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男女平等国策的深入人心,婚姻价值取向也随之呈现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上城区民政局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规范婚姻家庭指导、加强婚姻文化研究等举措,促进上城婚姻家庭和谐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新时代背景下,婚姻家庭结构、模式、文化复杂化、多样化,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仍急需突破。
一、基本情况
2015年起,上城区民政局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在自愿的前提下,免费为到上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办理婚姻登记的婚姻当事人提供婚姻家庭辅导。2019年度进行线下婚姻辅导(包括离婚劝导及婚姻咨询)116件,其中离婚辅导80件,婚姻家庭咨询5件,法律咨询2件,婚前辅导21件。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有效案例共88件。经辅导后选择暂缓离婚的55件,缓离率为68.75%。
(一)主要数据分析
本文从案例基本人口学信息统计、离婚原因分类统计、常见离婚原因分析三方面进行阐述。
在年龄段分布上,接受离婚辅导最多的是在30-40岁之间,其次是50-60岁之间、20-30岁及40-50岁之间。
在婚龄分布上,接受离婚辅导最多的是婚龄在5-10年之间,其次分别是10-15年、3-5年和1-3年间。
在婚姻当事人学历分布上,接受离婚辅导数量最高的是大学(包括本科和大专)学历,其次是初中及以下,以及硕士及以上。
根据婚姻当事人所述分析,离婚原因由高到低依次为:
(1)生活琐事
(2)不忠(包括信任危机)
(3)家庭纠纷(主要为原生家庭介入)
(4)经济原因
(5)双方发展不平衡/目标不一致
(6)性生活不和谐
(7)老年精神障碍
(8)闪婚
(9)家暴
经婚姻辅导后,暂缓离婚案例数量详见下图。从图中可得,暂缓率最高的是“家庭纠纷”和“老年精神障碍”,为100%;其次是“双方发展不平衡/目标不一致”(80%)、“经济原因”(75%)及“不忠(包括信任危机)”(62.5%);其他几类原因,包括“生活琐事”、“性生活不和谐”、“闪婚”、“家暴”的缓离率在50%左右。
(二)排名前三的离婚原因分析
(1)生活琐事。在这一类离婚原因中,大部分当事人表述为“大矛盾没有,感情在小争吵中磨淡了”,普遍说没有原则性问题。婚姻当事人因家务分工、周末如何过等生活琐事引发摩擦,进而升级到争吵。在日复一日的争吵中,婚姻趋于平淡甚至破裂。
2018年,浙江省全省法院离婚纠纷案件近5万起,其中离婚原因排名第一的是生活琐事,占离婚纠纷总数的34.21%。
根据统计案例,婚外情主要有三种原因:沟通发生障碍;寻求刺激;不良社会风气影响。
2019年度上城区婚姻辅导案例中,父母介入原因导致离婚的案例占第三位(16.25%)。这类案例中多为婚姻当事人均为独生子女,或是夫妻学历较高(本科、硕士等)(69.23%)。一方或双方的原生家庭介入核心家庭,多数发生在养育下一代、房屋拆迁等家庭问题上,导致夫妻关系不谐,最终破裂,其中婆媳矛盾的占比较大,女婿和岳家不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是婚姻文化陋习影响依然严重。根据上城区2019年数据分析,婚姻当事人出轨导致离婚排在第二位。当事人表述中男女不平等的观念依然在影响着部分人群,并形成风气。如某位当事人表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身边的朋友都背着自己老婆在外面乱来,我一开始在心里也很鄙视他们。后来有一次我也没抵制住诱惑……我突然就理解了他们出轨的心理,那是区别于家里的,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而且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发现跟身边人关系又近了一步,跟大家也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感觉。”还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束缚,婚姻当事人在婚姻出现裂痕时耻于寻求专业帮助,最终导致婚姻关系失调甚至破裂。
二是婚姻辅导内容和形式单调单一。杭州目前各个区均设立了婚姻辅导工作室,但很少有夫妻主动到婚姻登记处找咨询师寻求专业辅导。而婚姻辅导室工作主要以离婚劝导和调解为主,今年1-9月某四个城区的辅导案例统计显示,177对夫妻中,离婚劝导和调解153对,占到总数的86.44%。短期辅导对延缓离婚有效,但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婚姻关系调试、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而具有婚姻家庭指导意义的婚姻家庭咨询和婚前辅导业务、走出机构的婚姻文化宣传极少。
三是对部门协作合力明显不足。婚姻家庭文化涵养、宣传,婚姻关系经营辅导调试具有广泛性、专业性。囿于婚姻登记机构的力量和资源限制,难以走出机构、走进社区、家庭。而法院、检察院、司法、妇联、工会团委等部门也偶尔开展婚姻法宣传、婚姻关系调试讲座等,但尚未形成合力和系统辅导体系。
一是大力开展婚姻家庭文化宣传,树立新时代婚姻价值观。
二是培育专业婚姻家庭辅导力量,逐步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人才是改变的根本和动力,加强对婚姻家庭辅导人员进行专业培养、培训,实施专业辅导督导制度,提升婚姻家庭辅导人员服务水平和价值感,促进专业人才对婚姻家庭辅导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探索、应用。建立健全婚姻家庭工作法律法规、准则细则,完善婚姻家庭社会工作职业化配套制度,达到以职业化促进专业化、专业化促进多样化的目的。
三是凝聚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共识,拓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领域。
打破目前仅提供补救性辅导服务的局限需要多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构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体系,形成补救性、预防性、发展性婚姻家庭辅导工作全面覆盖的格局。对婚姻家庭文化,协同开展公益沙龙、讲座、新媒体宣传等覆盖面更广、针对性更强的宣传;对新登记夫妇,开展婚姻家庭观、婚前心理评估、婚前心理调适技巧、婚姻发展规律指导等婚前辅导;对婚姻成熟期家庭,提供婚姻关系调试、家庭关系经营指导、家庭沟通技巧等专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