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谈现代婚恋:女性向前走了,男性还在原地踏步婚姻不婚恋爱

综艺《再见爱人4》引发的热议不断持续——节目邀请三对面临婚姻危机的夫妻踏上18天的旅程,旅行刚开始,黄圣依的丈夫杨子凭借“爹味”言行成为全场焦点,但很快,围绕李行亮的妻子麦琳的争议就席卷了各大社交媒体。镜头前那些充满张力的冷战、争吵与沉默,触及了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深层思考。

关于这些话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长聘副教授於嘉。2020年,她曾与北大、复旦的几位学者共同发起了一项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得出了“中产的性生活被剥夺了”“经济形势越差,年轻人性活跃度越低”“00后男性的性观念越来越保守”等结论。於嘉透露,2025年,他们将重启这项调查,希望追踪年轻群体在亲密关系及性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作为专注于婚姻与家庭关系研究的学者,於嘉对中国家庭结构变化、女性生育选择等课题也进行过深入分析。在她看来,过去一百年,女性实现了巨大的转变——走出家庭,走向职场,相比之下,男性仍在“原地踏步”,而这正是当下社会的婚姻形式和家庭结构出现一系列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她的视角,或许可以为我们理解亲密关系提供更多深度和可能性。

关于婚姻:女性向前走了,男性还在原地踏步

冷杉RECORD:最近《再见爱人4》讨论度特别高,您看节目了吗?您怎么看待这样一档节目的出现和火爆?

於嘉:这一季的确引起了特别多的讨论。比如黄圣依和杨子这一对,黄圣依的诉求是希望杨子可以多陪孩子,多回家。很多观众对此有很强的共鸣,它反映的是我们对男性的形象,或者对父亲这个角色的要求在发生变化——大家觉得男性应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家庭事务和育儿之中,而不仅仅是去外面挣钱。

我最近在研究婚姻的个体化趋势。我们讲最传统的婚姻形式叫制度型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不是为了个体的幸福或利益结合的。可能你都不认识你的配偶,它是家族的一个联合,或者是有一些宗教背景、种族背景的;后来婚姻形式慢慢转化成陪伴型婚姻,男主外女主内,女方是一个非常贤惠的homemaker(家庭主妇),男方负责挣钱养家。这种婚姻和制度型婚姻不同的是,它是基于爱情组成的。

现在网上对李行亮的太太麦琳口诛笔伐特别多,这说明大众看节目时带入的还是一些相对比较传统的观点。比如麦琳不太会弄那个自热锅,大家都在骂,你凭什么说自己是家庭主妇?你凭什么说你在照顾家庭?你甚至连自热锅都不会做。这也是对于男性和女性标准的不同。节目里杨子把方便面弄着火了,大家只是觉得很荒谬;但没有人会觉得麦琳这件事情有趣,而是说你作为一个全职太太,怎么连这种事情都不会做呢?

而且社会对于全职妈妈和全职爸爸的标准也挺不一样的。上一季傅首尔的先生老刘就是一个全职爸爸,但是大家经常会说傅首尔太强势了,老刘已经这样了。所以一方面大家对于全职妈妈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女性有时候对自己的定位也不是很准确,我觉得麦琳可能也不算是一个全职妈妈,因为她还参与一些公司运营的工作,她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些错位或者模糊。

这个节目中呈现了各色各样的婚姻,并且婚姻中的很多诉求都是由女方提出来,女方去主导的。这和女性地位的上升、女性重新认识自我,有很紧密的关联。它也映射出来,中国社会无论是性别关系也好,还是家庭婚姻关系也好,都在转变之中。

综艺《再见爱人》剧照

冷杉RECORD:婚姻模式转变的背后,其实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转变。

於嘉:对,虽然我们没有看到行为上非常大的变化,但是观念上已经有所转变了。一方面是有些人觉得婚姻可有可无了,所以会有很多婚姻的替代,比如有些人选择单身,有些人选择同居;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思考进入婚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比如说老一辈觉得结婚一定要生孩子,但是现在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再比如刚才提到杨子是不是要参与育儿,虽然从目前的分布来看,父亲主要负责育儿的比例可能只有10%左右,但是我们会看到大众期望父亲可以更多参与,这都是一些观念上的转变。

冷杉RECORD:有哪些举措能更好地平衡夫妻双方照顾家庭或者是养育孩子的责任?

