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有趣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来说,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有一些认识。
一、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对症下药
由于小学生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在做题时往往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不会对题目进行实质性综合分析;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以及根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要通过分析题意,让学生掌握题目的结构,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解题方法入手,增强应用题教学实用性
1.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好应用题的第一步
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影响着其难易程度。应用题的题目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审题就要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边读边想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的条件。结果怎样,则是所讲的问题。要想弄清楚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要求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才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让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其题意。例如,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苹果树有24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题中哪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在边读边想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分析,学生就更容易知道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了,否则对于抽象概念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就难以理解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不会解答某一应用题,往往就是对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一旦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就明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解题意就等于完成了解答应用题的一半任务。
2.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是解好应用题的关键。
在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而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然而很多小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应用题常用的验算方法是联系实际法和问题条件转化法。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生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现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整个作答写完整。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果。我们做事不只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果,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我们做题就和做工作一样,应该有完美的结果。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
3.联系生活实际是解好应用题的重要途径。
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标》的亮点。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应用题的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学中,要让应用题的情节具有现实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除应用题本身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外,还要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五(1)班今天要进行植树活动,要求分两组进行植树,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60棵树苗,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树苗;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树苗多,人少分到的树苗少。通过讨论,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再在题中加入男、女生人数的条件,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棵树苗?,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动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如,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小明制作了20白花,8朵红花,白花比红花多几朵?让学生先摆出20朵“白花”,8朵“红花”,使“白花”和“红花”一一对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白花跟红花相比;白花多,红花少;白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理解从20朵白花中去掉和红花朵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就是白花比红花多的朵数,所以要用减法计算。通过这样的操作和分析,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了这类题中较大数与较小数的数量关系的表象,理解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是解好应用题的重要途径。
总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应积极探讨提高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方法,努力抓好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朝晖,《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
【2】李祎,《数学方法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0
【3】龚运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