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动员会讲话稿(精选16篇)

一、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推进精准扶贫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精准扶贫是我们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其要义是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扶贫到村到户,构建长效机制,提高扶贫开发绩效,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以精准扶贫为重点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科学规划、抓住重点、创新举措,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

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加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举措,全力以赴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三、强化组织领导,增强“三农”和精准扶贫工作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

农村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任务重、难度大,我们越是深入贫困群众,越应该感到扶贫事业光荣,越要凝聚力量、团结干事;越是深入贫困实际,越应该感到扶贫使命重大,越要开拓创新、勇于突破。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切实营造心齐气顺、敢于担当、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加大投入,保障有力。要加大政策投入、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健全扶贫工作保障机制,做到机构设置、职能调整、人员编制、经费预算与扶贫工作任务相适应,为扶贫开发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发展规划向农村覆盖、扶持政策向农村聚合,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有效整合各类上级涉农补助资金,确保农村和扶贫工作投入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里要强调,所有的扶贫资金都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是党和政府的“温暖钱”、是一根“高压线”,必须用到扶贫事业、扶贫户上,任何单位、任何乡镇、村都必须依法、依规、严格使用这些资金,决不允许有任何闪失。纪检监察、审计、扶贫办等部门要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旦发生挤占、挪用、挥霍各类惠民资金的现象,既要依法依纪从严查处,还要追究领导的责任。

三要从严考核,浓厚氛围。充分体现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建立对乡镇和部门的考核奖惩机制,把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和降低贫困发生率等纳入考核体系,既不提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目标,也不随意降低工作标准;严格落实扶贫工作“减贫摘帽”奖惩,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以相应奖励;对不能按期“摘帽”的进行责任追究。将精准扶贫列为“三送”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个人年度绩效考评工作内容。要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和精准扶贫工作,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着力形成齐抓共管和能担当、重实干的扶贫开发氛围。

同志们,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和精准扶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雷厉风行的作风,求真务实的态度,奋力开创“三农”和精准扶贫工作新局面!

根据自治区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凝心聚力、聚焦发力、精准用力,扎实做好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到20xx年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已经对未来几年精准扶贫工作作了总体部署。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明确目标任务,聚焦重点环节,精准施策发力,确保如期打赢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

第四,创新机制,以改革激发扶贫开发活力。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当前我市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充分激活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力和带动力。一要创新完善扶贫资源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在严格落实扶贫资金整体切块到县区的基础上,完善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将资金分配与各县区精准扶贫成效、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直接挂钩,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农村金融扶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担保贷款,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强化金融服务对扶贫的支撑作用。二要加强扶贫创业。扶贫开发关键要提高扶贫对象的创业能力,把“输血式扶贫”真正变为“造血式扶贫”。对有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等新兴产业,把大城市和小农村紧紧地联在一起。三要创新精准管理机制。加强贫困户脱贫与返贫动态管理,实行贫困户“双认定”机制,对脱贫户实行“销账不销号”,继续跟踪观察,确保巩固扶贫成果。

三、凝心聚力,步调一致,形成精准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上下、内外、直接和间接的一切力量、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着力打造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凝聚强大合力。

市直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克服部门利益的阻碍、走出扶贫攻坚只是扶贫部门的事的思想观念误区,立足本部门的职能优势,全力抓好扶贫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县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要全面落实好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切实做好扶贫力量组织调配、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帮扶措施检查落实等工作,以“硬杠杠”“硬指标”确保扶贫责任落实。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攻坚的前沿,要突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一项一项地抓好工作落实,促使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要摆脱贫困,关键还是要靠群众的主观意愿和努力。我们要始终重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对扶贫产业布局、项目选址和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贫困人口的创业热情。同时,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等依赖心理,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立足自身实际,自主创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真正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到20xx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兑现。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以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二要整合扶贫资源。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必须整合政策、资金、物资等资源,把各类要素用在刀刃上。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扶贫”的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紧盯贫困面、贫困县区、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中力量扶贫攻坚。要聚焦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注重做好政策衔接、配套实施工作。要整合农林水等涉农和扶贫项目资源,持续向贫困县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涉农、扶贫等各类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好市县两级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吸引更多企业、社会资金和先进技术参与贫困村的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形成企业获利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多赢局面。

三要加强监督考核。对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全程动态监管,通过有效的督促检查,不折不扣地把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用在贫困地区,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既要治理“跑冒滴漏”问题,也要盘活扶贫资金,决不允许扶贫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对扶贫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贪污、侵占、挪用等行为“零容忍”,坚决依法依规查处。同时,严格落实贫困县区考核办法,提高扶贫减贫指标权重,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严格兑现奖惩,特别是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让贫困县区想“摘帽”、愿“摘帽”。

四要强化作风保障。越是任务重,越需要担当,越需要干部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在精准扶贫攻坚实践中,各级干部要坚持以“三严三实”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深入查找扶贫开发方面“不严不实”的问题,用扶贫攻坚成果来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各级干部特别是处在一线的扶贫队伍,要强化担当精神,时刻牢记组织重托和群众期盼,以助农增收和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为己任,敢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迎难而上;要强化实干意识,将精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主阵地,实干为先,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一线落实好,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强化自律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特别是基层干部和派驻干部要沉下去、待得住、做得好,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办事员”;要干净干事,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决不能占群众半点利益、半点便宜,确保既干事、又成事还不出事。