於嘉:其实我一直觉得政策——实质的补贴或者放产假,能够形成的刺激力度有限。长期来看,更根本的是观念的转变:你希望配偶在婚姻中承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现在大众期待男性可以更多参与到家庭的责任或者家庭生活之中,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能更好地促成性别平等。

甚至包括择偶的标准都应该改变,现在的标准还是外在的收入、教育水平,等等。愿不愿意做家务也应该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当女性的择偶标准变了,那男性不得已也必须要去转变。

冷杉RECORD:听起来好像是我们一直对男性很宽容,才形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於嘉:我们长期以来对于男性的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就是工作好不好,能不能赚钱。与此同时,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多元化,不光要工作好,还要能照顾家庭。女性常常会被问,你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哪怕是一个家庭主妇,比如麦琳,大家也会说,你的认知要跟上你的老公,要在各方面去提升自己。

但在家庭维度,我们对男性的期待和标准并不是特别多,没有说你一定要会烧菜、要照顾孩子才能结婚,或者这样你才是一个成功的男性。没有人问马云你会不会烧菜,会不会做家务,会不会给孩子换尿布?

现在有很多女性选择不婚,并不仅仅是找不到一个经济上或者学历上跟自己匹配的男性,而是找不到一个生活上或者观念上跟自己契合的男性。很多女性,尤其是学历比较高、收入比较高、社会经济地位比较高的女性,她们对男性一些观念上、精神上的东西反而看得更重。如果找不到很契合的,宁愿单着,或者找一个比较短期的对象,有一个亲密关系,但是没有之后要进入婚姻的计划。

这么看起来,主要还是女性变了,男性没变;女性向前走了,男性还在原地踏步。女性不光是教育向前走,工作向前走,她们的观念也在向前走,但是男性更多是被推动着向前走的,他们没有主动向前去迈出这一步。

冷杉RECORD:一个婚恋友好型的社会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於嘉: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个体,尊重不同的需求。

而且婚恋友好型社会,它的根基或者它的基础一定是一个女性友好的社会。当然,女性友好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不仅仅是生育的问题,还有结婚和亲密关系的问题。有些女性去相亲、去谈恋爱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性侵、性骚扰。我接触到的一些女性会谈到,她觉得没有很强的安全保障,比如人家介绍一个人,我就跟他去吃饭或者看电影了,如果他有一些比较亲密的举动,但是我又没有那么接受的话,我到底怎么去界定这件事情?会不会有人来保护我?

这不仅仅涉及到法律法规层面的完善,也需要男性愿意更多去理解女性的需求。

关于生育:低生育欲望是男女共有的

日本电视剧《女人》剧照

我们还有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发现职场对于母亲以及已婚未育的女性,有很强的歧视。如果她和一个未婚未育的女性,或者是一个男性,同时去找工作,她被歧视的程度可能相当于教育程度损失了一级——比如本来是研究生,但是因为你已婚未育或者你生了孩子,你去找工作的时候,大家就把你跟本科生放在一块去评价了。

包括长辈照料的作用,我们也是做了一个实验,看什么因素可以刺激大家想要生二胎和三胎。我们看到,如果家庭里面有长辈帮助照顾孩子,对于夫妻生育意愿的刺激作用是可以直接用货币化衡量出来的,它相当于家庭年收入增加大概12万到13万元。

