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2024年全国供销合作社农资网络体系建设暨“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推进会在江苏兴化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苏加快构建农资经营服务新体系,推动发展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持续增效、生态环境持续改善。(7月21日新华日报)
化肥等农资是粮食的“粮食”,农资供应是否量足价稳,事关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只有充分做好农资服务的“进、销、存、用、回”全周期闭环管理,让农资等粮食的“粮食”有充分保障,才能夯实粮食安全底气。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承压的背景下,稳住粮食安全底线,就稳住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2024年,全国夏粮丰收,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为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支持,增添了底气,为稳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注入强大信心。
在粮食生产的整个流程中,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无论是春播、秋种,以及田间管理,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供给和成本,是保证播种质量、助力粮食增产、巩固种植效益的重中之重。只有培育适合本地种植条件的“金种子”,加大良种推广力度,积极提供技术支持,供应丰富优质的新品种,确保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质量可靠,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才能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稳产增产创造良好条件。
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实现“二十连丰”,但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态势,确保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穰穰满家不仅是农民的事,更需全社会的通力支持,从强化农资服务着手,压实责任,严把质量关,为粮食生产全过程管理提供坚实保障,夯实大国粮仓根基,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