微信营销策略比较及效果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助农电商企业响应投入,打通了农产品触网的“最后一公里”,微信公众号成为农产品电商的重要媒介。基于此,选取“赶街、乐村淘、本来生活”3个微信平台获取研究数据,借助内容分析法和晤谈法,对其产品文案所属的内容营销策略进行识别与归类,深入剖析不同策略在助农微信平台上的具体应用及https://xb.fjbu.edu.cn/info/1491/5546.htm
5.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商农产品营销的问卷调查[复制]通过对相关文献和市场调研发现传统农产品利用新媒体销售的的模式面临挑战,因此需要创新营销策略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请大家尽量认真填写,我们承诺保护您的隐私,感谢! 1. 您的性别是: 男女 2. 请问您的年龄是? 19岁以下20-29岁30-39岁40-50岁50岁以上 https://www.wjx.cn/xz/254806318.aspx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参考解析: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AI解析 重新生成最新题目 【单选题】如果将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则相当于暗盒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依据社会舆论、( )和内心信念,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意识、规范、行为和活动的总称。 查看完整题目https://www.shuashuati.com/ti/c76a43067d094c06a894d091bdfed469.html?fm=bdbdsc3bf4e6ca65dbaad17db6c1d065de101
7.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精准扶持三农群体?涉农消费嘲打造在这大背景下,除银行外,越来越多行业注重涉农营销,加速拓展涉农主体相关客户,为其提供各类乡村振兴服务,在提升自身营收的同时带动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增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 冷链物流行业:对接有冷链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解决运输难、保鲜难等问题,让田间地头的生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当地经济文https://blog.csdn.net/b_qixin/article/details/14315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