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硕士论文汇总十篇

通过调查得知,留学生在使用动物成语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两种偏误

1.不理解动物成语的语义造成的偏误

有些动物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同,留学生学习和使用这样的成语非常自如。但是有很多动物成语的字面义与实际意义不一样,这样就给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学生在使用成语过程中容易造成偏误。例如成语“守株待兔”,学过此成语的人都知道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是“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就想获得成功”,而没有学过此成语的学生则从字面义理解为“坐在树边等兔子”。

2.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

由于不理解动物成语的感彩造成的偏误很多,例如:①珍妮非常喜欢收集邮票,就像叶公好龙一样。②战士们都很年轻,各个如狼似虎,很快就把任务完成了。①中的“叶公好龙”是形容只是口头上的爱好,而不是真正的爱好,表贬义。在这句话中,珍妮是真正将收集邮票作为爱好,所以这个成语与句意不符。②中的“如狼似虎”也是一个贬义词,表示像虎狼一样凶残,这里应该用“生龙活虎”。

二、教学策略

1.判断动物成语的感彩

教授动物成语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能够判断这个动物成语的感彩,是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表示贬义的动物成语,如“胆小如鼠”、“画虎类犬”、“虾兵蟹将”等;表褒义的动物成语如,“一马当先”、“鹤立鸡群”、“沉鱼落雁”等。

2.将动物成语分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动物成语细致分类,使学生在应用时可以更加准确。

(1)按照成语表达的意思分类,可以分为情状类,“狼狈不堪”、“胆小如鼠”、“多如牛毛”等;品行类,如“攀龙附凤”、“狼狈为奸”、“鸡鸣狗盗”等;状貌类,“沉鱼落雁”、“牛头马面”、“尖嘴猴腮”等;行为类,如“鞍前马后”、“雁过拔毛”、“杀鸡取卵”、“顺手牵羊”等;处境类,如“虎落平阳”、“羊入虎口”、“釜中游鱼”等等许多类别。

(2)按照不同的动物形象分类,如含有马的成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马到成功”等;含有狗的成语“狗仗人势”、“鸡犬升天”、“狗尾续貂”等;含有虎的成语“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调虎离山”;含有蛇的成语“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不同的动物形象在汉语中体现不同的文化含义,古代中国崇尚龙,所以含有龙的成语大多表达褒义,含有狐狸、猪、狗、鼠、蛇、狼等动物形象的成语多数表达贬义。通过对动物种类及其形象所蕴含的不同文化意义的研究,可以推出动物成语的语义色彩。

出于分类的习惯和目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分类方式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同成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初级的学生,进行联想教学,采用以旧带新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新学的成语;而对于中高级的学生,注意教授类似成语的细微区别,运用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的关系,将成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动物成语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从成语蕴含的不同文化涵义来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将成语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分类,并对成语的出处、语体色彩、感彩、意义、搭配、功能等详细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参考文献:

一、前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本文试图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的基础上,探讨语用失误的表现形式,分析语用失误的种类及产生的原因,总结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防止跨文化语境下语用失误的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

二、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的概念和现象

(一)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因文化差异,而不能准确地根据语境理解和使用所学的隐含意义,因语用差异而导致的误解、不合乃至冲突,或偏离交际目的的语言行为。跨文化语用失误是由于语用规则迁移造成的。跨文化交际中的种种语用失误,常会给处于交际中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带来误解和烦恼,甚至还会阻碍人们之间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的现象

英国语言学家JennyThomas:“社交语用失误源自于不同文化对恰当语言行为构建的不同感知”。“这种失误由不同文化对于影响语言选择的参数的不同评价的错配造成,这些参数包括:损益观点、社会距离、相应的权利义务等”。

何自然认为社交语用失误指的是在交际中,因为不了解或者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它与会话的语域、谈话双方的身份、话题的熟悉程度等等诸多因素有关。

1、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在遵守合作原则上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社会关系和社会距离较为固定,地位较低者对地位较高者有服从性、依赖性,所以中国人在遵循这四种准则的时候会有所侧重。在中国的很多场合,更注重的是“方式准则”,有时甚至可以为了“方式准则”而可以牺牲“量的准则”和“质的准则”,以求得中庸、和谐,并保持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关系。这与等级、身份观念淡薄的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如:在称呼语方面,中西方有着很明显的差异。仅以俄汉来对比,中国人称呼别人的时候往往会说出对方的职业表示尊重,比如:张老师、王总经理、李大夫等。在俄语中老师、总经理、大夫等职业不能作为称呼对方的方式,俄罗斯人对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和对自己尊敬的人直呼对方的名字和父称。由于这些原因,俄罗斯学生到中国之后如果不了解中国人的称呼习惯就会造成交际上的阻碍。

2、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在遵守礼貌原则上的差异

礼貌原则由Leech提出,它共包括六个次则,分别是:一致准则、谦虚准则、赞美准则、慷慨准则、得体准则和同情准则。

人类遵守普遍的礼貌原则,但是众多文化对礼貌原则中的取舍各有所不同。如,英美文化强调得体准则,中日文化则更为偏重谦虚准则,地中海文化是以谦虚准则为次,以慷慨为主。

如当赞美某人时,中国人通常会以“哪里,哪里”、“不,不”来作答,这时候,西方人则会以“谢谢”来回答。

3、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在礼貌策略上的差异

“面子理论”即参加交际活动的人都是具有面子的理性人,交际者的面子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争得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它一般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这里提到的积极面子指的是交际者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喜爱和赞同;消极面子是指交际者不希望别人干涉或阻碍自己的行为,更不希望其他人将他人的意识强加于自己。

由于文化的不同,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自己表达礼貌的策略,汉语文化中则更重视“面子理论”,一般采用的是消极的礼貌策略。

如,加入你希望别人让路的说法便体现了不同的礼貌策略。很多留学生会先说“对不起”或者直接说“让一下”,而不是“劳驾”。中国人在打扰到别人,并请求别人让路时,常说“劳驾”、“借过”等,采用消极礼貌策略中的“尊重对方”以示礼貌。而西方和日韩的留学生则习惯采用消极礼貌策略中的“抱歉”性言语行为以示礼貌,如常会说“对不起”来尽量减少对方的损失。

三、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

笔者根据留学生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社交-语用失误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这些语用失误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本篇论文中重点从主客观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主观方面

1、母语文化的干扰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传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化具有民族性,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整套的价值系统、社会习俗、道德观念、是非标准等。在学习第二语言汉语时,话语中必然会流露出母语文化的取向,如果母语文化与汉语的化传统、价值取向相悖时,就会发生语言冲突,产生语用失误,从而母语文化的干扰就成为可能。

如,中国是一个崇尚集体主义和伦理道德的国家,人们注重团结合作,讲求集体力量,在衡量个人品性时,也往往是以道德为准则。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崇尚个性解放,追求人人平等,认为自己是不依赖于别人而存在的独立个体,他们不会想要融入集体,而是会努力把自己从集体中突出出来,以求能充分地展示自我。

