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三贵:精准扶贫的现状和未来

文字整理:张亚楠(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助理教授)

引言

一、中国扶贫政策的演变历程

中国的扶贫政策根据扶贫对象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1986年到2013年的区域扶贫开发阶段,二是从2014年至今的精准扶贫阶段。1986年,国务院成立了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确立了以贫困县为单位进行扶贫开发。199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立了592个国定贫困县,农村扶贫历程因八七扶贫计划有了飞速提升。然而,当时全国大致还有40%的贫困人口位于非贫困县,为了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状况,2001年,国家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规划开发纲要(2001-2010)》,进一步将贫困村作为扶贫对口的单元,并在全国确定了15万个贫困村作为扶贫对象。2011年,国家在新的扶贫开发纲要中提出,要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并在全国确立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扶贫开发是以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差距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为目标,也因此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贫困县在粮食、农业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方面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的区域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但是这期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过去的区域开发扶贫政策难以使剩余的贫困人口受益,无法实现2020年全部贫困人口脱贫的国家目标。其次,国家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单纯靠经济增长拉动扶贫的外部动力不再充足。另外,国内经济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增加,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0.2上升至0.4甚至更高。因此,为了进一步解决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伟大目标,2014年,国家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战略,确定了以贫困户为扶贫对象的精准扶贫机制。

二、精准扶贫的内容、措施和难点

汪三贵指出,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到2020年解决现有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的绝对贫困问题,也即,贫困人口的收入要超过贫困线,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而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识别和瞄准到户到人;第二,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第三,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第四,脱贫退出需要评估。目前,国家采取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补偿、异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多种多样的综合性扶持措施,助力精准扶贫的落实和推动。而对于脱贫退出而言,也需要第三方进行严格的评估,汪教授作为评估专家也告诉我们,贫困县对于贫困户的漏评、错退比率不能超过2%,才准许全县脱贫,这对地方工作人员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

三、产业扶贫与稳定创收

汪三贵对精准扶贫措施中的产业扶贫方式做了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他认为,产业扶贫需要解决的是贫困户独立发展产业能力弱的问题。贫困户自身生产能力低下,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他们缺乏必要的资源,同时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虽然难点众多,但产业扶贫由于能够激发农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形成可持续的收入支持,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汪三贵认为,产业扶贫的顺利实施其关键在于各项资源的整合,不仅有贫困户土地、劳动力资源需要进行整合,也在于政府需要整合财政资金,发布系统配套政策,更在于企业的管理技术与农村资源的结合、金融体系的支持以及市场的调控作用。

汪三贵进一步指出,产业扶贫目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一,贫困地区缺乏有带动能力的经济主体;其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存疑;其三,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贫困户的受益机制措施不完善;其四,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博弈,以及政府过度干预导致的市场扭曲和过剩问题。

四、精准扶贫的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之下,中国的精准扶贫成效斐然。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减贫速度不断加快,近几年,每年脱贫的农户数量达到1000万以上;二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是2012年的1.99倍,年均增长12.1%;三是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居住安全、厕所卫生、饮食安全等情况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四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网络、道路硬化以及公共交通情况有了明显进步;五是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学校、卫生所的设施条件和从业人员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六是改变了农村的基础治理方式,驻村帮扶、考核评估等多种方式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最后,汪三贵与我们探讨了2020年后的扶贫战略走向,他认为,随着精准扶贫对绝对贫困现象的消除,贫困问题的重点将会转向相对贫困问题,未来农村的扶贫规划将会在乡村振兴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施行,城乡扶贫的步伐也将逐步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期间,要更加注重贫困人口而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的驱动,要更多依靠市场和专业性民间组织,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THE END
1.深入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有的放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成为我们不断战胜贫困、摆脱贫困的强大思想力量。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要围绕现阶段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落到实处。一是从供给侧入手,深刻认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牢牢抓住产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991085321937242&wfr=spider&for=pc
2.精准扶贫,人人助力(二)——找准难点,重点发力5月3日上午,金海工业园区党工委张强书记、党政办高明远主任到什拉门更贫困户赵俊涛家,为赵俊涛的大哥赵俊海带去了就业机会,以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经前期与新畅铁路公司负责人沟通,可在新畅铁路公司为赵俊海提供一包含五险的岗位。同时赵俊海需将工资的40%用于照顾赵俊涛的日常生活。 https://www.meipian.cn/1a4xdr8q
3.南平市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探讨及对策建议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南平占5个。为保证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贫困村、贫困县摘除“贫困”帽子,南平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实施了大量扶贫项目。近年来,南平市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勇于创新,通过省市县的帮扶,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2016-11-08/1767483550.html
4.促进共同富裕《2022年中考【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适用于中考二轮随时检测, 精选自2021年中考真题和学科网-组卷网最新特供百强校模拟题,30分钟限时定量练,练热点,练难点,练重点;练速度,练技巧,练手感。助初三教师划重点,找突破;助考生感受新风向,中考得高分。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第一部分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2446ct7124n184036.html
5.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述论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点也是难点,有研究利用案例分析方法,考察了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模式,其中存在基层政府的策略选择、行动目标、行动结果及其对贫困治理目标的偏离风险[101-103]。第三,贫困人口的政策承接问题。福利依赖与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是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又一焦点问题,属贫困人口的政策承接问题。已有研究https://www.eyearbook.cn/subject-trends/info?documentId=595517
6.精准扶贫的问题10篇(全文)摘要:扶贫政策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 但产业精准扶贫还存在诸多弊端, 例如体制弊病、扶贫开发对象匮乏、精英俘获、资本缺失等问题。因此, 想要保障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必须要找出产业精准扶贫现有问题, 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重点以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问题) 作为出发点, 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lpz8i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