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学会处理好民族关系。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③我国实行的民族制度。④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
(2)综合: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维护民族团结。
2.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指导
1.自学法。
2.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一:鉴赏音乐,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欣赏音乐,思考并讨论:从这首歌里,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评总结:没错,相信当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响起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讨《促进民族团结》。
讲授新课
活动二:运用经验,学习新知
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能从《中华民族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汉族、壮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回族、朝鲜族、哈萨克族、苗族、彝族族、布依族、鄂伦春族,满族、侗族、哈尼族、塔吉克族、瑶族,白族、僳僳族,达翰尔族、黎族、傣族、土家放、鄂温克族、东乡族、仫佬族珞巴族、土族、布朗族、纳西族,高山族,畲族、拉祜族、仡佬族、水族、阿昌族、撒拉族、毛南族、佤族、場伯族,普米族、德昂族、羌族、保安族、门巴族、裕固族、怒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京族、基诺族、独龙族、郝哲族、俄罗斯族。
大屏幕祟材料: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
对习近平主席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一、民族大家庭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识记)
活动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大屏幕出示材料:
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和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我国实行的民族制度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识记)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3.我国实行的民族制度是什么?(识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识记)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并肩抵御外侮。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表现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1)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③近化以来各族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院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2)①举出一例各族人民并肩抵御外侮的故事即可,如抗日战争时期回族英雄马本斋,组织回民支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②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人物都表现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精神追求。
5.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识记)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活动四: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小组合作,结合材料讨论:在大灾面前,为什么各族群众会积极主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
①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威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②我国各民族始終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根险,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倒排工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二、家和万事兴
6.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是什么?(综合)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他们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有什么借鉴意义?
①彝族山村依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依托得天独厚的草场优势,发展蓄牧业,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新疆地区依托当地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依靠当地的优势资游一阿克苏苹果,与时俱进、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电商销售新模式。
②积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因地制宜,依据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电商经济,拓展销售渠道;等。
7.我国政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措施有哪些?(综合)
①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③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同学们的对话给了你什么启示?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⑴启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同心掬得满庭芳”,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2)做法: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陵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平等和团结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同各种破环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多说有利于民族因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贡献。
8.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综合)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②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③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④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巩固新课
课堂总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56个民族就像56朵鲜花,只有56朵民族之花一起盛开,中华民族这个美丽的大花园才会春意盎然,满园花香。为了祖国的稳定和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维护好民族团结。
活动六:课堂演练,巩固提升
1.(2019年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报告时指出,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2019年黑龙江绥化市中考)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
A.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B.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
C.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D.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3.央广新闻报道,22年来,福建省选派干部到宁夏贫困地区挂职帮扶,推动闽宁两省区携手战贫困,共同奔小康。上述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②我国政府坚持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
③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本原则
④我省努力增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项事业跨越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取得举世瞩目辉煌成就的原因是
①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④坚持了以民族振兴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5.判断说理
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并说明理由。
(1)小闽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去旅游,他尊重当地回民的习俗,不吃猪肉。()
理由:
√。理由:维护民族团结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和实际行动上,要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小闽的做法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值得我们学习。
(2)在“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班级讨论会上,小闽认为:“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给予资金扶持就够了。”()
×。理由: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除了给予资金扶持之外,更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进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我们要积极为民族地区发展献言献策。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丰富。主要学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民族大家庭,学习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要注意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一个是家和万事兴,学习了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要结合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民族政策;认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增强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能力目标:发展认识民族国情的能力;发展支持民族政策的能力和支持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的能力;发展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知道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应有的行为。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
突破方法:1、精心搜集材料,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寓于材料中,精心设问,学生回答问题理解材料的同时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课前让学生搜集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的实例,课堂展示讲解。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对话法;展示活动法;适当点拨法。
学法:阅读提问法;合作搜集分析材料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钻研课标和教材,了解学情,明确教学目标。2、精心准备有关教学资源。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的实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教师:听后有何感悟?
学生回答
教师:团结能产生强大的力量,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我国有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华大家庭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各民族的大团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题促进民族团结。
环节一:预学
教师:对本框题的题目“促进民族团结”你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围绕框题认真思考,提出了很多问题,下面看书,继续思考:书中又讲了哪些问题。
学生看书后就教材内容继续提问。
教师总结:同学们认真思考,自主学习,提出了许多问题,为同学们的良好表现点赞。本节课,我们主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探究。
1、我国的民族国情是怎样的?
2、我国制定了哪些民族政策?
3、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4、中学生怎样促进民族团结?
环节二:共学
目题1:民族大家庭
活动一:民族国情我知道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86页中华民族歌
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为12.3亿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亿人,占8.49%。
材料三:
教师:从民族国情的角度,阐释以上材料。
学生个人思考,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教师点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221年),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此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也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我国的民族国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里的“多民族”意思是: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的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等有差异。这里的“统一”意思是: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及其先民共同缔造的,我们有共同的历史、文化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称“中华民族”。
为了尊重差异,促进团结,巩固统一。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民族国情的民族政策。
活动二:民族政策我认同
政策一: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宪法第一章第四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教师:谈谈对以上宪法规定的认识。
教师点拨: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材料一:88页江孜保卫战
材料二:1851年在广西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有壮、瑶、回、苗、蒙古、彝、白、傣、哈尼、傈僳等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一起进行斗争。在“五四”运动时期,水族的邓恩铭参加领导了山东济南的爱国运动,后来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抗日战争时期,朝鲜族人民先后有十几万人参加抗日战斗。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建立伊克昭盟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冀中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曾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一道,于1947年创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至1950年8月间,内蒙古骑兵歼灭国民党军队2万多人,各地少数民族的革命斗争,有力地支持了解放战争。
教师:这些英雄人物表现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从这些历史事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点拨:新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斗争,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局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青藏线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修建难度极大,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这条神奇的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之园。
教师:修建青藏铁路有何意义?