2、文化认同矛盾

有些学生出现语用失误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不了解,而是在自知的情况下,不认同中国的某些特有文化。

如对“吃了吗?”、“去哪儿?”等打招呼方式,部分外国学生表示这种表达很别扭,一般不会用。还有在中国以称呼语作为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外国学生也明确表示,中国的称呼语太复杂,在打招呼时,用“你好”等代替同样能达到交流的目的。由于母语文化在人们思想中的根深蒂固,导致了这种文化认同的矛盾,从而使语用失误的出现不可避免。

3、自身的语言能力

克拉申(1977)指出,学习者在缺乏第二语言规则的情况下,直接使用第一语言形成句子,然后再将第二语言的词汇替换第一语言的词汇,同时通过控制调节系统进行一些小型调整。

当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很多外国学生都选择这样提问:“老师,我有问题。”这显然不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也不符合汉语的规则,而是学生将母语中的表达直接翻译成汉语形成的。所以,语言能力的限制也是外国学生出现语用失误的原因之一。

(二)客观方面

1、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教学的空白

吕文华、鲁健冀(1993)指出:“我们的教学还没做到有意识的、有计划的、充分地反映汉语语用规则和文化,这片教学中的空白地使学生的母语干扰成为可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在如何使用某些表达方式的讲解上不够全面和明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

2、中国人对外国人语用失误的容忍

在跨文化交际中,本族语者对第二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水平不足通常都有一种心理准备,即使对方出现语用失误,或者违反了各种语用原则或不符合本民族的文化规约,通常都能够对其宽容和迁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外国学生在出现语言失误时不能觉察,或者“屡教不改”。

中国人事事讲求和谐,重礼节,讲求大度,在对待外国人出现语言失误时,通常采取宽容的态度。在交际中,充分考虑外国文化的特点,在心理上,时刻做好接受异文化冲突的准备。

如,当外国学生在中国朋友过生日时,送给朋友一个钟表作为生日礼物,中国朋友也不会因为中国有“送钟”和“送终”的忌讳而拒绝,当然也不会向外国朋友指出这一错误。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的策略

(一)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引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就必须让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平日就有意识的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容易地排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清除跨文化交际的误会,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做到更为得体地运用所掌握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就该得到特别的重视。

(二)注重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

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社交-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文化差异,因此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把文化带进课堂,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师须有计划、有目的的在课堂教学中插入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隐性的文化内涵,有意识的渗透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汉语文化的敏感性,减少跨文化交际社交-语用失误。

五、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不断地深入,不同的文化之间必将发生相互的碰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随之出现,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一定的阻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帮助留学生不断分析和改进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帮助其成功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本篇论文着重从对外汉语的角度来分析社交-语用失误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联系,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帮助。由于学识有限,本篇论文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希望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年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3]牛明哲外国学生汉语语用失误探析―以礼貌语为例[D],硕士论文

【基金项目】本文的研究受到重庆邮电大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支持(K2015-08)和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支持(GJJY15-2-07)。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留学中国计划”的开展,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结构和层次也开始发生变化[1][2]。目前,重庆邮电大学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400多人在校学习,其中研究生比例超过50%。随着高水平汉语留学者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以汉语作为学术研究的工具,部分留学生已在我校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给传统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学术汉语是借鉴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理论创造的一个术语,其目的是为专业学习服务[2][3]。目前,进入专业学习的重庆邮电大学留学生汉语水平一般要求在HSK4级以上,这一汉语水平的学生在进入到ICT专业课堂学习的时候,面对大量的通信编码、信令、存储器等ICT领域的专业词汇时仍存在大量无法理解的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1)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学术汉语教材学习。(2)专业术语理解障碍,对专业术语的掌握和理解上缀跷零。(3)不熟悉ICT专业学术汉语文献写作规则,缺少专业汉语教师与学术导师的联合指导。(4)缺乏ICT学术论文文体知识、论文思维,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科研能力培养。

二、留学生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形成重视学术汉语教学的意识和氛围。在意识上重视学术汉语教学,突出本、硕、博阶段专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区分留学生学历教育和短期汉语进修学习,围绕计算机、通信领域的汉语学术论文面向留学生举办“读论文、做实验”的科技竞赛活动。

探索留学生学术汉语导师联合制。在留学生进入汉语学习高级阶段初期、即将进入专业学习的前期,建立留学生学术汉语导师联合制,由对外汉语教师配合留学生的指导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传授用汉语进行学术写作的学术规范知识,训练用汉语进行学术研究的方法,包括搜集资料的方法、开展实验的方法、撰写论文的方法,逐步培养汉语学术思维和科研意识。

三、留学生教育教学实践

为进入专业学习的留学生开设过渡性学术汉语课程和学术能力培养课程。在过渡性课程上,通过讲授计算机导论、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的基本词汇、句法,为学生补充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使其掌握如何运用汉语学习专业课程的技能。在学术能力培养课程上,讲授用汉语进行ICT学术写作的学术规范知识、学术研究方法。培养留学生掌握通过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电子学报等中文学术期刊和知网等学术工具进行资料搜集的方法。培养留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层推进的科技写作方法。

四、结语

[1]单韵鸣.专门用途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以《科技汉语阅读教程》系列教材为例[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2).

[2]高增霞,刘福英.论学术汉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14(2).

[3]张明月,科技汉语的文体研究及其在科技汉语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1.研究理论

Krashen①认为,语言习得必须是“可理解的输入”,并且仅仅有“可理解的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必须在情感上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持开放态度,这便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情感过滤器”。语言输入与语言习得装置之间,存在“情感过滤器”,当“情感过滤器”开启时,语言输入才能到达语言习得装置,继而转换成为获得的语言能力。而当情感过滤器关闭时,语言输入则无法到达语言习得装置,也就没法转换成语言能力。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便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考察对象为来华学习汉语的美国大学生,主要为华东师范大学CIEE(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的留学生和部分对外汉语学院的美国留学生,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60%。其中,被试者有男性14人,女性22人,年龄都在18至24岁之间。

3.研究方法

1986年,E.Horwitz,M.Horwitz和Cope④在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份“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oreignLanguageClassroomAnxietyScale,简称FLCAS)。FLCAS一共由33个问题组成,问题包含和涉及交际畏惧(communicationapprehension)、考试焦虑(testanxiety)和负面评价焦虑(fearfornegativeevaluation)三个方面,笔者认为FLCAS同样适用研究来华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的焦虑情况,因此笔者以该表为蓝本,采用Likert的五度度量法:完全同意,计5分;同意,计4分;既不同意又不反对计3分;反对,计2分;完全反对,计1分。其中第2、5、8、11、14、18、22、28、32题为反向提问,因此反向计分。最后得分越高,则说明焦虑程度越高。

