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吐槽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但是,没有哪一份工作是完美的,每一份工作也都有属于自己的烦恼。

今天,我就来吐吐槽,作为一名工作了8年,咨询经验近4000小时的咨询师,我都有哪一些烦恼呢?

这次,先讲讲心理咨询的“慢”和来访者期待的“快”之间的冲突。

1

心理咨询是一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因为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发展滞后,心理教育和科普还远远不足,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

导致不少人对心理咨询服务有过高的期待,会认为心理咨询师是像神一样的存在,只要自己付了几百块来咨询一次就能解决自己所有的问题。他们常常很着急:“老师,这个问题做一次咨询你能帮我解决吗?”“老师,做一次咨询有多大的效果?”

心理咨询是一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首先,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匹配程度和关系建立的如何,心理咨询师的技术和经验,来访者改变的动力和个人的领悟能力,还有是否有支持来访者改变的外部环境因素等。而这些都是难以准确量化的。

其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是过去几十年各种问题缓慢累积叠加,最后以非常态或者症状的形式爆发出来(有人的问题甚至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形成的问题,如果用两年去改变,也还是算快的了,但不少人却期待用更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那种“药到病除”效果显著的心理咨询不是一个能够百分百确定发生的事。如果有心理咨询师对你承诺:“你来做三次咨询,我就能帮你解决所有问题,这多半是假话。”这人很可能是鱼龙混杂的心理行业中搅浑水的鱼。

还有,任何一种改变本身并不容易。心理问题的改变更加复杂,需要一个人抽丝剥茧的深入认识问题(没有认识问题,何来解决问题),慢慢清扫由过去的伤痛带来的长期淤积的情绪,再逐步调整思维、认知,改变行为习惯和应对方式,持续巩固成果,最后才能达成真正的改变。

所以,这注定心理咨询对人的改变是一个慢慢来,需要很多耐心的过程。

2

一种冲突:心理咨询过程的“慢”,与来访者的过高期待以及社会节奏的“快”之间的冲突

以前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时,老师告诉我们,第一次咨询,甚至前面两三次咨询,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目标是,通过不断提问,搜集个案各方面的信息和资料。

如果心理咨询师在第一二次咨询中,更多的是在认真、用心听对方倾诉,只是“嗯”、“哦”的给予回应,一样会被认为这是好的、成功的咨询。

当然,这是书本和老师说的话,这话对的前提条件在于:来访者一开始准备长期做心理咨询。

而现实复杂而多变。

等咨询师自己开始实操,接个案,会发现这样的方式,新手咨询师在中国市场很可能活不下去,也没办法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因为这样的方式容易没有市场,它不符合来访者对改变的期待,和对速度的渴求。

对于不少来访者而言,如果第一次咨询,咨询师只是听ta倾诉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很多人自己的情况都没怎么说清楚,就希望心理咨询师帮ta解决问题:“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做?”“老师,你告诉我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有的来访者非常着急,希望咨询效果立竿见影,一次咨询就解决很多问题。

当然,这一点本身就是很好的咨询切入点和探索材料,也许正因为ta的急躁和缺乏耐心,才出现了生活和情绪的上的困扰。

通常心理咨询需要预约,可现实情况是,我经常面临着情绪救急的“紧急咨询”。

“老师,我现在情绪很糟糕,你现在可以安排咨询吗?”如果我刚好有空,便会接这个个案,如果没空,对方要么找其他人做咨询,要么等ta情绪过去就算了,不再做咨询。

有时候,我一天会遇到3个这样的客户,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个过程也需要一个人很多的付出和努力,是很艰难的自我探索之路。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回避问题,逃避是我们的天性,很多人只想把问题丢给别人,或者期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

加上我们整个社会正在高速运转时期,什么都在讲究速度和效率,一切都要追求“快快快”。

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一点的影响,包括我本人。

也许,很多人的心理病正和整个社会节奏太快有关。

总之,心理咨询过程的“慢”,和来访者对快速改变的期待以及整个社会节奏的“快”之间,会产生一种冲突。

这种冲突会影响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其平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

只接受一次心理咨询服务也是极好的,也许这是一次自我探索的开端

基于现实和本土化的咨询经验,我会采取了更灵活的策略,对于每一个第一次来咨询的个案,我不期待他们会长期进行咨询,比如做个10次、20次咨询什么的。

还有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匹配的问题。

我这个心理咨询师并不适合所有的来访者。有的来访者者做了一次心理咨询,觉得我不好,不喜欢我,或者感觉我不适合ta,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我通常假设:他们可能在做了一次咨询之后,基于前面讲到的各种原因,就回到生活中修行,暂时不再来做咨询了。

如果我们可以多做几次咨询,我也会和ta们讨论,ta们希望咨询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对咨询师的期待是什么,怎么样的方式ta们会感觉舒服……

愿意长期做咨询,进行深度自我探索的来访者我们就慢慢做,做得细一些,希望“短、平、快”的来访者可能一两次咨询就结束了。

心理咨询在中国还不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服务,被不少人认为只有“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导致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讳疾忌医。再加上花几百块做咨询,很多人会舍不得,大多数人还停留在花钱买有形物质而非精神健康需要的阶段。

