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评价是消费者享受产品或服务后给出的体验和感受,“好评”是对诚信经营、物美价廉商家的褒奖,也是其他消费者作出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为此,各大电商平台设置了评价系统,引导消费者发布全面、详细、真实的评价。然而,本意为促进更公平、更真实的消费评价模式,却成为一些无良商家不择手段诱导消费者“入坑”的渠道。
如今,网络购物已成为中国消费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至10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2.4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3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5.9%。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随着网络消费深度渗透到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刷单控评这一网络“毒瘤”也悄然滋生,诸如好评返现、刷单炒信等网络不正当竞争,严重侵蚀网络空间的诚信基石,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
商家、经营者要真实披露商品或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刷单炒信行为,严重践踏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破坏社会诚信体系,触犯法律红线,市场主体和群众深恶痛绝。“刷单炒信”已形成了网络黑灰产业,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这股歪风邪气,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打击“刷单炒信”歪风必须用法律重典。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要开展打击刷单炒信、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刷单炒信”行为,运用现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指导、行政监管、行政处罚等执法权,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刷单炒信”,揪出背后产业链条,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用法律重典打击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铲除“刷单炒信”滋生蔓延的土壤。刷单是表象,失信是根本,为了利益弄虚作假,是对法律缺乏敬畏,是对诚信的亵渎,对失信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让失信的个人或企业付出代价。
治理“刷单炒信”,离不开平台履职。平台必须明白,自身承担着监管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责,“刷单炒信”不仅蒙蔽乃至坑害消费者,而且伤及平台的公信力。平台必须负起主体责任,加强监管治理,及时处置违规商家、经营者,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和打击刷单控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网络环境,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商品信息。
诚信是立业之本。商家、经营者要严格遵守法律底线和商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通过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依靠不正当推广手段获得好评,最终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消费者要抵制不法行为,拒绝参与不正当的好评返现等活动,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切莫因贪图蝇头微利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否则只能自食其果,遭受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