4.研究过程

4.1来华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焦虑的概况统计

表1来华美国大学生焦虑水平的描述性统计

图1来华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值频率分布直方图

从表1和图1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华美国大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值总体近似呈现正态分布,其焦虑值主要集中在70分到100分之间。被调查的36位美国留学生,其平均焦虑值为85.890分,也就是所有学生的汉语学习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感,但低度焦虑和高度焦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比例不大。

4.2来华美国大学生汉语的自我评价与焦虑值的t检验结果

表2来华美国大学生汉语的自我评价与焦虑值的t检验结果表

注:表中“均值对比结果”一项中的三行数据分别表示“差”与“一般”、“差”与“好”,“一般”和“好”的均值对比结果。

从方差齐性检验结果看,P=0.044

4.3来华美国大学生出国学习经历与焦虑值的t检验结果。

表3来华美国大学生出国学习经历与焦虑值的t检验结果表

从方差齐性检验结果看,P>0.05,说明有其他出国学习经历和无其他出国学习经历两组的方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性,因而方差分析或者均值对比检验应当选择“假设方差相等”情况下的结果。从均值对比检验结果来看,t值为-3.737,P=0.002

4.4来华美国大学生性格特征因素与焦虑值的t检验结果

表4来华美国大学生性格差异与焦虑值的t检验结果表

注:表中“均值对比结果”一项中的三行数据分别表示“外向”与“内向”、“外向”与“内外兼有”,“内向”和“内外兼有”的均值对比结果。

从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来看,P=0.987>0.05,说明不同性格的三组的方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即方差具有齐性,因而方差分析或者均值对比检验应当选择“假设方差相等”情况下的结果。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F值为6.403,P=0.004

5.研究结论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来华美国大学生的汉语学习焦虑在正常偏低范围以内;性格特征、到其他国家学习的经历对汉语学习焦虑有极其显著的影响,汉语水平的自我评价对汉语学习焦虑也有显著影响。过度的汉语学习焦虑会使来华美国大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学习者不断努力及教师的共同配合,有效缓解汉语学习焦虑,强化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

5.1学习者自身的努力

生理上,当学习者出现过度汉语学习焦虑时,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逐步肌肉放松法等,将自己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并且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多运动,利用运动分散注意力,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心理上,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念,并且多给自己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增强与人沟通的意识,学习上遇到难题,多倾诉,并培养善于求助的意识。

5.2对外汉语教师的作用

缓解学生的汉语学习焦虑,对外汉语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师可具体从以下方面努力,帮助学生缓解汉语学习焦虑。

5.2.1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观念。对外汉语教师要及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第二语言学习观念,让学生积极、开放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较好地学习和吸收所学知识,自然有效地缓解汉语学习焦虑。

注释:

①KrashenS..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②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2).

③方画.美日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对比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④Horwitz,E.K.,Horwitz,M.B.&Cope,J.Foreignlanguageclassroomanxiety.ModernLanguageJournal,1986,70.

[1]方画.美日留学生汉语学习焦虑对比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类特殊句式,同时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很多语言中都没有和“把”字句相对应的句式。在句法结构上,韩国语语序“sov”与汉语中“s把ov”的语序在结构上有相似点。在语言分类上,韩国语是主题、主语并重的语言,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文化方面上,中韩两国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此,韩国学生习得“把”字句与使用偏误上,和别的国家的学生有所不同。

一、在韩“把”字句教学

初级阶段的“把”字句教学以教材的(北语出版社的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的第五十~五十一课),“把”字句例句开始入门。教材的“把”字句定义是介词“把”及其宾语作状语的句子叫“把”字句。“把”字句表示对确定的人或物(“把”的宾语)实行相应的动作或说明动作产生的某种影响或结果,表达方向、方式、愿望和目的等。

二、韩国学生特有的“把”字句习得能力

韩国语是黏着语,又是典型的“sov”型语言。附加成分(助词)很发达。汉语是“svo”型语言,汉语的“sov”型通常是指“把”字句。韩国语“sov”型通常与汉语的“svo”型相对应,但也有对应于“sov”型的“把”字句。韩国学生作“把”字句时,一般先用母语思考,然后翻译成汉语,这样免不了找对应点。

韩国语体词+目的格助词“”对应于“把+体词”的不少,语序都是“sov”型,比较容易做“把”字句但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韩国语中以格助词“”表现的宾语是特指的,专指的,已知的信息。其次,韩国语及物动词与汉语及物动词并不完全是对应关系。韩国语中表示存在、所有、思考等非动作性动词可以带直接宾语,就是及物动词。韩国语中只有动作性较强的及物动词,且对宾语有一定处置性的动词才有可能翻译成“把”字句。学生对此比较难判断,难免产生偏误。

三、“把”字句偏误分析

1.心理、认知动词作谓语

⑴我把他爱了。⑵她把这件事知道了。⑶我很把狗喜欢。⑷我没把长城看见过。例句中“爱,知道,喜欢,看见”等动词,他们都只能代表一个动作,却并没有对受事产生任何影响,不具有处置性,不能用于“把”字句。原因在句法结构上,韩语“sov”与汉语s把ov相似,而且“把+宾语”的格式与“体词+”相似。这种错误出于没有正确掌握“把”字句的语法、语义,语用的限制规则,就是心理、认知动词不能用于把字句。

2.光杆动词作谓语

张伯江认为,“把”字句作为一种特殊句式,要求进入其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然而,范晓却谈到“把+N”后带“光杆动词”的几种情况。学者们对光杆动词存在不同的看法。胡星在孟棕等编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发现,不依赖语境而可用在“把”字句中的双音节光杆动词有45个,在此暂不谈这些,也不谈诗词戏曲中的单音节光杆动词。除了这些“把”字句的动词,一般不能是光杆动词。⑴我去超市把苹果买。⑵你把照片寄。⑶他能把这道题回答。⑷下雪了,你应该把大衣穿。出现这类偏误,表面上看是“把”字句的结构形式不完整,实际上根本的原因,还是在留学生对“把”字句的意义还没有真正地理解。我们说“把”字句要表达的是主语把宾语“怎么了”,这个回答“怎么了”,需要有动词和表示结果变化的部分共同但当。“买,寄,回答,穿”都是一个简单的动词,表达不出结果和变化,只有把这种句子改成“我去超市把苹果买来了”,“你把照片寄出去”,“他能把这道题回答上来”,“下雪了,你应该把大衣穿上”,加上了“来了,出去,上来,上”这样的表示动作结果或变化的连带成分,“把”字句的语义才变得完整而准确。句法上“其他成分”中的补语表示了“把”字句的处置结果意义。

3.残缺谓语动词

⑴在市场上,他把钱包掉了;⑵我把书湿了;⑶弟弟把花瓶破了;⑷台风把树倒了。这些“把”字句中的谓语“掉,湿,破,倒”都不是及物动词,不是前边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行为的结果,可以作动词后边的结果补语。汉语没有真正意义的形态,没有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形态标志,一般的汉语词典也不作这方面的解释。外国学生区分这些动词就很困难,而使用“把”字句的前提条件就是准确判断及物动词。把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当作主语所进行的动作行为本身,造成偏误。应该加上及物动词改成“在市场上,他把钱包弄掉了”,“我把书林湿了”,“弟弟把花瓶打破了”,“台风把树刮倒了”。

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偏误,但在教学中发现这三种偏误现象反复出现,使韩国学生陷入困境。

在韩国大学从教十年汉语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了学生特殊句式的习得能力,其中,“把”字句又是一个常见的特殊句式。为今后以韩国学生为对象的“把”字句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范晓.语法理论纲要.译文出版社,2003.