事实上,很多有心理或者情绪困扰的人平常一直在忍耐,如果不是情绪累积到一个实在受不了的点了,ta不会选择来做心理咨询。

所以,第一次咨询,来访者很可能会哭,也许是大哭一场,咨询师需要陪着ta哭,直到情绪平复后开始谈话。

基于这些原因,我越来越对来访者的第一次心理咨询心怀职业的敬意和责任感。

因为你知道这一次咨询可能对ta们意义重大。

也许帮助ta们更正确和更深刻的认识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

也许这次咨询会促进ta们更好的自我反思,是ta们自我探索和的开端,以后会看更多心理学书籍、电影,尝试做更多次心理咨询(这些都有利于心理咨询服务在中国的普及);

也许这一次心理咨询帮助ta们发泄了一下内心堆积的情绪,缓解一些内心的孤独,让ta们多了一点力量去面对生活的难。

孤独是很多来访者的共同点,很多人在生活中找不到一个可以安心说心里话的人,找不到一个可以被他人理解的地方。

这是一件让人感到难过的事。

而接受心理咨询服务是满足这些需要又健康的方式之一。

我们人生会有不同的阶段,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难题要应对,比如青春期的挣扎和烦恼,大学刚毕业面临着职业的迷茫,之后会有婚恋的压力,有孩子之后又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步入中年还有中年危机等着你,老了还要面临衰老和死亡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来自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生活,走过漫漫人生路。

所以无论来访者第一次咨询之后是否继续再来做心理咨询,我都发自内心的祝福ta,希望内心痛苦更少,生活更好。如果以后有心理困扰可以再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也许是找我,也许是找其他人。

我也认为哪怕只是做一次心理咨询也是极好的,一直坚信做一次咨询有一次咨询的效果和帮助。

这让我可以保持比较平稳的职业心态,来者不拒,去者不追,我就在这里,一切顺其自然。

THE END
1.如果来访者自杀,咨询师是否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心理咨询全部 如果是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选择自杀,这个情况发生后,心理咨询师会怎么样?法律上通常会怎么处理? 如何衡量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是否有不当操作? 是因为咨询师开导的话语不当,导致咨询者想不开,法律会如何操作? 如果是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选择自杀,这个情况发生后,心理咨询师会怎么样?法律上通常会https://m.xinli001.com/qa/100707539
2.焦虑症患者之后,激怒我的人被我打了怎么办2024-11-28 13:45 综合咨询 法律解答 投诉通道 处于抑郁症状态下实施的暴力行为,无疑属于违法范畴。若暴力行为对受害者产生了轻伤乃至重度伤害等严重后果,施暴方将被判定为故意伤害罪,并面临公安部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严厉制裁。对于那些在无法辨识或无法控制自身行为的情况下引发危害结果的精神病患者,经过法定https://www.66law.cn/case/28453326.aspx
3.论:传统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中的潜在伤害与教练技术的积极运用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精神分析心理医生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把来访者当作病人可能造成的二度心理伤害,并阐述如何运用教练技术信任和支持来访者以促进其更快地恢复心理健康。通过对传统精神分析和教练技术的特点分析,揭示两者在对待来访者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强调教练技术在现代心理咨询中的积极意义。 https://www.douban.com/note/868139924/
4.警惕!“以爱之名”的情感操控国内热点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在审判实践中,精神暴力除了经常性谩骂、恐吓之外,还有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骚扰等。 https://baisha.hnzhengfa.gov.cn/news/guoneiredian/show-4019.html
5.我是一个中重度抑郁症患者昨天有个人无缘无故来说我跟吵起来导致我现鉴于您目前的精神状况,建议您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采取过激的行为。可以通过与亲友倾诉、寻求专业心理https://china.findlaw.cn/ask/lawyer_66057571.html
6.心理咨询师被来访者攻击了会怎么样?作为一名咨询师,辅修了散打和健身,攻击力和物防的加点都点好了,但是咨询伦理当中也说到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优先,不能做出伤害服务对象的行为,因此,有些咨询师会把物防、闪避点的多一些,当面对物理攻击的时候,咨询师的防御力高于咨客,闪避率高于咨客的命中率就可以了。 https://www.jianshu.com/p/a5ac4774b601
7.2008年11月心理咨询师考试二级真题详解【解析】F·奥尔波特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心理学取向,如同心理学家在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中将人的心理分为内隐的意识和外显的行为一样。他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35.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此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 )。 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95366512?courseId=95366000
8.瞭望东方:“心病”来了,“心药”在哪媒体集萃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职业大典中甚至还没有出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类型。 当时还是教师的林紫看到,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并因难以被家长和老师理解而深受伤害。 “孩子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一些行为,往往被家长或老师理解为故意跟大人作对,或者被归类为道德品质问题。”林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http://www.sdmm.org.cn/bencandy.php?fid=43&id=4493
9.治心病别越权!心理咨询师只能“聊”不准“疗”一个私密的房间内,心理咨询师放上舒缓的音乐,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这样的画面常常出现在电视剧和电影中。但你可知道,心理咨询师并不需要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他们是不允许治疗心理疾病的,只能为健康人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而且去年9月份,国家已经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考试。 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1/16/content_5763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