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强:农业服务贸易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新路径三农论剑

——强国记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

在今年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多家全球领先的农业企业带来了新技术、新成果和新服务,与第六届进博会同期举行的虹桥论坛农业分论坛则聚焦农业服务贸易,政商学界嘉宾齐聚,围绕农业服务贸易、促进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等话题进行讨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记者对论坛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程国强就“农业服务贸易与粮食安全”这一主题进行了采访。

发展中国家应增强自身粮食生产能力

最近二十年多年来,全球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目前世界粮食供需总体平衡,2021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76亿吨,消费为7.65亿吨,大米产量为5.25亿吨,消费为5.23亿吨。但是,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内粮食生产能力较低,导致粮食分配的结构性问题严重,不得不通过进口来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形成依赖国际市场的粮食供给体系。如目前发展中国家生产小麦3.77亿吨,消费5.04亿吨,需要通过世界市场进口1.604亿吨小麦才能满足消费需求;生产大米5.07亿吨,消费5.03亿吨,需进口0.425亿吨。“在没有地缘政治冲突、气候变化、投机炒作等情形下,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缺口是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解决的。但问题在于,受极端天气多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地缘政治动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复杂多变、价格波动剧烈,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断增加。”程国强说。

“如果全球市场出现价格大幅波动,将对依赖进口解决粮食供给的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冲击,陷入买不起粮食的危机。”程国强说。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已经出现了三次50%以上的大幅上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受粮价大幅上涨的影响,全球数亿人陷入粮食安全危机。

部分国家实施新自由主义农业战略,不再坚持粮食自给自足,是导致它们陷入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同时,推动全球农业发展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本国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水平,加强粮食安全储备、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推动制定限制全球农产品投机炒作和价格波动的治理规则。

以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为导向,从农业产品贸易转向农业服务贸易

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增强自身粮食生产能力?中国在破解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难题上的探索或许值得借鉴。程国强认为,中国实践的关键是在大国小农格局长期存在的背景下,推动实现小农户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首先是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这一机制是我国实现小农户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载体。其次是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弥补水土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程国强说。

对于部分缺粮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要以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为导向,从过去的农业产品贸易,转向农业服务贸易。例如跨国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采购,包括了种子及农资供给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种植技术指导服务、病虫害防治、粮食代收代储、物流、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贸易,以此逐步建立以国内主产为主体的粮食供给体系,提升应对全球粮价波动的能力。

程国强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金砖合作等机制,中国有机会构建以农业服务贸易为依托的双向共享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探索农业服务走出去模式,特别是国内的农业服务提供企业,首先要与粮食生产国共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国际贸易等全链建设。其次是共同打造持续、稳定、安全的农业食品国际供应链,确保产地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第三是通过农业服务贸易,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为双向共享产业链供应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去年我国的农产品进口额将近3000亿美元,我国有大量潜在的农业服务贸易机会,如何与这么大体量的农产品进口结合,通过服务贸易延伸到产地上游,应该是我国农业企业应该考虑的重大课题。”

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在新发展阶段将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是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历史最好时期。2013年我国粮食全年生产总量首次突破6亿吨,到2022年,全年粮食生产总量已经达到6.87亿吨。口粮自给率超过100%,谷物自给率超过95%,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求。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消费安全线是人均粮食400公斤,而我国在2021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83公斤,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线21%。“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由长期‘吃不饱’向‘吃得饱’,进而追求‘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程国强说。

依托现有的资源禀赋和科技水平,如果没有新的变量出现,端牢端稳中国饭碗,我们是有信心的。但也要看到,在新发展阶段,基于新时代新需求,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程国强认为有五点需要引起重视。

一是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进程中,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向多元化、营养化、健康化转型升级,其中,主食消费将基本稳定在目前水平,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食物消费将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因此,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适应食物消费结构升级。

二是国内粮食生产体系存在短板风险,种粮成本逐渐上升,种粮比较收益逐年下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此外,我国农业供给体系中结构性矛盾突出,食物自给率逐年下降,目前我国大豆自给率只有18%,食用植物油自给率为29%,与我国的消费结构不相匹配。

三是农业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利用已经接近极限。

四是农业科技发挥仍不充分,无法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作者系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THE END
1.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完善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协同保障机制,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调动粮食生产者和地方人民政府保护耕地、种粮、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https://www.chinanzxh.com/shouye/xinwenzixun/3616.html
2.答复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中国食品食品资讯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打得牢之又牢。 二、关于优化支持政策,提高各级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https://news.foodmate.net/2023/08/668844.html
3.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保护优质农业土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里和生产质量。土地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对于农业经济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农业生产也具有稳定生产的作用。粮食价格的保障依赖于国家通过国家粮库对市场攻击的调节,而粮食价格水平的保障则得益于土地的利用效益,所以要严格地守护好优质高产的农业土地资源。主要方法如下: https://www.gwyoo.com/haowen/25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