[2]范晓.动词的配价和汉语的把字句.中国语文,2001,(4).

[3]吕文华.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4.

[4]胡星.能进入“把”字句中的光杆动词.安徽文学出版社,2004,8.

[5]李爱英.汉朝翻译中的SOV型式与“把”字句的转换关系.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5.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086―04

一引言

教材编写是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提升教材编写的速度和质量,使人们从教材编写过程中那些诸如查找生词、控制词汇、加注拼音等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的繁琐工作中摆脱出来,现代技术手段的有机融入是非常必要的。正如崔永华教授所说的那样:“只有语言学、语言教学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才能让编写教材变得这么方便、快捷、准确、得心应手。”【1】对外汉语教材编著系统应运而生,陈锋在其硕士论文《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中提到编写教材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随着计算机、网络、语料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这为对外汉语教材编著系统的技术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如何控制教材编写难度等级以适应不同水平教材使用者的需要,同时避免汉语教学内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一直是教材编写者面对的重要问题。编写者控制教材难度,主要是通过量化语言点,即对词汇、语法、功能、文化进行分级,检查教材语料分级语言点覆盖以及分布情况,并反复修改教材内容,来达到控制教材水平的目的。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词汇的可控制性最强,所以,水平等级教材主要是在词汇上控制难度[1]。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将尝试着设计并实现对外汉语教材编著系统中的难度等级词频统计模块。以《大纲》[3]8000多等级词汇为难度等级依据,统计模块将分别统计出汉语教材语料词汇中甲、乙、丙、丁、超纲词频率,以及这些词在教材各处的分布情况,以确定教材的用词难度,教材编写者可依据该模块得出的统计结果对教材用词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控制教材的难度水平。

二难度等级词频统计模块设计与实现

目前,出现了一些辅助对外汉语教材编著工具,主要有储诚志博士设计的《中文助教》[4]和厦门大学卢伟等人开发的“基于WEB的对外汉语教材编著系统”。《中文助教》通过8000多万字的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处理分析得出常用度等级生词,提供了使用频度分析[1];卢伟等人开发的对外汉语编著系统中,利用《大纲》对教材语料进行等级词语检索统计以实现教材的定量分析与控制[5]。这两类工具的教材难度定量分析任务,主要还是通过词汇难度划分来实现的,因此,本文将借鉴此思路,使用《大纲》作为教材难度等级词频分析的重要依据。

《大纲》(1992年)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修订完成,它不仅为对外汉语教学词汇量的界定、等级的划分、词性的确定等方面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同时它也是现阶段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严谨的结构和权威性[6]。本文难度等级词频统计模块设计将直接参考《大纲》中的词汇的词性、难度等级等信息。

1设计思路

本文的设计思路如下图2所示:

汉语是以字为单位,词与词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信息。当句子长度和句子结构复杂性增加,句中出现的词数量随之增多,除了检索过程中词汇歧义问题将越发突出外,词检索次数也越发频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首先使用分词模块对教材语料做分词处理,让处理后的语料得到精确的边界、词性信息;然后,在检索统计模块中,根据分词后语料携带的各种信息,参考《大纲》中给出的词汇、词汇难度等级、词性三者对应关系,做归类统计操作,获得词频、词性词频、词等级难度词频、超纲词数目以及等级词汇和超纲词汇在不同语篇中分布等各类信息。其中,词汇、词汇难度等级、词性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2检索统计模块实现

文本检索依赖于关键词模式匹配。多关键词模式匹配是从目标文本中一次查找匹配多个关键词的过程。文献[7]中借用键树结构[8](图4所示)的双链树形式保存关键字,使用了多关键词模式匹配进行检索。它的具体做法是:将所有待搜索关键词保存在键树结构中,用叶子结点标志关键词结束,并且在叶子结点中也保存了关键词的频率信息;检索统计时,使用广度优先搜索来匹配目标文本串和树中多个关键词,如果目标文本串在键树中存在一条从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统计频率加一,否则,放弃对当前的操作,继续处理下一个词。

本文在文献[7]的基础上,以《大纲》词汇作为关键词集,在深入分析《大纲》中8000词的基本特征规律、存储特征及词首字在区位码中的分布情况基础上,设计哈希表与键树相结合的存储结构,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编著系统中的词汇等级难度检索统计功能。

(1)基于哈希表与键树相结合的存储结构

受关键词首字取值以及关键词词长影响,《大纲》关键词存入键树后,形成了一棵根节点孩子兄弟分支深度达到2000多层,而其它分支深度不超过5层的键树结构。如果能将关键词的首字以某种方式进行分类,重新组织键树结构,将能有效的缩短最长分支的长度。由此,我们考虑到了汉字区位码,利用《大纲》关键词首字在区码的均匀分布情况,解决以上问题。

汉字在区位码中占72区,其中16区到55区为一级汉字;56区到87区为二级汉字。《大纲》中关键词首词有2057个,一级汉字有2495个,二级汉字只有8个,绝大部分首字分布在一级汉字中。对这2495个首字在一级汉字区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汉字几乎是等概率分布于各区中,数据如图5所示。

本文采用哈希表和键树相结合的存储结构,利用关键词首字区码分割《大纲》关键词键树,将其转化为多颗子键树存储在哈希表中,使每个子键树和哈希表中唯一的存储位置相对应。改造后的结构如图6所示:

(2)构建存储结构步骤:

①采用汉字GB-2312码与区号的对应关系,作为哈希映射函数。插入前,找出关键词首字,使用首字的GB-2312码计算出区码,获得哈希表中当前关键词待插入位置。汉字区位码与GB-2312码对应关系为:GB-2312码每个字符都用两个字节表示,第一字节为“高字节”,由字符的区号值加上32而形成;第二字节为“低字节”,由字符的位号值加上32。

②确定子键树在哈希表中位置后,查找子键树中是否已存在该关键字,如果不存在,则将关键字插入子键树中;如果存在,直接转入步骤③

3实验

我们的检索统计实验语料来自于《新实用汉语课本》、《菲律宾华语课本》、《今日汉语》、《当代中文》、《基础商务汉语》等5部汉语教材,语料多达20万字。以《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9]基本词类中定义的18个词性,附加词类中定义的5个词性(前接成分、后接成分、成语、习用语、简称略语)为标准,使用中科院ICTCLAS分词系统(研究版)进行分词,对单独使用键树结构和哈希表与键树相结合存储结构,在语料量和关键字数量上,进行检索统计对比。硬件环境为InterPentium(R)DCPU3.0Hz,内存2.0G;软件环境为WindowXP,MyEclipse6.0,JRE1.6。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上表对比分析,语料量大小直接影响检索速度;而在语料量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改进后的哈希表与键树相结合存储结构分别存储《大纲》4000词和8000词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两者耗时相差不大。

