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二十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种植农机农产品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稳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突出强调了新发展阶段要立足全领域、全环节准确把握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基础重点工作,既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又要完善粮食生产保护支持政策,进而全面系统完整地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就是稳固农业强国之基,要从“地、技、利、义”四个方面着手,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的机制保障,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重点,以调动两个积极性为动力,以稳产量、提产能、强机制、增效益为路径,有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于新形势下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乡村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应的重要功能、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的实现,以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有效应对国际市场动荡的必然要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端重要的基础地位。在当前国际粮价高涨的形势下,中国粮价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选择。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冠疫情、自然灾情、地缘冲突、政局动荡等复杂形势中通胀持续、食品短缺等现实难题,粮食安全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驱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农业的首要功能,不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稳定有效的物质保障,也为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动力源泉。“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也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要求我国必须通过充分稳定的粮食供给满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需求,通过高质量农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因此,要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立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农业经营主体活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粮食生产能力提升遭遇瓶颈

由于耕地资源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限制,我国粮食产能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生产能力接近阶段性峰值,产能提升难度增大。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非农产业的25.3%。一是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耕地保护利用问题突出。耕地是决定粮食产量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要素,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特别是高质量耕地资源极为有限,尤其伴随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耕地保有量下降,土地自然肥力和质量等级也受到影响。二是种业技术限制增强,种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很多农产品的种子依然需要大量进口,种业发展受制于人的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且由于种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前期投入成本巨大但回收期长、投资风险较大,因此种业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种业技术创新亟待突破。三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提高农业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必由路径,但我国农业机械化率、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水平等方面与农业现代化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且受限于小农经营模式长期存在和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较低,农业技术发展和科技创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粮食生产积极性下降形势严峻

(三)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更高要求

一是国际粮食安全局势动荡。当前国际环境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但我国粮食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受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影响程度加深。二是国内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趋势持续。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粮食消费需求伴随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增加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并冲击峰值,商品粮消费者规模逐渐增加,饲料用粮需求大幅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食物需求向多种类、高营养发展,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仍将长期存在,且粮食生产和供需区域格局明显失衡,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面对新发展阶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新特点和新挑战,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抓好物质基础和机制保障,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点任务

(一)强化“两藏”物质基础,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物质基础,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关键要抓好耕地、种子两个核心要素,坚持抓产量产能、抓数量质量、抓生产生态同步推进,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

“藏粮于地”,一是要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启动耕地保护和粮食责任制考核,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强化耕地占补平衡措施,稳住粮食生产面积,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和终身追责制度,压紧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制定合理政策引导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但在“还耕”过程中要尊重农民和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以及农民增收等问题。二是要加快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改造提升任务,继续推进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确保中央和地方政府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落实好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对农作物种植种类和数量进行科学合理安排,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坚持良田良用,利用良田好土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的提量增质。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要因区域而异,特别是丘陵山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要因地制宜做好坡面防护。

(二)落实“两辅”机制保障,调动农户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既不能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也不能让种粮大县在财政上吃亏。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到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强调:“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一定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政府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是提高农民和地方政府积极性的关键路径。

“辅之以义”,就是要让各级党委政府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提高种粮农民荣誉感。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均要通过保住责任田实现保面积、保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南方地区要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发展多熟制粮食生产,担起粮食生产责任。二是加强监督考核,要求各地按中央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品种压实粮食生产责任,针对各省域设定粮食自给率考核指标,落实好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三是营造尊农重粮的社会风气。要加大先进种粮大户和粮食主产地区的表彰奖励活动,加大粮食安全保障主体的宣传力度,提高种粮主体的社会荣誉感。

(三)推进“两化”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粮食经营效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打破粮食产量瓶颈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必要手段,而在农业机械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化服务,也是农业强国建设中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生产经营模式。依托粮食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的有效融合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粮食经营效率,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必经之路。

首先,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前提,要推动耕地逐渐有序流转到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以提升效率为目标,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其次,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一是要提高三大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规模经营效益的提升。二是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强农机装备工程化协同攻关,借助数字化发展契机加快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

最后,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用现代经营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强调,“‘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链接。”积极支持农业社会化组织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发展粮食生产,广泛开展全产业链农业托管服务,有效实现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代卖的全程托管,构建主体多元、功能互补、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满足小农户粮食生产的专业化服务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引领小农户共同步入现代农业。

THE END
1.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第六条?国家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投入机制,采取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完善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协同保障机制,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调动粮食生产者和地方人民政府保护耕地、种粮、做好粮食安全保障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https://www.chinanzxh.com/shouye/xinwenzixun/3616.html
2.答复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提案中国食品食品资讯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打得牢之又牢。 二、关于优化支持政策,提高各级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https://news.foodmate.net/2023/08/668844.html
3.对粮食安全的建议范文保护优质农业土地,提高粮食的生产能里和生产质量。土地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意义重大,对于农业经济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农业生产也具有稳定生产的作用。粮食价格的保障依赖于国家通过国家粮库对市场攻击的调节,而粮食价格水平的保障则得益于土地的利用效益,所以要严格地守护好优质高产的农业土地资源。主要方法如下: https://www.gwyoo.com/haowen/25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