研究过程中,我通过一些访谈,看到这样的一个状况:也不是说老年人就爱帮你带孩子,他们也是被迫的。比如我有一个朋友,生了孩子之后不得不把父母从老家接到北京来照顾孩子,但父母其实也不喜欢在北京生活。但他们回老家之后,我的朋友就完全没有办法出门了,生活就是围绕着孩子转,因为孩子还很小,这是很现实的一个状况。

西方国家育儿的分工是在夫妻之间,而中国家庭是代际的分工。但这种代际的分工是随着母系往下传的,一般是你的妈妈或者婆婆帮你带孩子。这也体现出一种性别的不平等。

冷杉RECORD:研究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是比较出乎您预料的吗?

於嘉:我们之前会觉得,男性更愿意生孩子,因为他们不用十月怀胎,不用哺乳、育儿。但是我访谈的时候发现,现在这种低生育欲望是男女共有的,我采访接触了大量的男性,很多都是说“我也不想多生,我照顾不过来”。以前大家可能觉得,农村家庭更想生孩子,或者社会阶层比较低的人更想生孩子,其实现在大家都不想生。

冷杉RECORD:高盛在今年8月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中国宠物数量会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的数量。

於嘉:首先,养宠物成本更低。养孩子不仅仅是喂养成本,更多是心理成本。我经常讲,中国家庭有很强的子女中心主义,父母会有这种压力,要为子女倾尽所有。中国的家长是有一个无限责任的,孩子一辈子你都要去管,担心孩子不成才或者不成器,也是一种风险厌恶。

养宠物就不太一样,你也不希望宠物去考博士,是吧?你在网上看到人家宠物会说话,会表演节目,你也不会回家疯狂地“鸡”宠物,给它送培训班去。相对来说,养宠物的确定性更高一些,没有更长远的期望。

东亚、南欧都有很强的家庭主义传统。这种家庭主义的传统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养育孩子是家庭的责任,不是社会的责任,这会让个体家庭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在这种很强的家庭主义传统中,照料的责任大量集中在女性身上,这种性别分工也会让大家不想生孩子。

这种家庭主义传统,好处在于家庭对孩子非常重视,大量资源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可以形成很强的人力资本,还可以稳定社会,让社会没有那么多越轨行为。但可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家庭的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

上海的公园里,推着婴儿车的父母

冷杉RECORD:但低生育率的情况下,来自各方面的催生是不可避免的。

於嘉:我觉得催生不是特别必要。当一个人完成了学业,进入到社会,开始有一些亲密关系之后,TA的生育观念没有那么容易变化。如果国家想要去促进生育,一方面要提供很好的环境,另一方面是要从小开始让儿童觉得快乐,这样TA长大之后才会说,我希望也生一个孩子,也让他觉得快乐。对于现在这些已经进入到育龄的人,你跟TA说你要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

关于亲密关系:不想谈恋爱,本质上是一种风险厌恶

冷杉RECORD:不只生育,谈恋爱这件事似乎都变得越来越难了。

於嘉:谈恋爱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两个人相处,你不知道对方到底会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尤其是现在,年轻人面临各方面的压力,生活岌岌可危,无法再承受一个额外的不确定性。他们更想要一些确定的东西,比如我们看到学生宁愿去冲GPA,这是比较确定的——我只要努力学习,就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成绩,甚至我去玩游戏,我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都比谈恋爱这件事有更强的确定性。

它本质上也是一种风险厌恶。在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年轻人对生活缺乏一种掌控感。包括AI恋人的出现,其实也是年轻人重新获得生活主动权和掌控感的表现。因为跟AI谈恋爱没有什么不确定性,你给它训练什么,它就给你输出什么,很多时候是你自我的一个投射。