通过对《新实用汉语课本》1-5册的定量分析,总体来看,随着教材水平层次的加深,甲级占比例逐渐减少,乙、丙、丁级则逐渐上升。一般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将教材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按照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经验,初级教材超纲词包括《大纲》丙、丁级词,中级教材超纲词包括《大纲》丁级词。文献[10]给出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一些参考值,如下表3所示。我们借用这种标准来衡量《新实用汉语课本》。《新实用汉语课本》1-2册为基础水平,第一册词汇总体上符合难度要求、第二册的词汇超纲量超出标准9个百分点;第三册、四册作为初级到中级衔接,我们将其按中级标准做处理,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的超纲词汇比例分别为:25.7%、23.4%、31%。因此,《新实用汉语课本》3-5册存在超纲情况,并且是略高于标准中的超纲范围。

最后,我们选定了一些《大纲》词汇和超纲词汇,测试了这些词汇在《新实用汉语课本》系列教材课文语料中的分布情况,来检验教材循序渐进性(系统性)。如《大纲》甲级词汇“比较”,以动词词性在第4册50课和第5册55课中各出现1次,以副词词性在8篇课文中出现,其中第4册48课6次,第3册36课和第4册45课各3次;再如超纲词汇“聊天”共出现了4次,第3册27课2次,32课1次,第4册39课1次。这些也体现了该教材在词汇方面采取了螺旋式的安排方式,有利于学习者的掌握。

三结论

本文基于《大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教材中词汇进行系统的计量分析,通过构建了辅助对外汉语教材词频等级统计模块,为教材中语料词汇难度定量分析提供了基础。今后,随着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对词汇常用义项日益重视,要求我们下一步工作主要集中在一个方面,即参考其它词汇教学大纲或词典,用已有的模块统计大规模教材语料,确定词汇的常用义项,人工对词义项划分难度等级,将词义级的词汇频度统计引入到我们的系统中。

[1]王飙.编教软件《中文助教》评述[J].国际汉语教学动态与研究,2006,2:98-102.

[2]陈峰,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中文助教》网站[EB/OL].省略/Jianti%20ChineseTA%20Feature.htm>

[5]卢伟.基于WEB的对外汉语教材编著系统理论依据与设计开发[J].外语电化教学,2006,6:30-35.

[6]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113-114.

[7]马志柔,叶屺.一种有效的多关键词词频统计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6,32(10):190-193.

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对该教材的客观性练习题进行评价。首先说练习题的题型是什么,简要评价该题型的特点。其次评价练习题的数量配置是否恰当,题量过多还是过少。第三,练习题是否有针对性,练习的角度是什么。最后是练习的有效性,即练习题是否能练习了想要练的东西,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效性又包括了内容的有效性和概念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该教材的所有客观练习题题型中逐一抽取例子并进行评价。

一、替换练习

二、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三、选词填空

该练习题的题型是让学习者从已给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对句子进行填空。在数量配置上,题目不多不少,一共八个小题。从练习的角度和针对性出发,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该练习题主要是想考察学习者是否通晓所给词语的语义和词性。当然,只知道词的意思还不足以完成练习,还需要理解整个句子句义,然后结合句义和句子的结构选词。比如“他刚来,对这儿的情况还不太_______。”如果学习者能对这个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空白处应该是谓语,那么副词自然就可以被排除。如果知道“不太”是个副词,就可以把名词给排除了,再根据句子的整体意思很容易就可以选出答案“熟悉”。所以这道题能训练分析句子和理解句义的能力,并帮助学习者巩固知识,掌握词的意义和词性。

通过做这样的练习题,学习者可以掌握单词,扩大自身词汇量,还可以提高对句子的解读能力。所以“选词填空”是有一定的有效性的。

教材的练习题是帮助学习者内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只要利用好练习题,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地练习,不是所有的练习题都是合理有效的,这要求教师做到有选择性,即选择设计合理,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练习题。由于本文所评价的客观练习题以及所举的例子只是教材中的一部分,并不详尽,这也是该文的不足之处。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外交流的渠道和范围不断拓宽,并由此引发了具有世界性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这种变化,一方面使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为重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汉语学习者渴望了解中国文化和进行深层交流的需求,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笔者就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三点教学原则。

一、文化因素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到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及其教学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如“愚公移山”这个寓言,可以说是中国男女老少皆知的故事,对其寓意也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可是,外国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有的说“讽刺了一个真正傻的老头儿”,有的说“批评了不听别人劝的人”,接着他们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愚公不把自己的家搬走,而要花那么大的力气把山挖平呢”这反映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同时也说明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缺乏了解。他们不明白,在中国,愚公是以一个不怕困难的形象进入千家万户的,他象征着中华民族坚韧性的斗争精神。只有当我们把这个寓言产生和使用的文化背景讲解清楚以后,才能解除学生的困惑。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和学都受实用原则的支配。外国人学习汉语,或者是为了当教师、做翻译,或者是为了解、研究中国,或者是为从事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因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对中国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认识欲望。刚开始,他们想学的就是怎样打招呼,怎样问候,怎样称呼别人,等等;有的才学会一些常用词语,就迫切地想了解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社会习俗,而到了中高级阶段,他们更是对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民族心理、风土人情和潜在的观念差异等十分敏感。学生对交际文化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学习劲头,从教学对象方面来看,表明交际文化与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密切联系,说明单纯地学习语言不能满足需要。从教师方面来看,面对的不是自幼生长在母语文化环境中的中国学生,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同教中国学生完全不同的方法。因此,在教授目的语的同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目的语文化传授给学生,以弥补他们这方面的缺陷,使他们把语言技能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达到正确使用汉语的目的。

二、在文化教学中应遵循的三点原则

首先,总体设计,循序渐进。

所谓文化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在全面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各种内外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2]

在进行总体设计时,循序渐进是我们应遵守的重要原则。一般地说,初级汉语教学的重心是语音和汉字等基础语言知识的训练。对于外国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汉语的音、字、词、语法的规律更重要。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语言以外的文化内容还是少一些为好。即便遇到具有风俗语义的词语,也不宜采取介绍和说明的方式,而应采取简单注解的方式,尽可能不分散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注意力。相应地,这一阶段的文化教学应集中介绍汉字文化。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是初学汉语者探求中国文化的金钥匙。掌握汉字文化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步。