同志们,党和人民把扶贫开发的重担交给我们,贫困群众把同步小康的希望寄予我们,这是对我们的重托和信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加快实现自治区“两个建成”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稻城县近年来探索“党建引领、培训扶智、产业带动、资产收益”的脱贫模式,急需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提升干部带头致富能力,为此推出“1234”工作法,即“一清二准三晒四比”。一清,是指摸清村情;二准,是指找准定位、找准发展思路;三晒,是指晒问题、晒措施、晒结果;四比,是指比理想信念坚不坚定、比示范带动意愿强不强、比谋事担当作用大不大、比发展致富能力高不高。在该工作法推动下,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全面提升,班子更加团结,干事创业积极性更高,进一步激发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当地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县紧紧围绕关于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领导干部及家属发放了“两书一册”,打造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助廉工程”。

编制一本手册,供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结合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对家风建设的要求,精心梳理和甄选了全国各地各级纪委监委机关查处通报的典型违纪案件,以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和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家风的先进典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家风的论述、古代廉吏佳话、古代拒贿故事、古代家规家训、修身齐家格言等内容汇编成了《黔西县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助廉手册》,发放给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学习,不断拧紧管党治党责任螺丝,坚持挺纪在前、一寸不让,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截至目前,为党员干部发放《黔西县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助廉手册》1000余册。

“王委员,你这么急,去哪儿啊”“去五区,今天义务消费维权服务队我值班。”日前,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商城先锋联盟”成立。参加完成立仪式后,中国小商品城党委委员王越强一路小跑进了商城,迅速站到了服务台前,熟练地为市场内的商户和客户服务。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经营商位有7.5万个,从当初的“马路市场”到如今的“世界超市”,偌大的一个专业市场如何规范化管理义乌给出的回答是:把党支部建在市场上,不断扩大基层党建覆盖面,从而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目前,中国小商品城党委下辖31个党支部,在册党员465人,流动党员1500余人。这张鲜亮的红色覆盖网,如今已成为助推市场转型、业态发展、服务创新的一面旗帜。

党员经营户们亮出身份

近日,记者来到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宽敞明亮的市场内,不少商位门口悬挂着“共产党员”红色牌匾。市场内的触摸屏、市场信用APP和义乌购商铺主界面上,胸口佩戴党徽的党员商户尤为醒目,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共产党员亮身份,是义乌制定市场党建标准的其中一条。“我们始终遵循市场建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中国小商品城党委有关负责人说。

“永远跟党走”“以诚待人”“以信立业”……走进市场五区“佑美屋”商铺,记者便被墙壁上的字所吸引。在这个近10平方米的公示墙上,既有党员经营户承诺,也有入党誓词,经营户庄建伟把党建元素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义乌市场,党员身份是责任,是经营砝码,是对消费者的承诺,也是自律和初心。”庄建伟说,亮明身份后,党员荣誉感更强了,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市场党建工作。

亮出的不仅是党员身份,更是先锋模范作用。今年7月,义乌市与四川省汶川县签订了助推汶川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义乌市场来料加工协会的102名党员积极牵线搭桥,首期价值50万元的订单已发往汶川县绵虒镇。

诚信积分激活良性竞争

几个月前,巴西华人客商陈先生来义乌采购电讯器材,通过义乌市场信用APP搜索比对,他发现王国田的商铺被评定为“五星级”,而且王国田是一名党员。陈先生来到市场跟王国田交谈后,很快下了6万多元的订单。“和党员做生意,我觉得很放心,因为他们信得过。”陈先生道出了签单原因。

诚信,是义乌市场繁荣发展之本。义乌推行党员“十二分制”管理办法,把市场党员的组织生活、志愿服务、遵章守纪、诚信经营等情况纳入加、扣分项目,得分作为党员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与个人信用、信贷和摊位信誉“三挂钩”,最终在市场信用APP上公开公示,成为客商选购商品的重要参考,让党员争星有动力。

王国田说,“十二分制”激活了党员商户间的良性竞争,进一步促进行业自律,引导广大经营户诚信、守信经营。

目前,中国小商品城91%的党员经营户信用等级达到良好以上,56%的党员经营户信用等级达到优秀。信用结果还成为“星级信用商位”“诚信工商户”等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之一。

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处处受限。中国小商品城还根据信用评定结果,采取差别化激励和惩戒政策,对信用优良商位在租金上给予一定优惠,对信用等级低劣的直接逐出市场。去年,市场内一家进出口有限公司因虚假标注溯源码、盗用“电子身份证”,被系统判定信用等级偏低,列入市场禁入名单。

20xx年从中国美院毕业后,河南小伙郭长满留在浙江创业,杭州、义乌两地跑,主要为电商做设计服务。作为流动党员,郭长满主动融入到网商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并在商铺门口亮明共产党员身份。

“党组织学习不仅提高了自身觉悟,还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因为很多党员都是经营户,相互之间加深了联系,也带动了事业发展。”郭长满说,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不但拥有了多项专利,还一举拿下国内知名设计大奖。