我每年上课都问学生,你们想结婚吗?想谈恋爱吗?越来越多的学生说不想,耽误我学习。我也不知道他们说的是真的假的,但是确实会看到这样的态度,从小众变得越来越主流。

另外我发现,大家的择偶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择偶可能没有那么强的要求,当然你也需要看一些外在的条件、经济的条件,现在对于婚姻各方面都有一些硬性的标准,比如要买个房,那买房子也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包括说还要办婚礼,对吧?有些地方可能还要有彩礼,等等。在婚姻之上加诸的各种经济成本也好,社会成本也好,都是越来越高的。

这些也会让大家觉得结婚很难,找对象也很难。如果你奔着结婚去找对象的话,很早就要把这些压力背到身上了。我听学生讲一个故事,他说他的一个朋友,之前谈恋爱的时候都很好,一旦讲到结婚就开始天天吵架,后来分手,因为就是不自觉地,你会去想很多实际的东西,物质的东西。

冷杉RECORD:年轻人不仅对步入婚姻更谨慎,甚至对进入亲密关系都更谨慎了。

於嘉:对。我觉得,首先大家的观念有一点儿回归保守,十年前或者再往前一点儿,那时候非常崇尚自由恋爱,恋爱也不一定是为了结婚。但是在社会剧烈的竞争和变化之中,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有所收获,婚姻成为一个避风港或者安全网的作用重新被凸显出来,人们希望谈恋爱能收获一段稳定的关系,最后进入到婚姻。当然也可能有为了钱谈恋爱,为了发生性关系而谈恋爱,总之加诸恋爱或者亲密关系上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谈恋爱不再是轻松的,不再只是谈恋爱。

冷杉RECORD:更追求安全感、确定性,跟经济环境有很大关系吗?

於嘉:肯定有很大关系。我也做很多人口方面的研究,它有结构性的因素。大学扩招了这么多年,每年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比如00后,60%、70%都能去上大学。但是人们的观念可能还停留在10年前、20年前,觉得上了大学就要去做一个白领,这就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错配——百分之六七十有大学学历的人在竞争同类型的工作,竞争那些在社会上属于20%、30%的职位,一定有些人是竞争不下来的,所以压力越来越大。

我们在研究中经常会看到,大家有时候观念走得快,有时候行为走得快,它不是完全同步的。

上海街道上正在拍摄婚礼照的情侣

冷杉RECORD:年轻人对于恋爱、婚姻没有热情,是很值得担忧的现象吗?

今天到底什么是年轻人,和之前的定义不太一样。父母那一辈,二十五六岁就要结婚了,但是很多人现在30多了,感觉还是个宝宝,还没有准备好要进入到成年生活。其实人们生命历程中每一个事件发生的节点都被推后了,今天的二十五六岁和30年前的二十五六岁已经非常不同了,所以也不用特别焦虑。

冷杉RECORD:几年前您做过一次中国人私生活质量调查,发现年轻人的性生活在减少。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年轻人是不是对于性生活或者亲密关系是有点无暇顾及的状态?

冷杉RECORD: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讲,有没有性生活、谈不谈恋爱,似乎没有找一份好工作的意义或者价值大?

对很多人来说,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TA能够形成这些关系的基石。

冷杉RECORD:我们距离低欲望社会还有多远?

於嘉:我觉得到了一个值得去观察它、了解它变动情况的节点。因为是有一些苗头在的,比如互联网上有非常多“不想结婚、不想谈恋爱”的声音,包括“躺平”这样的一些词语和概念的出现。但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还是有很多促人上进的元素,它会形成一种社会压力,逼人去上进,所以大部分人还是跟着社会的节奏、规范在走。