中级阶段,口语课和汉语课的文化内容都有增加,应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并重。这一阶段的语言教学主要集中在使外国学生掌握并运用大量的汉语词汇和句式。汉语词汇浩如烟海,意义相当丰富多彩,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宽广而深厚。汉语几乎每个词、成语、俗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的后面都有一个文化背景,汉语词汇能给学生展开一个广阔的文化空间。而掌握不同的汉语句式能使学生具备语言交际能力。中级阶段汉语课的文化内容,对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除了考虑字、词、语法等方面与初级及高级教材接轨之外,还要兼顾到文化内容的系统性,把系统的语言知识和系统的文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为表里,同步上升。

高级汉语教学是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提高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时期的文化教学集中在介绍中国的文学、历史、地理、习俗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进行中外文化的多方对比,从中总结出中国文化的特点,有利于外国学生与中国人在更深层次上的交流。

其次,区分学生的文化圈,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属于不同的文化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此把握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层次。

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东亚、东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国,中国文化的若干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已经融入到这些国家的文化中。例如韩国、日本至今还保留着中国的许多习俗、饮食、价值观念,韩国文化里有许多诸如“远亲不如近邻”这样的俗语和“虚岁”这样的习俗,在日语中使用大量的汉字和偏旁。对这些国家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知识就比较容易,可以从较高的起点进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相反,像欧美、非洲等许多中华文化圈以外的学生,其本民族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大反差,学生起点较低,文化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物质文化层面,并且要注意适度与适量。在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讲清汉语与学生母语中所包含的不同文化,避免混淆。对中华文化圈外的学生,教师必须等他们的语言及文化知识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再进行较高层次的文化教学。

再次,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之一是“对外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外国学生使用汉语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他们的交际活动又是“跨文化的”,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也应该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维度之中来考虑。

对外汉语教学的大规模开展,历史并不长,而其文化教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也经历从无到有,逐渐丰富的过程。笔者对此问题的探索只是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不当之处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正。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体态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态语在有声语言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时常存在着外籍学生由于文化差异无法理解汉语知识等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此学习环境下,若将体态语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好地传达自身的教学重点,并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可更好的理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内容,且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践中;第二,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亦可调节教学气氛。体态语具备形象、生动等特点,因而若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可有效调节课堂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保持轻松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在讲解“爱好”一词时,即可安排学生通过哑剧表演的形式来表达自身的爱好,最终由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

二、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手势语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1.区分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和舌面前音

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及舌面前音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难点,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由于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有限而凸显出理解偏差的问题。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将手势语教学理念应用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且通过用手模拟发音器官的方法,即伸开手臂,四指并拢,让拇指指尖代表牙齿,其他四指代表舌的方式来形象地展现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及舌面前音的正确发音。通过此种方式可促使学生通过对手指运动的直观观察,深入地了解到发音时舌头所处的位置,避免错误认知偏差现象的发生。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手势语在语音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强化对此方式的应用[2]。

2.“咬笔法”教卷舌音

卷舌音是汉语拼音与英语音标最大的不同,因而对卷舌音的教学也成为了教师实际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感知卷舌音的发音技巧而常常出现发音不标准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咬笔法”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展示汉语拼音中zh、ch、sh、r卷舌音的发音技巧,并以此种方式来锻炼欧美学生的翘舌能力,纠正其卷舌音的发音问题。对此,杨玲在其硕士论文的研究中就明确指出了教师在进行卷舌音的教学时应将笔深入到口中,并用牙齿咬住笔的指定位置,然后再进行发音。此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促使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到卷舌音的发音技巧,最终提高自身汉语拼音发音的准确程度。

(二)口势语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1.口型控制法

当前口势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较大的教学成效。例如,口型控制方法的应用就提高了现代汉语中声母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声母分类中可根据声母发音方法及发音部位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双唇音、唇齿音等几种不同的类型。而韵母中单元音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口型,因此,在语音课堂教学中运用口型控制法势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口型控制教学法中,b、p、m是归为张嘴40%的声母,g、k、h是张嘴20%、d、t、n、l以及j、q、x是10%,在这一系列的发音中教师应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安排相应的学生对不同声母的张嘴百分比进行示范,最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发音的正确方式,且利用此种方式进行反复训练,达到最佳的语音学习效果[3]。

2.口型夸张法

(三)头势语在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头势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摇头法教声调的方式。声调教学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因而在声调教学中为了深化学生对声调知识的理解,要求教师应采用摇头法来开展相应的教学任务。摇头法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应在读第一声调时保持头部从左到右平行移动、二声头向右上方移动、三声先点头后抬头、四声头向下低。此种教学方式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而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其也适用于当前声调教学中,因而应深化对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来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第二,在传统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而若采取头势语的教学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较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4]。

三、体态语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在应用体态语进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首先,应掌握到体态语使用的次数,即在对外汉语语音课堂教学中应将体态语作为语音教学的辅助手段,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通过体态语来展现有声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强化学生学习质量。其次,体态语应用的准确性也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之一,对于此,要求教师在应用体态语进行语音教学时应结合民族文化间的差异,采用正确的体态语来表达语音的正确发音,避免不愉快体态语应用现象的发生。再次,体态语教学对教师的表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为了体态语教学应用的合理性,要求教师在对外汉语语音课堂教学上应始终保持轻松、面带微笑、自信的教学状态,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行为,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能提高自身整体学习质量。此外,为了配合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开展过程中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面部表情,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5]。

引言:

中韩两国唇齿相依,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同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以及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彼此影响着对方。历史如此,当今也不例外。众所周知,中国掀起了一股猛烈的“韩流”,对此社会各界褒贬不一。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对韩流提高警惕,深怕冲击本国文化。姑且不论韩流是否会冲击中国文化,但这是古代中韩文化交流的延续,同时文化交流也是双向的,中国掀起猛烈“韩流”的同时,韩国也刮起了强烈的“汉风”,掀起了国人无法想象的“汉语热”。

本人认为,“韩流”与“汉风”都是两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标志。韩国从1994年开始以“文化立国”为方针,大量输出文化产品;中国以建设文化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为宗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其中汉语是中国文化输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项目之一。与其想方设法抵制“韩流”,不如大力发展“汉风”、“汉语热”。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之间经贸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韩国“汉风”、“汉语热”不断升温。根据中国新闻网的统计,2014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总数为377054人,其中韩国名列榜首,学生人数达到62923人,占16.69%;其次为美国,学生人数为24203人,占6.42%;泰国学生人数为21296人,占5.65%;日本从2011年排名第三落至排名第五,学生人数为15057人,占4%,远远少于韩国留学生。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消息,截至2011年年底,韩国共建设17所孔子学院,在亚洲国家中排名第一。韩国四年制大学的近75%,约130所大学开设和中国关联的学科专业,有多达24000名学生就读。韩国各大城市内汉语辅导班纷纷设立,开设速度与规模堪比英语辅导班,汉语已成为韩国学生可供选择的高考第二外语。