近年来,像郭长满这样主动找党组织的流动党员越来越多。义乌市实施了流动党员同等化管理,即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同亮相、同学习、同活动、同联系、同履职,使外来流动党员与本土党组织能有机融合。他们共同参与市场服务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助力市场转型等活动。

20xx年以来,四川省水利厅东风渠管理处紧紧围绕党中央精准脱贫总体要求,按照厅党组关于“行业扶贫、定点帮扶”两线推进的安排部署,把定点精准脱贫帮扶德格县郎达村工作作为单位长期中心工作来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共投入270余万元,推进精准脱贫取得扎实成效,20xx年被德格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以党建为引领,指导帮助郎达村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村两委班子精准脱贫工作能力,形成东风渠与郎达村共同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强大合力。开展了党委书记讲党课、“城乡党支部结对共建”、“包户到支部”结对活动。帮助指导村两委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组织郎达村党员干部到德格县温拖片区和成都考察学习村务、基层党务、合作社经营管理。投入35万元提升柯洛洞乡及郎达村便民服务硬件和服务能力,形成了东风渠与郎达村共同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强大合力。

以产业扶贫为基础,建立农合社经济组织,制定实施“近期在牧、远期在旅”的“121”产业帮扶规划,大力培植夯实脱贫奔小康物质基础。先后投入175.83万元建立了1个农牧专业合作社,牦牛养殖、虎掌菌加工2个农牧产业项目,1个郎达沟藏家乐旅游产业,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20xx年3个产业项目取得总经济效益302261元,产业帮扶取得显著成效,惠及郎达村所有贫困户和附近藏牧民群众,为脱贫奔康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把扶贫与扶志(智)相结合,勇担社会责任,着力开展教育帮扶,为阻断郎达村贫困代际传递做出贡献。设立“德格县柯洛洞乡藏区大学生实习小站”,已接收郎达村3名大学生完成实习。以就业帮扶的方式为实习学生扎西多杰在德格县解决临时工作,为独木岭小学建设远程教育平台和188.7平方米的标准化食堂,维修加固郎达村学生假期学习用房,先后向独木岭小学捐助约2.6万元的笔记本电脑、教学投影仪、文具等教学、学习用品。

广泛联系社会力量,志愿服务丰献他人,助力推进脱贫攻坚,取得显著社会反响。东风渠蜀水青年志愿者爱心捐款物66000元,帮助郎达村33户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对4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按照20xx元/学期的标准进行资助培养。开展“用东风放飞心愿的风筝”扶贫关爱活动为30名贫困户孩子送上了心愿礼物。开展“天珠之窗”藏区远程教育帮扶志愿服务项目,为藏区偏远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该项目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脱贫攻坚金奖。

近年来,云南省大理市祥云县以“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为抓手,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对标对表”扎实开展基层党建。

对照“五个基本”,拉网排查全面体检。县委对各基层党组织提出对照“五个基本”,加强党建的要求。即:对照健全基本组织,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明确基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对照建强基本队伍,选好“领头雁”、配强领导班子、建好干部队伍、激活党员队伍,加强后备人才、大学生村官和入党积极分子建设;对照开展基本活动,围绕完成党的基本任务、履行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对照完善基本制度,围绕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落实和执行民主集中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照落实基本保障,落实组织、人员、经费、场所、政策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党的工作顺利开展。各基层党组织对照标准化建设的“五个基本”要求,开展拉网式排查,进行支部全面体检。

抓实“四查四看”,突出重点查摆问题。紧密联系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围绕“查思想作风,看‘四个意识’树得牢不牢、‘窗口服务’和‘单位形象’强不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用发挥好不好、工作方法上有没有创新;查目标任务,看项目推动、典型培树、经验推广、机制健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查短板弱项,看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党组织书记履职、党员作用发挥、开展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查创新提质,看是否形成城市基层党建祥云格局、是否推广党建促脱贫攻坚祥云经验、是否深入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精心列举具体表现问题,涵盖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政治学习、责任担当、工作标准、纪律执行、服务态度、纠正“四风”、经验推广、工作成效等内容,通过树立参照系,引导各党组织主动对标对表,精准查找问题,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建立“三单一表”,立行立改注重成效。通过制定整改措施、建立问题台账,各党组织对查找出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建立“三单一表”抓好整改落实。围绕基层党建工作的三十四项重点任务,认真查找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短板和弱项,对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原因,从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党组织书记履职、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建立“问题清单”。针对党建“三年”工作落实中存在的短板弱项、薄弱环节和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建立“整改清单”,强化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在总结成效、整改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品牌意识,提出具有祥云特色的党建品牌打造计划,建立“品牌清单”,进行一步树强祥云党建特色品牌。建立“整改任务细化表”。紧扣关键重点,对标对表,确定整改目标,强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限要求,细化工作任务,精准发力,抓细抓小抓出成效。

10月16日,南宁市召开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部署,动员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凝心聚力、聚焦发力、精准用力,全力打赢南宁市精准扶贫攻坚战,确保到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治区党委、市委书记王小东在会上讲话,市长周红波主持大会。

王小东指出,近年来,南宁市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贫困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目前全市还有50.3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的决战期。

