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寄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学习目标:
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学习,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完成知识梳理
二、合作交流,共同提高
1.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
2.西部大开发主要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简单说说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对于如何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你有何合理性的建议?
三、小结
歌谣记忆法
56个民族56朵花,平等团结是一家,
区域自治是国策,共同发展变化大,
如今西部大开发,各族人民乐开花
四、达标测试
a.政治协商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按劳分配制度
民族团结篇1【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明理导行
教学设计理念:
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
《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
道德认知目标:
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第四单元
苏教版中考政治第七单元维护民族团结复习九年级中考指南复习讲义(十一)第四篇民族团结篇第七单元维护民族团结一、民族概况(一)民族知识入门1.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汉族中华民族包括个民族个
2.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请列举居住在镇江市的两个民族:。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了解祖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问题。内容以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的提出、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了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知识结构】【真题解析】1、【湖北宜昌】“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c.改革开放d.四项基本原则【解析】本题以《乡愁》诗中“母子分离”的语句,描述海峡两岸的离别之痛,主要考查的是为和平解决中国台湾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方案—“一国两制”。本题答案为a。2、【XX年益阳市】材料一:1982年9月,在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态度强硬:中英谈判只有在承认“三项条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下去。邓小平在会见这位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时,针锋相对地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到时英国必须下旗归去。
复习目标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3.了解祖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复习过程一、基础梳理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