要延续韩国学生的“汉语热”,以此实现中华文化输出,就必须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掌握比较翔实的信息,反馈于汉语教学。这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更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信息,更好地帮助韩国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从而改进和提高对韩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更对韩国的“汉语热”、“汉风”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要实现文化强国,传播中华文化,其文字是主要途径之一,大量孔子学院设立之目的也在于此。韩国是第一个设立孔子学院的国家,韩国留学生已经成为中国外国留学生中最庞大的群体。在这种背景下,对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与对韩汉语教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且,中国要实现文化强国,汉语是最好的文化产品之一,充分掌握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

二、韩国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下面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汉语学习情况方面的调查研究包括汉语学习态度、难点、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

调查项目1第一次学汉语是在哪里?(选项:A.韩国;B.中国)

关于汉语背景:155人,占被调查者的71.8%,在来中国之前,在韩国国内学过汉语。在韩国的“汉语热”大背景下,大部分韩国学生已在韩国学习了汉语。

项目调查2喜欢上汉语课吗?(选项:A.喜欢;B.为完成任务;C.不喜欢)

关于汉语的喜爱程度:174人,占被调查者的81%,觉得“喜欢”;只有3名同学觉得“不喜欢”,而39名因为是“任务而学”,并非喜欢。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得出,韩国学生对汉语持有好感,普遍喜欢学习汉语。

调查项目3汉语学习态度如何?(选项:A.认真学习;B.每天上课,但并非认真学习;C.偶尔请假,但认真学习;D.偶尔请假,不认真学习)

关于汉语学习态度:56人,占被调查者的26%“认真学习”;113人占被调查者的52.3%,选择“每天上课,并非认真学习”;41人,占被调查者的19%,选择“偶尔请假,但认真学习”,只有6名同学选择“不认真学习”。说明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比较端正,学习比较认真,这与他们喜欢汉语有密切关联。

调查项目4你认为汉语什么最难学?(选项:A.语音;B.汉字;C.词汇;D.语法)

调查项目5你认为学汉语时最难的是什么?(选项:A.听力;B.口语;C.阅读;D.写作)

调查结果显示:91人,占被调查者的40.2%,选项为“听力”;67人,占被调查者的31%,选项为“写作”;47人,占被调查者的21.8%,选项为“口语”;只有11人认为阅读最难。说明听力、写作、口语是困扰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内容,其中阅读是比较轻松的一项。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听、写、说方面技能的培养,更要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各种渠道,如交中国朋友、看中国影视剧等来不断提升听说技能。

调查项目6你认为自己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学习?(选项:A.听力;B.口语;C.阅读;D.写作;E.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97人,占被调查者的44.9%,选项为“口语”;51人,占被调查者的23.6%,选项为“写作”;41人,占被调查者的19%,选项为“听力”。此结果与上一结果相反,学生认为最难的是听力、写作、口语,但最想提高的确是口语、写作、听力。这也是从易到难的顺序,也与大部分学外语的学生所需相类似。说明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是以听说等实用性、应用型为主。

调查项目7除了课本以外,你还通过什么学习汉语?(选项:A.家教;B.看影视剧;C.和中国朋友聊天;D.看中文书;E.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7人,占被调查者的3.2%,选择“家教”,说明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还是以学校教师为主,这也与请家教需要经费支出不无关联;48人,占被调查者的22.2%,选择“看影视剧”,比起学习韩语的中国学生热衷于看韩剧,中国影视剧对韩国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说明我国的影视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终而走出国门;113人,占被调查者的52.3%,选择“和中国朋友聊天”,说明结交当地朋友是韩国学生课后最主要的拓展学习的方式,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口语与听力水平;14人,占被调查者的6.5%,选择“看中文书”,说明书籍并不是主要的课外学习材料;34人,占被调查者的15.7%,选择“其他”,说明韩国学生课外学习汉语的途径呈多样性。

调查项目9你认为决定汉语成绩的因素是什么?(选项:A.兴趣;B.教师;C.教学质量;D.教材)

三、韩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喜欢从事的职业调查分析

调查项目1学习汉语的动机是?(选项:A.考取HSK;B.为找一份好工作;C.对中国文化感兴趣;D.为积累知识和自身修养;E.为交中国朋友)

调查项目2学习汉语的动力是?(选项:A.老师和朋友的鼓励;B.兴趣;C.父母的期盼;D.工作需要)

调查项目3家人和朋友对你学汉语持什么态度?(选项:A.一定要学;B.可学可不学;C.没必要学)

有84人,占被调查者的38.9%,选项为“一定要学”;有129人,占被调查者的59.7%,选项为“可学可不学”;有3人,占被调查者的1.4%,选项为“没必要学”。韩国人已经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但也不乏对其持中立态度的人。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中韩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这种重要性会越来越突显。同时随着中国的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域外传播更快、更广,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将认同、喜欢中华文化。

调查项目6你认为韩国学生学汉语有什么优势?(选项:A.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地理位置;C.历史文化同源;D.学汉语的韩国人很多可吸取经验)

有115人,占被调查者的53.2%,选项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16人,占被调查者的7.4%,选项为“地理位置”;50人,占被调查者的23.1%,选项为“历史文化同源”;35人,占被调查者的16.2%,选项为“学汉语的韩国人很多可吸取经验”。76.3%的选项选择了“文化因素”,说明中韩文化交流频繁以及文化同源,为韩国学生提供了更容易接近和学习汉语,认同汉文化的历史基础,这也是来华留学生中韩国学生占榜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论:

本文以韩国祥明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复旦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其汉语学习动机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1.韩国学生对学习汉语持有好感,来中国之前普遍学过汉语,同时韩国学生认为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历史文化同源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有很大的优势,说明韩国学生从情感上对中国、汉语有好感。

3.韩国学生认为语音、听力、写作、口语是最难掌握的部分,而最想提高的部分是口语、写作。说明韩国学生学习汉语主要以实用性、应用型为主,并非升学为最终目的。

4.韩国学生认为兴趣是决定成绩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教师与教学质量。要想提高韩国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以找工作、获得HSK等级证书为最大的动力,之外自身素养的提高和喜欢中国文化的比例也较高;学习汉语的最大动力是兴趣,说明不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中兴趣既是提高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汉语学习最大的动力。

根据调查研究所得结论,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不断被激发,达到“乐在汉语学习中”的状态。第二,在汉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要素,或进行中韩文化比较。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韩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持有好感,他们渴望通过教师了解、认识中国文化,而教师也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教学过程中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进行中韩文化比较,如比较中韩饮食文化的异同、讨论中国的京剧、武术,介绍中国的社会制度、名胜古迹等等。这种文化渗透,不仅可以传播中国文化,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注重学生听说写三种技能的培养,提高开口率。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全面发展,被调查者则普遍想提高听说写的技能,也认为是最难的部分,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听说写方面的技能。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载体。韩国自古以来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文字就是其中之一。韩国创制训民正音之前,官方使用的文字是汉字。时隔几个世纪,在韩国再次兴起“汉语热”,对此现象,应该深入分析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域外传播。

[1]王晓美.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现状与对外汉语学习前瞻[J].现代商贸工业,2010,(9).