切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是夯实首府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南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广大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记的嘱托,牢记自治区党委的期望,牢记广大贫困群众的期盼,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精神,时刻牢记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历史责任,把扶贫攻坚作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王小东强调,确保如期打赢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必须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三要精准施策,聚焦扶贫攻坚发力重点。实施产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不强问题;实施就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增收缓慢问题;实施教育扶贫,着力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实施基础设施攻坚扶贫,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发展瓶颈问题;实施移民生态搬迁扶贫,着力解决居住条件恶劣地区困难群众脱贫问题;实施医疗救助解困扶贫,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实施低保政策兜底扶贫,着力解决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贫困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明确主攻方向,对症下药。四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思考,创新完善扶贫资源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创新精准管理机制,提高扶贫对象创业能力,激活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力和带动力。

王小东指出,到20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兑现。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整合政策、资金、物资等各类资源,把各类要素用在刀刃上;对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全程动态监管,加强监督考核;强化作风保障,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用扶贫攻坚成果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

10月12日,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全區精准扶貧攻堅動員大會暨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培訓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開發的戰略思想,吹響“攻堅五年、圓夢小康”的沖鋒號,動員全區上下統一思想,採取超常舉措,下過硬功夫,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擔當,全力以赴打贏精准扶貧攻堅戰,確保我區貧困群眾到年與全國、全區同步實現全面小康。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會主任彭清華在會上講話,自治區主席陳武主持大會,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出席大會。

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從現在開始到年底用兩個多月時間,自下而上集中開展精准識別工作,把全區538萬貧困人口精准識別到村、到戶、到人,其中100萬扶貧移民搬遷人口精准識別到屯、到戶。這次專門召開為期5天的電視電話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扶貧開發工作,對參與精准扶貧的自治區、市、縣、鄉四級領導干部和派駐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扶貧)工作隊進行全面培訓,這種規模、方式和力度前所未有。

彭清華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對貧困地區來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必須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順應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必須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積極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新要求,必須把扶貧攻堅作為最大的發展機遇。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貴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敗之舉在於精准。全區上下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緊緊圍繞中央和自治區決策部署,把扶貧攻堅抓緊抓准抓到位,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彭清華強調,精准識別是精准扶貧的基礎和前提,摸清了扶貧對象、致貧原因、脫貧路徑,才能精准發力、精准幫扶。自治區已制定精准識別貧困戶貧困村實施方案,要求建立自治區、市、縣、鄉、村、屯六級聯動機制,組建精准識別工作隊,運用“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的方法精准識別貧困戶,嚴格按照“兩入戶、兩評議、兩審核、兩公示、一公告”程序,把好群眾申請關、入戶調查關、民主評議關、公示監督關、審核確認關,確保精准識別結果群眾滿意。充分運用識別成果,建立全區統一、數據集中、服務下延、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動態管理的扶貧大數據平台。

彭清華指出,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要切實加強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伍建設,為打贏精准扶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組織保障。希望貧困村第一書記牢記使命、勇做扶貧攻堅的“排頭兵”,帶頭踐行“三嚴三實”好作風,善做密切聯系群眾的“貼心人”,增強本領,成為做群眾工作的行家裡手,用心識真貧,用情真扶貧,用力扶真貧,帶領貧困村群眾闖出一條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要嚴格實行“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攻堅責任制,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動員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廣泛參與,同心協力打贏精准扶貧攻堅戰。

今天,我们在大家非常繁忙的情况下,请大家专门召开全市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专题会议,这个会也是组织部明确要求必须召开的。刚才,组织部部务委员李建平同志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和中组部领导同志的批示。盘龙、安宁、寻甸等三个县(市)区交流了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下面,我就学习传达上级要求,结合昆明实际,讲三点意见。

做好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是春节前后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抓好的基础性工作。1月11日中组部召集全国31个省区组织部分管副部长,在杭州和成都分两个片区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同志专门对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做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并就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进行安排部署。1月17日,组织部在省党政干部培训中心召开了为期半天的全省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专题会议,传达了中组部关于做好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并对下一步做好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组部和组织部的会议精神,结合昆明实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慰问帮扶困难党员的工作。

(一)做好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我们党在党内生活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党员队伍的老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利益格局的变化,在各地党员特别是农村老党员中,也有不少同志生活困难比较大。昆明虽是一个省会城市,但却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县区较多的欠发达城市,发展压力还比较大。全市26万名党员能否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切实抓好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同时,充分考虑困难党员的迫切需要,给他们以切切实实的关怀、帮扶,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能够充分激发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信心和热情,促使他们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带领各族群众为建设新昆明而努力奋斗。

(二)做好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是注重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客观原因,全市近26万名党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生活比较困难,据统计,全市70岁以上老党员近2.5万人,占全市党员总数的近10%,近2万名老党员生活在农村,很多农村老党员生产生活存在不同程度困难的实际。部分党员因老、因病、因残、下岗致贫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外出务工党员存在着子女“上学难”等后顾之忧。做好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是注重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党员是党的组织的主体,是党的生活的主体,是党的工作的主体,生活处于困难状态的党员,他们本身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关心党员,关怀、帮扶有困难的党员,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宗旨的坚定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各级党组织既不要因为他们是党员而给他们特殊照顾,也不要因为他们是党员而不给他们关怀,而是要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高度,理直气壮地做好关怀、帮扶困难党员的工作,努力在全党形成各级党组织关心和服务党员的生动局面,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来关心和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