THE END
1.社会学年会·家庭社会学"百年来中国的恋爱婚姻与家庭"分论坛2.家务劳动、教育历程与社会分层 唐银芳(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 3.配偶家务分担与女性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基于性别角色观念的调节效应分析 许军洁(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 ) 4.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女性主义分析 李勇(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https://xianxiao.ssap.com.cn/conference/20711.html
2.国家统计局:2023人口减少208万,自然增长率负1.48‰!7大热门问题2023年我国不孕不育患病率将超18%,不孕不育患病人数将从2018年的4.8千万对增长至2023年的5千万对。 02育龄妇女人数降低,育龄妇女比例下降 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提供的数据,2019年到2022年,一孩平均生育年龄从26.4岁升高至27.4岁。 退一步讲,即使相关意愿始终保持高位,恐怕也难以对冲育龄女性人数减少带来https://www.meipian.cn/503k22ii
3.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些知识要了解!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同志在开幕式上指出:“我们十分重视妇女的发展和进步,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首次提出,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 2005年 重新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TA2Mjc4MQ==&mid=2247632667&idx=1&sn=098bb2fa98918718a771e3e2949b1f3c&chksm=fa7ae225d5eab649cdd2b35c05d5e9eba96d409ca8d7320349d36680a01fbfcb284e1c85d4b3&scene=27
4.浅议我国女性劳动力就业歧视及解决对策.doc3.2女性职场玻璃天花板 6 3.3性别歧视 6 4促进我国女性就业的政策建议 8 4.1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8 4.2建立终身就业培训制度 9 4.3创新就业观念和意识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3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 PAGE I PAGE I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必须尽可能降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809/8132064061004126.shtm
5.国家统计局最新性别数据出炉,我国男女平等现状如何?首发/ 新媒体女性 文 / 瑞雪 排版 / oumei *全文共2738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近日,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公布了《中国社会中的男人和女人——事实与数据(2019年)》,披露了我国包括出生性别比、司法犯罪、婚姻生育、就业劳动、家庭、养老等方方面面的最新性别数据,解答了不少人对于我国男女平等现状https://www.douban.com/note/774577818/
6.妇女合法权益论文12篇(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摆脱了封建社会性质, 也结束了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划分, 但不得不说, 传统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仍对很多人产生着不小的影响, 为革除这种思想, 国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对男尊女的被思想予以打击, 对男女平等的思想大加宣传, 包括在生育问题上也是打出口号“生男生女都一样”, 关于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8vctgi3.html
7.影响我国女性就业参与的因素分析是决定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个体的就业参与除了受个人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社会结构,社会制度与社会观念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女性参与就业的社会与个人因素,它们是通过何种途径与方式,对女性的就业参与发生影响作用的.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与财富,但人力资源要https://www.docin.com/p-1138586407.html
8.性别角色对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分析(通用6篇)我国学者就中国社会里男女两性应该具备哪些合适的人格特征对大学生开展的研究表明:社会观念认为,男性应该积极进取、有主见、有雄心、理智、自我依靠,而女性应该 忠于爱情、文雅、爱小孩、富有同情心、言语流畅。很显然,男性的理想特征与决策、职业发展有关,而女性的理想特征与人际关系、情感表达有关。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y8o3tpu.html
9.全国妇女团结起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而奋斗她们积极参加“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活动,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正在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和教子观。以爱情为基础的自主婚姻和男女平等的家庭生活,已成为当代女性的普遍追求。尊老爱幼,移风易俗,实行计划生育,夫妻分担家务,家庭成员共同进步,正逐步成为我国亿万家庭的https://www.women.org.cn/art/1993/9/1/art_50_13042.html
10.恩格斯的女性解放及其时代意义自从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后,我国女性的地位较之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女性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女性在取得经济独立的同时,一些道德性的问题也在悄然兴起,最鲜明的就是拜金、享乐主义等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一部分女性不愿参加社会劳动,经济https://www.fx361.com/page/2017/1212/2609803.shtml
11.劳动教育期末答案2023秋A:对 B:错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33.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A:对 B:错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34.我们要避免万金油简历,拿着一份简历走天下。()A:对 B:错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35.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限制女性员工入职后的婚恋生育权的条款无效。()A:对 B:https://www.wkebb.com/c/88c023ffc5bb5cc8f7f5630d2979eb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