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高中道德与法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案

教师招聘高中道德与法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案

安徽教师招聘网|2024-01-2618:11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态度,以及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从而提升案例分析的能力。

3.树立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难点: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三、教学过程

(一)时政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时候说的话:“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

请学生边看这句话边思考,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文化,我们还应该树立开放的心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那么在对待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二)新课讲授

1.两种错误的观点

教师多媒体展示这样一段文字: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西化。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失,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

请学生边看案例边思考,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全盘西化”论尽管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族和自由思想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望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形而上学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因此,不管是彻底排除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还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都是错误的。

2.保持开放的心态

教师继续多媒体展示课本105页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写道:“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请学生边看这段话边思考,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首先“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是一种彻底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说明文化发展必须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教师多媒体展示两则案例:

案例一:宋明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金典依据,为儒家建立了一个包含宇宙社会人生、贯通形上形下的庞大哲学体系。这使得理学具有思辨化、重义理的鲜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

案例二: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请学生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讨论五分钟,为什么宋明理学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程度,而王明运用马克思主义,却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宋明理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并不是一味的借鉴,而是借鉴对于我们有利的,并且结合自身情况。而王明没有认识到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的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立足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借鉴,应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三)巩固提升

请学生思考在文化交流中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这二者是否矛盾,请学生同桌两人交流讨论三分钟。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而“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融合、共处等。只有“以我为主”才能更好的“海纳百川”才能更好的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

THE END
1.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教学设计(16页)您现在的位置: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高中统编>>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正文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课件+教学设计】(16页)【编号:551840 | 下载金额:1.00元 http://www.zxls.com/Item/551840.aspx
2.国情国策教育教案7篇(全文)XX中心小学106966206.doc 人口与国情教育教案一 一、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板书) 提问:上述材料中反映了我国人口现状的什么特点? 上述材料中反映出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是我国人口现状的第一个基本特点,也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我国人口现状还有如下特点: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3go8dee.html
3.人口国情教案(精选6篇)篇1:人口国情教案 人口国策知识教育班会教案 班级:二(1)班 教师:李芳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难点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2k2y37c.html
4.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docx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docx 8页VIP内容提供方:liushuixian 大小:36.62 KB 字数:约3.47千字 发布时间:2020-10-09发布于江西 浏览人气:20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中国人口国情教育教案.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09/8047053075003004.shtm
5.3.6.1《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教案2021我国人口特点 2.我国人口的特点 P75② 投影:表格题 分析此表格反映了哪些内容? 学生:基本特点: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师: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师: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世界上受教育程度高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样的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起https://www.mayiwenku.com/p-26127608.html
6.2024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案(含23单元专题)2. 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国情及特点?) (1)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2)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3、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505361_1107404170.html
7.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学习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并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等概念,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判断。思辨能力: 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辩论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习兴趣: 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社会热点问题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知识,并积极思考解决http://zy.21cnjy.com/20988029
8.小学生爱国教育教案七篇七、教育内容与过程: 班主任讲话: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勤劳勇敢的龙的传人,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母亲而骄傲自豪。 甲(学生主持):我们的祖国是13亿人口的一个大家庭。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30657.html
9.《税法》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探索税制是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我国税制也是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中,加强国情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在讲解各税种的建立与演变时,尤其是流转税和所得税,从其建立、发展、改革等完善的过程,自然而然地进行税制改革背后的国情教育,我国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从改革开放政策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027/10728217.shtml
10.中国宗教概况宗教概况国情中国与世界许多国家一样,实行宗教与教育分离的原则,在国民教育中,不对学生进行宗教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在各宗教组织开办的宗教院校中,根据各教需要进行宗教专业教育。宗教教职人员履行的正常教务活动,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及按宗教习惯在教徒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如拜佛、诵经https://www.gov.cn/guoqing/2005-06/22/content_2582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