(三)做好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来自于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也来自于党员对党的事业始终如一的忠诚和奋斗。广大党员在不同历史时期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了贡献,有的还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承担了改革发展的成本,特别是建国前的老党员,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解决他们的困难,是党心所向,是民-意所在。当前,我们绝大部分党组织在关爱党员上认识是到位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是明显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做得不够,导致一些困难党员理想信念开始动摇,宗旨意识逐渐淡漠,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极少数党员甚至对党心怀不满、言辞激烈。要通过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他们一心一意跟党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从而影响、激发、调动其他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今年10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去年首个“扶贫日”活动期间,四川193家省级单位和7位社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共募集扶贫资金2100余万元。今年“扶贫日”活动,四川要求公开募捐在内的活动扩至市县一级,并深入街道社区乡村,首次实现全省覆盖,其形式和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日前,四川省“扶贫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扶贫日”四川活动倡议书》,向社会各界郑重倡议:“……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一起参与到全国第二个‘扶贫日’四川活动中来,慷慨解囊,纾困解难,捧出一片爱心,点燃一盏希望……”以“奉献一份爱心,点燃一盏希望”为主题的20“扶贫日”四川活动方案也正式出炉。

“今年的活动将从内容到形式全面加码做深,以精准帮扶贫困户为导向,全面提升社会参与度,推动扶贫开发转型提质增效,不断打造具有四川特色、有较大影响力、有较强号召力、有较高公信力的社会扶贫精品品牌。”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说。

年首个“扶贫日”四川系列活动主要在省级层面开展,如公募活动明确在省级以单位名义实施,不向社会公开大规模募集,参加人员主要是省级机关干部职工;今年明确在省市县范围广泛开展,活动全面升级,活动涉及各大系统、各行业、各部门,不仅要求市县联动深入街道、社区、乡村方方面面,也明确各市州、县市区制定本地区方案并开展募捐深入街道、社区、乡村方方面面;同时,各民主党派、教育文化卫生系统、群团社团、在川水电开发单位等也明确将参与募捐活动。

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把贫困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定不移贯彻落实“1+3+3+改革开放”部署,严格按照“既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也不调高标准、吊高胃口”的指示精神,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一接近”,坚持“六个精准”,落实“七个一批”,深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举全市之力解决“最后一公里”“最远一家人”的贫困问题,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值此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之际,我们倡议:

聚集总目标,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宣传昌吉市扶贫开发取得的显著成就,宣传全社会参与扶贫济困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帮助和支持贫困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的良好氛围。

传承扶贫济困、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积极组织全社会参与,广泛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慈善公益活动,切实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活动形式,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民生建设、脱贫攻坚活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扶贫济困强大合力,助推扶贫开发事业再上新台阶。

继承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结合“包村联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对口帮扶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倾听民意,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助力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发扬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慈善精神,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企业职工、宗教人士、官兵弘扬善举济世、慈心为民的奉献精神,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积极参与到扶贫济困爱心捐助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帮助那些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走出困境,携手走进幸福生活!

我们坚信,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能众志成城。让我貌同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用我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关爱和善举,让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蔚然成风,让友善互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人心,为昌吉市争当稳定的排头兵,争做发展的先行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昌吉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_年10月17日

市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

扶贫济困、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消除贫困、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的共同愿望。

今年10月17日竖务院设立的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虽然近年来我市的经济和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仍然还有31.64万群众处于贫困状态,诸多制约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问题都还需亟待解决。

在此,我们倡议:市直机关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一起积极参与铜仁市“扶贫日”活动,为贫困家庭残疾儿童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帮助贫困群众点燃一份希望。我们承诺:您所捐赠款项将帮助广大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劳动收入,让他貌享改革的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我们相信,您的爱心与奉献,将会让弱者不再孤独,让贫者不再无助;您的深情厚谊,将会赢得受助者的感激,赢得社会大众的尊敬!

“10·17”,全国扶贫日募捐活动,期待您的参与!

捐款账号:

中共铜仁市直机关工委

20_年10月12日

一、__乡的基本情况

全乡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5459户、20725人(其中:农业人口17778人),耕地面积17814亩。经筛选识别,全乡贫困村识别4个,分别是太白村、金坛罐村、和平村、峰顶山村,贫困户识别867户、2444人。按贫困属性分,全乡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28户、1713人;因残致贫的贫困户15户,42人;因学致贫73户、95人;因技术致贫71户、230人;因缺劳动力致贫65户、204人;因缺资金致贫57户、134人。全乡已脱贫118户、325人,全乡预脱贫88户、275人。

二、市区帮扶亮点

1、热心走访群众。以同亲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驻村组多次深入和平村、峰顶山村、太白村、金坛罐村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五保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意愿。同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掌握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主动争取项目。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针对贫困村的气候、区位和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种植优质水稻11773亩;在金坛罐村新栽植塔乐科血橙120亩;在和平村、重胜寨村种植万源优质秋洋芋500亩;在和平村新发展青脆李500亩,优质魔芋300亩,核桃200亩;在重胜寨成片种植晚秋蔬菜300亩,新建了江友蔬菜专业合作社。同时抓好重胜寨村500亩蔬菜基地和50亩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亩猕猴桃基地巩固发展和太白村、金坛罐村和万家观村850亩乌梅的管护。主动抓好畜牧业发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园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年销售鸡10万只。在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建立畜牧小区2个,巩固和培育生猪养殖大户15户,全年生猪出栏可达到3000头,牛出栏100余头。