教师点拨:修建青藏铁路,有利于促进西藏在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等。这充分说明,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教师总结:以上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民族政策: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者关系密切,用图表示为:
原则具有刚性,谁都不能违背,我们要自觉遵循并维护。
政策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材料一:宪法第四条第三款: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教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调动了少数民族建设国家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政策三: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材料一: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应有全国人大代表代表一人,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有一定比例。各民族均享有平等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材料二:在某校“新疆班”里,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友好相处,周末还常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材料三:在拉萨八廊街社区里有若干个大院,每个大院里都住着藏、汉、回等多个民族的群众。大家共居一院,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教师:上述材料分别体现出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什么样的新型民族关系?
学生:分别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教师点拨:如果有人破坏这些民族关系,我们就要反对。
根据我国的民族国情,总结古今中外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我国制定了上述民族政策,这些政策确保了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家和才能万事兴,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认同和践行这些民族政策。
目题2:家和万事兴
活动三: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我支持
教师:课前让同学们搜集党和政府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现在分组展示。
1组展示——
学生:这些图片反映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教师:这些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有力的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使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这些措施是我国实施什么战略和行动的体现?
学生: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
教师: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战略和行动。
学生: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宗旨就是振兴边境、富裕边民。西部和边境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地方,这些措施实质上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
教师:有同学疑惑:我国各民族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呢?请你解答。
学生: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有11个片区主要在民族地区;2016年,民族八省区农村贫困人口为1411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32.55%。民族八省区贫困发生率9.34%,高于全国4.84个百分点。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各民族间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2组展示——
1、3月24日至25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赴内蒙古调研民族教育工作,他表示,教育部将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内蒙古大力支持。
2、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惠及民族地区39.29万名学生。甘肃自启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以来,扎实推进项目进展。“全面改薄”项目,已覆盖民族地区1952所义务教育学校的39.29万名学生,累计投入33亿余元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使民族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大幅提升,辍学率逐年下降。
学生:以上材料说明了国家在采取措施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3组展示——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第五章第二节大力促进就业创业指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教师:什么是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学生: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选择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强化政府责任。积极的就业政策指促进大家就业的政策,如,进行职业培训,办技能培训班、职业素质训练等鼓励大家去就业。
教师:同学们准备充分,表现良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共同繁荣。
总之,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国家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除了加快发展教育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外,我国还初步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让广大人民包括民族地区的人民病有所医。
4组展示——
1、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艺术表演团体。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央民族歌舞团为之奋斗、为之追求,将美、将爱洒向民族地区、洒向全国、洒向世界。
2、新疆始终积极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搜集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民间长诗700余部,抢救、搜集阿拉伯文、波斯文、察合台文、柯尔克孜文等各少数民族古籍近7000册(件);逐步形成一支多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表演和研究队伍,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近5年,年均译制少数民族语言影视剧5500集左右,出版了《汉锡词典》等一大批图书。
学生:以上材料说明,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教师总结:党和国家根据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采取的上述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有力的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这是落实民族政策的体现,也进一步巩固发展了民族政策,我们中学生要支持拥护这些措施,并为之添砖加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活动四:民族团结我行动
学生1: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学生2: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平等对待、关心帮助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
学生3: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学生5: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教师点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要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伟大的祖国一定能繁荣发展,伟大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教师播放视频歌曲《爱我中华》
环节三:延学
小组合作完成拓展空间任务,两周后上交,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证材料。
●板书设计
起点: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措施
终点:促进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共同奋斗
●课堂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年8月18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首发。该书全面、系统、生动地展现出我国55个少数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文化,完整呈现了历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盛况。据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
①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③各族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④各民族之间已无任何差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进入新世纪以来,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区生产总值连续实现百亿级增长,保持了年均12%以上的增长速度。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
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④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同时,要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抢救保护工作。这将有利于()
A、各民族共同富裕
B、落实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C、繁荣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D、保证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二、非选择题
4、各族同心,雪域成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西藏走上一条文明进步之路。回顾历史,立足现实,我们从多个视角看到了西藏的发展。
(1)【历史视角】可以看出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人民视角】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哪一方面
(3)【我的视角】当你走进这个大院,将如何与他们和睦相处
参考答案:
一、1、A2、D3、C
二、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团结。
(3)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平等相待加强交往和沟通。)(其他观点正确,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教学反思
我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结合课标和教材,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准确定知识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由知识目标拽出能力和情感目标,确定三维目标后,围绕目标精心设计四个学生活动:民族国情我知道;民族政策我认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我支持;民族团结我行动。学生在活动中明理激情践行,发展认同力、信念力等必备品格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关键能力。
九年级新教材内容多理论性强,有些内容编写的自由度高跨度大,甚至两句话之间就是两个不同的论述角度,这给活动设计带来了挑战,本节课设计的学生活动较为传统,大多是材料加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活动,实质性的学生活动偏少,这是今后应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