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食品顾问揭开了品客薯片管状包装专门被设计来让我们不断购买更多的秘密——还表示这是进化所致。
在这部两集纪录片的第一集中,电视医生兼《超加工人群》的作者克里斯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食品行业专家进行交流,探讨超加工食品是怎样被设计得几乎令人无法抗拒的。
这家薯片公司的一位前员工透露,著名的管状容器是怎样通过欺骗大脑的进化部分来促使薯片爱好者消费更多的。
感官食品顾问巴里·史密斯教授透露,这些管子设计得太小,我们的手没法模仿“觅食”的感觉。
“我在品客工作的时候,他们真的特别担心多力多滋的竞争,他们试图想办法搞创新,”他说。
'一个想法是,咱们把管子做大,这样咱们就能把手伸进去。
'我说,不不,别这么做。人们喜欢费劲地把手伸进去。他们就像觅食的熊。他们试图拿出食物。
“而这种探寻,会增强你的欲望。”
他还透露:“任何薯片包装的声音通常都会被设计得特别响亮,这会让你觉得‘新鲜,新鲜,新鲜’。”
这位食品顾问说:“饮食是一种多感官的体验。有食物的样子,食物的气味,还有食物在你手指上的那种感觉。
“甚至食物的声音也相当重要,”他边说边播放着薯片包装撕开、易拉罐打开和奇巧巧克力折断的片段。
“当你打开一瓶碳酸汽水的时候,会有两种声音。有咔哒声和撕裂声。声音工程师和制造商费了好大劲把那种声音调整得恰到好处,这就是声音品牌。”
声音品牌塑造指的是通过标志性的声音来展现一个品牌。
专家们称,挖掘感官体验是食品行业促使人们多吃的众多方式中的一种。
此前有研究显示,英国人是全球超加工食品的最大消费者之一,成年人平均57%的卡路里来自超加工食品。与此同时,儿童从超加工食品中获取的卡路里比例甚至更高,达到67%。
食品质地、包装以及“零食化”文化,都致使我们渴望美味的超加工食品,也让我们难以停止食用它们。
克里斯博士说道:“食品公司正在借助品牌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这里面有盐、脂肪、糖,全都包裹在诱人的包装之中。”他还补充道,我们正处于“食品危机”当中。
他解释道:“让我们吃得很多的不单单是我们对食物的处理方式,还涵盖了标志、营销、品牌以及食物的包装盒。”
这部纪录片揭示了食品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是怎样彻底变革食品生产方式的。
“如果您说意志力是原因,那您的意思就是所有这些群体同时丧失了道德责任,”克里斯解释道。
“这不合情理。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的食物发生了别的变化,致使其变得难以抗拒。
“自20世纪70年代起,食品公司开始意识到,如果采用恰当的科学开发流程,他们就能向我们销售更多的食品。”
克里斯在纪录片中称,与食品开发商的交谈揭示出在设计促使我们购买产品方面的两个关键因素:“人们吃得有多快以及吃了多少。”
纪录片的其余部分深入探究了食品公司怎样让食品味道更佳,进而更使人上瘾。
在描述超加工食品时,他讲:“我们从事食品加工已有数千年,或许数十万年了,未曾出现重大的健康问题。”
这就是:‘我们获取完整的食物’
“将其熏制、腌制、保存、发酵。这对人类生活至关重要。超加工食品则截然不同。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吃的东西是否属于超加工食品,查看成分,如果发现一些在自家厨房不会期望见到的东西,那么它很可能就是超加工食品,”他解释道。
据作者说,“这类食品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当中很多人难以停止食用它。”
这位医生兼作者在超加工食品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究它们对人类的身体、情感和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令人上瘾的力量。
他在纪录片中自称是一群‘担心全球食品系统会对我们所有人产生何种影响’的医生中的一员。
《难以抗拒:为何我们无法停止进食》于今晚9点在BBC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