4、狠抓教育培训。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多次到我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创业指导、水稻新品种及机插秧技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商品有机肥及有机粮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等实用知识开展系统培训。自年以来我乡有余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

三、我乡工作措施

1、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我乡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67户2444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走基层、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和“走基层、结穷亲、交富友”活动,在工行达州市分行对峰顶山村进行帮扶,区直工委对太白村帮扶,市纪委和区纪委帮扶对和平村和金坛罐村进行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乡机关、乡属各单位、村(社区)选派乡村干部、医生、教师、党员等共267名帮扶人员,组建了8个驻村工作队,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人,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达州市达川区__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3、加大对非贫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非贫困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并按照贫困村的标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扶政策,明确责任人。

4、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专项到位。我乡严格执行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和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的规定,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亲厚友,坚持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监督上,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镇乡村及各扶贫项目均指定专人负责,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以来虽然我乡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本公共工程依然相对薄弱。从基本公共工程上看,我乡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较多,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差,如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本公共工程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二是人口素质较低。在走访农户中发现,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认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脱贫难度较大。三是扶贫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我乡的扶贫资金主要是依靠扶贫办项目资金和各市、区直帮扶单位的支持,贫困村筹资较为困难。四是返贫现象比较突出。目前我乡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另外,每年都会出现一部分已经脱贫的人群,由于脱贫基础不稳,因病、因灾、因学等原因又重新返贫。

五、下步措施

1、加大项目建设。继续扶持扶贫重点村开发项目建设,使重点村的基本公共工程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得到增加和提高。

2、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确保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和培训一门技术,振兴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

3、加大资金投入。由于公路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乡级担当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根据省委三加十扶贫攻坚组合拳,结合“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工作原则

注重把握“五个结合”主攻方向和“五个一批”的消贫路径,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全乡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严格按照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计划,找准路子,建好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三、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乡共4个村11个村民小组,600户3000人,幅员面积103.5平方公里,20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00元。2014年底我乡按国家标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42户510人,截止年12月31日,共清退31户,123人,新增16户52人,脱贫83户296人,最终核定贫困户44户,143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户,人;无劳动能力户人。

贫困村和贫困户呈现出如下共性即是三弱三难:

一是自然环境弱,基础设施建设难。11个村民小组中仍有5个组未硬化,田间作业道基本为零。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电:4个村600户人原有的分户线路有所老化、停电现象随时发生,存在用电难的问题,电网还需进一步改造。通讯:目前我乡4个村均没有广播、宽带,群众在信息吐纳方面严重滞后。水:目前通过百千万及安全饮水工程生活和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由于各村都没有排污系统,加之地形地质复杂,全乡各村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地质滑坡(共22个点),严重破坏土地、房屋等,但困于治理资金和难度大,只能长期监测。

综合分析我乡开展扶贫工作中的主要矛盾是:贫困需求多,扶贫资源供给少;乡镇编制项目科学化不高、针对性不强,导致扶贫项目粗放,项目发挥的效益不明显;产业化、组织化不高;涉农资金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差,上级都是按照行业需求和规划安排钢性使用资金,基层无权因地制宜进行调整,导致不够精准和有效;齐抓共管合力不强,导致政府主唱,群众观望,社会组织、企业等参与度不高,缺少外力驱动。

四、目标任务

通过精准扶贫帮扶到户的实施,使贫困对象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在全乡达到“六确保”目标:一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二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三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四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五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六是确保每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

五、工作内容

(一)精准识别

1、扎实做好建档立卡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按照省州制定的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政策兜底低保户三类贫困户。按照10对比8排除,对2014年建档扶贫对象进行再次摸底识别,并纳入扶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严格审核各村上报的贫困户名单,确保做到识真贫。

(2)完善系统,建档立卡。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资料,建立互联互通扶贫信息系统平台,做到“一户一网页、一户一对策、一户一帮扶、一年一结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动态监测,分级管理。按照脱贫出、返贫进的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目标为依据,逐村逐户建立贫困帮扶档案,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2、建立帮扶制度。对家庭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生活困难户,根据有关政策切实做到政策兜底或医疗救助(共户人)给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低收入户(共户人)要明确具体的到户帮扶措施和年度目标,按照四个一批采取各种扶贫开发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针对性的帮扶。

3、建立帮扶台账。各村要建立驻村帮扶的结对帮扶台账,帮扶台帐要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扶贫对象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

(二)精准施策

1、精心组织实施基础扶贫。

(1)完善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提升工作。

十二五期间,我乡四个村的村道硬化已全部完工,但因受环境和政策的局限性,村道延伸较差,一部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需硬化组道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12公里,巴地五坡村3公里;需建设田间道120公里,分别是小河坝村5公里,蔼紫关村5公里,耕读百吉村6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需建设安保工程13.2公里,其中小河坝村3公里,巴地五坡村4公里,耕读百吉村3公里,霭紫关村3.2公里。

(2)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和通信。

需对一村、二村、四村的变压器进行更换,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对4个村,10个组的广播、户联网进行安装。