[2]李大农.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特点与教学技巧探讨[J].海外华文教育,2003,(4).

[3]李大农.韩国留学生“文化词”学习特点探析-兼论对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J].南京大学学报,2000,(5).

[4]柳英绿.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5]许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6]韩文.延吉市韩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杨怀霞.韩国在华中学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融入动机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THE END
1.爱情测试首页世纪佳缘交友网爱情专家为您精心准备的爱情缘分测试、爱情心理测试,量身定制专属你的幸福提案! 2.2亿会员,让缘分千万里挑一!https://www.jiayuan.com/paper/
2.免费恋爱观测试在线工具网(zxgj.cn)职业性格测评,可参考:MBTI 职业性格测试(免费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免费版)、九型人格测试(免费版)、大五人格测试(免费版)、艾森克人格测试(免费版)、disc个性测试、个人优势能力测评。 心理疾病检测,可参考:SCL-90量表,精神疾病检测,可以参考:mmpi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关于人格障碍检测,可参考:PDQ-4+量表。https://www.zxgj.cn/g/lianaiguan
3.AI手相,八字姻缘,缘定终身,八字算命,塔罗牌,周易占卜,姓名测试欢迎光临微算算命网!本站是网上算命最准的网站,主要测算项目有生辰八字算命,姓名测试,在线算命,周易算命,免费算命,AI相面,AI手相,八字姻缘,缘定终身,八字算命,塔罗牌,周易占卜,姓名测试打分,算命,占卜,算命网,算卦,算命大全在线抽签,姓名算命,起名网免费测名,在线算命,周易http://15.154.akui.net/
4.超准!快来测一测!!你附近有多少人符合你的理想型现霍邱心动相亲推出的 附近理想型测试 上线了!!!注意!敲黑板!!划重点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测http://www.hq0564.com/thread-1098142-1-1.html
5.缘分测试测试你的另一半测测你的另一半婚姻配对已经有心仪的对象了,她很符合我的预期,和老师给出的结果很匹配,希望我们能修成正果。 哈哈哈我和我老公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吵吵闹闹的但是感情特好。说的很准。 已经有心仪的对象了,她很符合我的预期,和老师给出的结果很匹配,希望我们能修成正果。 好开心,和我理想中的伴侣很相似,希望我快快找到他,开启我们的https://cs.454410.com/qdlife/mzzdc/
6.测试君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考察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智商水平,从而揭示你内心深处隐藏的城府有多深。 开始测 霍兰德SDS职业兴趣测试 10.6w #高考# 结束,强烈推荐 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The Self-Directed Search,简称SDS)由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 J.霍兰德(HOLLAND)编制。在几十年间经过一百多次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形成http://www.qucejun.com/
7.职业选择倾向范文12篇(全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Holland将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相匹配,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Holland理论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1991年,Gati针对Holland的正六边形模型中有关相邻职业群距离相等这一假设的局限性,提出了三层次模型。两年后,Prediger在Ho11and六边形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人和物维度、数据和观念维度,使职业的类型和性质有机地结合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1vs6w12.html
8.手机测血压App排行榜华为手机手机测血压app推荐【开放社区分享心情广结测友】兴趣交友,精准匹配,和自己喜欢的测友一起交流分享;话题丰富,多个领域知识专业达人解析投射的心理世界; 【星座分析心理测试个人报告】必备的专业星座分析工具,多维度认识自己;专业涵盖100万+条食物的热量及营养素数据,以中国食物为主,方便实用 -控制热量摄入,便捷记录、专业分析,https://www.diandian.com/phb/1736/2-1.html
9.辅警心理测试题及答案20240421094230.pdf辅警心理测试题及答案.pdf,辅警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编号:bc58f71468d6d465d200ca8d9c800422 辅警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 。请根据题 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21/7140163002006100.shtm
10.解放军生活杂志二十余年如一日坚持"用心呈现军营精彩"的定位;坚持让普通的战士上《解放军生活》杂志的封面,专门针对战士遇到的问题开设了《心理导航》《法制视窗》,开设了《兵眼观察》栏目,让战士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开展讨论……以"移动编辑部"的形式深入部队生活,增开了《边海防纪事》栏目,送文化到基层活动为数万名基层官兵http://jfsh.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4&st=11
11.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通知公告学校紧紧围绕“幼儿高师”的办学定位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四大职能,落实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师范教育,通过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网络直播课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立志服务基层、服https://www.hnyesf.com/html/899/2022-01-07/content-8042.html
12.对于心理测验描述不正确的是()。液体与固体相接触时,当接触角为()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当接触角() 时,液体完全不润湿固体。 A. 0°;180° B. 180°;0° C. 钝角;锐角 D. 锐角;钝角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发动机冷却后,装上全部附件在磨合台架进行热磨合和() A. 测验 B. 试验 C. 检验 D. 测试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https://www.shuashuati.com/ti/d4bcdbad336940c88abda2feb112469a.html?fm=bd222b0a2f88f686f9a17ea5bc0912f5ca
13.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杂志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本文根据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学生通用技术课产生心理抵触的原因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与对策帮助改善师生关系,减少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心理抵触,提高教学质量。 “互联网+”背景下专科学生网络学习调查分析 关键词:网络学习 调查分析 越来越多学生开始使用互联https://www.youfabiao.com/kxzx/201627/
14.www.juntengtech.cn/newxr74941922/www.juntengtech.cn/newxr/!# 但海底捞想做大茶饮生意,已经没有悬念。不久前,海底捞在全国启动水吧改造,基于火锅店的档口形式,推出"海底捞茶水铺",据称单品销量破90万杯。上一个做的比较成功的同行是呷哺呷哺,推出了茶米茶品牌,融合到呷哺、凑凑等旗下品牌门店。此番聘请张俊杰,不排除把茶饮单拎出来做的可能。!,/ http://www.juntengtech.cn/newxr74941922/www.juntengtech.cn/newxr74941922/91841020.shtml
15.关于剧情涉及到的一些心理学相关背景:解离性障碍和心理创伤症候群(关于剧情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背景,阅读感可能长且枯燥,且有很多很多剧透,慎入!)这个剧是一个关于解离性障碍患者的患病感受,体验,其病因等和心理创伤相关的心理悬疑剧(偏解析,非惊悚)。它不是表现破案推理调查技术类型的悬疑剧,不是穿越剧,不是平行世界科幻剧,更不是职场剧。全剧用视听语言解析呈现女主林晨曦因心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733238
16.开题报告基于SpringBoot的高校心理教育辅导设计与实现随着这些年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线心理健康辅导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特别关注,他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有关的心理指导课程,还有着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16PF(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EPQ(艾森克人格问卷),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https://blog.csdn.net/2301_77588073/article/details/135696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