(3)完善群众安全饮水工程。

通过“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全乡四个村灌溉用水已基本解决,但群众安全饮水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在小河坝村小河坝组夏天生活用水困难,泥沙多,必须要到小寨子拉水吃,计划投入资金10万元左右。(实际以工程实物量计算)。

(4)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和危房改造。

一是全乡各村都存在地质滑坡,在县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地灾点数据库中达22个,各村村道路基多处塌陷,空虚,都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共计需修堡坎400余方。最为严重的是巴地五坡村村道,通而不畅,约需修堡坎200余方。二是巴地五坡村山体滑坡严重并日益加巨,治理难度较大,具体情况已专题报告县政府和县国土局。三是部分群众房屋因地灾成危房,需改造户人。四是结合地灾治理和旅游产业发展考虑,需对河进行整治,共计6公里,预计资金400余万,

2、精心组织实施产业扶贫。

(1)培育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

请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各村自然、生态条件和产业发展特点,重点推广种养殖(牛、羊、中蜂)、林果(青脆李、)食用菌(羊肚菌)、羌文化旅游(羌族旅游产品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蔬菜(莴笋、无茎豆)、中药材6个产业,良种繁育与栽培、品种改良与养殖、羊肚菌栽培、中药材种植4类技术。通过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增加贫困户收入,增强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各村有计划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方面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民易学易懂易用的技术;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让贫困农民参加具体的科技扶贫项目,从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致富本领。

(2)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对全乡的致富人才进行摸底建库,搭平台,提要求,一方面引导他们在乡创业致富,将有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和他们“联姻”,转变贫困户观念,面贫困户以资金、劳力、资源等入股,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3、实施能力扶贫。

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学习技术、落实就业。同时,县下达的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能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服务项目和技术培训。

4、积极开展就业扶贫

(1)实施“订单”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积极与县就业局对接,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

(2)提升就业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对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免费学习。

(3)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就业方式。协调劳动就业部门加大就业推介力度,通过购买城市新增的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就业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

5、大力实施保障扶贫。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低保、“医疗救助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贫困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减少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发生。

(2)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推进“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特别救助,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对残疾人和无人监护儿童的救助力度。

(3)加快危房改造。因巴地五坡村属地质灾害较严重区域,故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优先安排危旧房改造指标。

6、培育壮大集体经济抓扶贫。

一是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按照“自主自愿、互惠互赢”原则,积极引导我乡林麝养殖基地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利用资本、技术、信息等优势,帮助贫困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立村委+合作社+农户”、各村以发展果园、养殖、林权抵押、林地流转等模式,小河坝村土地流转、蔼紫关村林地流转、耕读百吉村发展牦牛养殖、巴地五坡村种植上药材,增加村集体收入。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成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乡驻村责任人、村委负责人为成员。每个村的驻村领导是每个村的帮扶领导小组组长,村两委负责人为副组长、省、县、乡派驻的联系帮扶人员、驻村干部均为成员。按县委政府要求,乡领导小组组长要同驻村负责人、帮扶干部、第一书记签订责任书。

(二)建强队伍,竭力帮扶。各村帮扶领导小组组长要负责统筹协调该小组成员的工作分工,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与村以及帮扶对象取得联系,摸清底数,找准“贫”因,主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要坚持抓好本村内扶贫开发重大问题的研究、难点问题的协调,推动精准扶贫取实在推进。

(三)密切配合,强化协作。乡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衔接县直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要切实加强沟通协作,乡精准扶贫办要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推进。

(四)科学评价,强化考核。科学制定考核细则和扶贫开发考评办法,从建档立卡到脱贫,确保每一步有档案记载,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月一写实,一年一考核;落实督查问效制度。对在扶贫开发中工作突出、减贫效果明显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推进不力的严格进行责任倒查,视其情况给予警示提醒、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大对精准扶贫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注重选树典型,注重宣传励志脱贫,加大能人致富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工作氛围。乡党委、政府每年将评选“先进帮扶干部”,予以表彰。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深入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如何让精准扶贫更见效,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

准确识别因户施策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去年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启动之年,从全国层面看,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制定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62万人。

作为全国惟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采取“靶向疗法”精准划定扶贫对象。全国人大代表、西藏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常务副专员云丹介绍说,“山南地区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持、精准管理的重要抓手,要求识别扶贫对象的全过程都要有群众参与,做到民主评议和集中决策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确定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帮扶范围。”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找准致贫原因。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郭青指出,“安康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我们通过逐村逐户摸底调查,梳理出五大类主要的致贫原因,包括因基础设施落后致贫、因生存环境制约和自然灾害致贫、因上学致贫、因地方病和突发重病致贫、因残疾和智障致贫等。”

对贫困对象和致贫原因的精准识别,有利于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赣县五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明经华告诉记者,“我们会根据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比如,对于孤寡老人或因病致贫失去劳动能力的,就帮助其申请低保;对于家里有劳动力、因就业信息不通畅致贫的,就为其提供就业信息,并组织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因教育致贫的,就通过镇里成立的教育基金会,对贫困学子进行帮扶。”

产业扶贫是核心

“近年来,国家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投入很大,但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产业发展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甘肃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报告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后面,应该加上一句“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扶贫的核心问题是产业扶贫,产业发展不上去,扶贫成果也不会巩固。”张令平代表说。

“给钱给粮,都不如引来脱贫致富带头人实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平坝县高峰镇麻郎村党支部书记刘乔英感慨地说,“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农民多种渠道创收增收,更有利于激发大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麻郎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4年,贵州省在建设贵安新区的过程中,将麻郎村划入了贵安新区。几家专业化农业公司的引入,为麻郎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良机。刘乔英代表介绍说,“农业公司进驻后,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地每年可以获得700元流转金,土地租金每3年递增50元。农民还可以到公司上班,每天获得70元劳务收入。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参与到新区建设中,有的搞起了运输,有的到附近工厂上班,每个月还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

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很多贫困地区穷就穷在观念上,扶贫的关键是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观念,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王岗村党支部书记花全说,“扶贫资金不是救济款,不能搞平均主义,扶贫方式也要从‘大水漫灌’转向‘喷灌滴灌’,精准扶贫要让扶贫对象真正有收获,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花全代表认为,“中西部地区扶贫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量劳动力外流,留在村里的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这些留守的人文化程度有限,也缺乏致富思路,只能等着政府‘输血’。要真正带动老百姓造血式脱贫,关键要让有能力、有意愿脱贫致富的人先发展起来,再把其他农户带动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表示,“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自身发展的.问题,还要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让困难群众破除诸多壁垒,更多地享受改革成果。要开拓思路,用改革的办法统筹住房、就业、户籍、教育、医疗、保障和发展等问题,解决边远困难群众的长远生计。”

对于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多位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力度。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指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集中连片扶贫意义非常重大,要积极推进。”明经华代表说,“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的前提,有些地方路都不通,农产品卖不出去,难以实现脱贫致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也应适当提高一些,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

XX市雁江区扶贫开发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贫困群众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盲点也长期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一系列不确定问题制约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得一些真正的贫困群众没有得到帮扶。为了落实国家“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XX市雁江区扶贫开发扶贫办近年来通过贫困识别、差异化帮扶、动态化管理等方式,给予贫困户针对性帮扶,提高扶贫精准度,改变过去一些扶贫项目“扶强难扶弱”、“垒大户”的弊病。

精准扶贫,是我们党适时解决这些问题而作出的重要决策,也是顺应贫困群众期盼的重要部署。笔者认为,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实事求是,带着责任、带着感情,真扶贫、扶真贫,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确保对象精确到户、措施制定到户、成效显现到户,切实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要精准识别,确保对象精确到户。要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可以开展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示公告、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举措,透明公开,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群众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相对公平。要精准帮扶,确保措施制定到户。贫困群众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和致贫原因,制定具体帮扶方案,分类确定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要从国家扶贫政策和村情、户情出发,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并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要精准管理,确保成效显现到户。科学制定帮扶计划,严格管理扶贫资金,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要建立起贫困群众的信息网络系统,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要严格管理扶贫资金,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

THE END
1.深入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有的放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成为我们不断战胜贫困、摆脱贫困的强大思想力量。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要围绕现阶段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切实落到实处。一是从供给侧入手,深刻认识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牢牢抓住产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991085321937242&wfr=spider&for=pc
2.精准扶贫,人人助力(二)——找准难点,重点发力5月3日上午,金海工业园区党工委张强书记、党政办高明远主任到什拉门更贫困户赵俊涛家,为赵俊涛的大哥赵俊海带去了就业机会,以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经前期与新畅铁路公司负责人沟通,可在新畅铁路公司为赵俊海提供一包含五险的岗位。同时赵俊海需将工资的40%用于照顾赵俊涛的日常生活。 https://www.meipian.cn/1a4xdr8q
3.南平市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探讨及对策建议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南平占5个。为保证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实现脱贫,贫困村、贫困县摘除“贫困”帽子,南平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组织实施了大量扶贫项目。近年来,南平市不断探索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勇于创新,通过省市县的帮扶,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http://www.np.gov.cn/cms/html/npszf/2016-11-08/1767483550.html
4.促进共同富裕《2022年中考【热点·重点·难点】专练》适用于中考二轮随时检测, 精选自2021年中考真题和学科网-组卷网最新特供百强校模拟题,30分钟限时定量练,练热点,练难点,练重点;练速度,练技巧,练手感。助初三教师划重点,找突破;助考生感受新风向,中考得高分。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重点·难点】专练 第一部分 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7pt2446ct7124n184036.html
5.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述论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点也是难点,有研究利用案例分析方法,考察了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模式,其中存在基层政府的策略选择、行动目标、行动结果及其对贫困治理目标的偏离风险[101-103]。第三,贫困人口的政策承接问题。福利依赖与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是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又一焦点问题,属贫困人口的政策承接问题。已有研究https://www.eyearbook.cn/subject-trends/info?documentId=595517
6.精准扶贫的问题10篇(全文)摘要:扶贫政策是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 但产业精准扶贫还存在诸多弊端, 例如体制弊病、扶贫开发对象匮乏、精英俘获、资本缺失等问题。因此, 想要保障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必须要找出产业精准扶贫现有问题, 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文重点以产业精准扶贫现状 (问题) 作为出发点, 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lpz8i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