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民俗学论坛

人物身份转变是明清“白蛇传”传说的重要特征,它折射了婚姻论财、底层男性失婚、官民对寡妇再嫁的不同态度等明清江南生育文化特质,体现了生育文化对传说变迁、传播的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传说对民众婚育观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

生育文化;传播;明清时期;“白蛇传”传说

一、底层婚姻:

婚姻挤压与传说中的“财色想象”

现实中底层男性的婚姻困难表现在民间传说中便是对婚姻的幻想。经济窘迫的年轻男性幻想从传说中走来一个完美的婚姻对象——年轻、貌美、多金,甚至愿意主动示爱。而这一幻想在现实的伦理框架与婚育观念中无法实现,便自然地转而寄托于异类婚恋传说的变异性表达。“人与异类婚恋的故事数以千计,总体上看,它们有着共同的发展阶段,即相遇、婚恋、结局三个发展阶段。相遇阶段,神仙以异性(大多是女性)的面目出现,往往容貌和举止都很出色,具有很强的性诱惑力;婚恋阶段,性爱是情节的中心,而异类往往是主动的一方;婚恋的结局大多数是悲剧性的,除非双方成为同类(异类转变成人,或人成为异类)。”貌美如仙、自荐枕席的异类女性偏偏眷爱无钱无势的穷小子,并以丰盈的物资与超群的才华帮助男子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从底层向上的社会流动,这既是对现实中底层男性婚姻挤压问题的折射,同时也清晰地解释了“白蛇传”传说在此婚育文化背景之下发展、变异的现实缘由。

︽白蛇缘起︾许宣

婚姻是人类生育文化的核心主题之一,“冯本”以蛇女对婚姻的坚定维护作为人类文化的特殊符号将这一异类形象逐渐纳入人类现实生活的轨道。这既标志着白娘子形象由沉迷于性欲的“妖性”向追求人类爱情、夫妻婚姻的“人性”的本质性转变,同时,它还以白娘子对婚姻关系的期盼与坚持担负起书写明清时期底层男子对婚姻生活极度渴望的生育文化的传播功能。因而,可以说,对婚姻关系的执着态度是冯本区别于此前版本的核心文化内涵,也是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现状在民间传说中的温柔投射,正是一如白娘子这般的女性对底层男性的无私关爱使得婚姻无处着落的男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寡妇再嫁:

贞节观念与传说的民间立场

寡妇再嫁在民间的普遍性以及相对宽松的民间舆情与统治者力推的“守节”原则表面上似乎背道而驰,但事实上,这正体现了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强大的内在张力:在一个缺乏起码人性关怀的文化语境中,唯有民众自己才是自然、真切人性追求的守护者。作为从民众中走出去的文人,以他们最善于倾听和同情的感知、最擅长反思和评判的品质,对民众自发式的情感选择采取了人文主义的宽容和认可。生育文化,这一基本的民情、民愿表达,在他们的笔下,成为改变后的各种传说形象,而这些形象所承载的文化所指反过来又得到了民众的认同,并从而形成传说生成、传播和消费的文化生态。传说的民众性在此传播过程中逐渐积聚成底层意识形态的作用力,努力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突围,并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传播之间的内在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三、“生子得第”:

文人与民间叙事的调

清乾隆三年(1738),戏曲家黄图珌依据“冯本”改编成戏曲《雷峰塔》(以下简称“黄本”),在情节安排上,“黄本”基本是对“冯本”的承袭。二十多年后,伶人陈嘉言父女依据黄本,改写成演出本,俗称“梨园旧抄本”。在此改本中,陈氏父女增加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性情节,即“白娘生子得第”。这一情节的增加遭到黄图珌的坚决否定,“黄本”《自序》态度严正:“有好事者,续白娘生子得第一节,落戏场之窠臼,悦观听之耳目,盛行吴、越,直达燕、赵。嗟乎!戏场非状元不团圆,世之常情,偶一效而为之,我亦未能免俗,独于此剧断不可者维何?白娘,蛇妖也,而入衣冠之列,将置己身于何地耶?”“生子得第”情节在当时的传播为民众所认可,这已经自不待言,而黄图珌作为文人对增设此情节的反对态度更加耐人寻味。

然而,似乎是具有永恒性和至上性的“道”,历经明清以降,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明中叶后,商品经济的形成及市民阶层的兴起,对传统的文人阶层构成了现实而巨大的冲击。所谓“恒产”与“恒心”之间出现了微妙的裂缝。新兴的市民阶层不仅有着别于传统的审美趣味,而且,“恒产”的拥有使得他们对社会地位的改善,甚至,政治权力话语的达成形成了不约而同的预期,正是这种预期的累积,对传统文人的社会地位构成了挑战和冲击。面对如此挑战,文人一方面正视来自市民(民间)的情感诉求,一方面,则通过具有创新性质的“文”来载时兴之“道”——新兴市民的审美趣味、情感价值观念等。从而在文人叙事中,出现了调和官方与民间价值的倾向。

传播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以往的规范正是通过传播实现主体间的互动,从而在世代相传中以新规范取代旧规范。生育文化作为民众日常生活的中心,其传播离不开民众的积极参与。历代统治者均以法律的形式硬性传播其自上而下的生育政策,甚至通过各种类型的奖励与舆论贬毁试图调控符合其上层思想观念的生育文化。但是,现实的婚育需求并未在统治者强行传播的生育观念的压迫之下有所减弱,生育文化借助民间传说得到了更为真实与广泛的呈现。这一现象让我们更加坚定:民间传说作为贴近民众价值观念的文化资源,拥有不可忽略的生育文化传播的优势。

THE END
1.婚姻是运气反馈总结和评估婚姻是运气_反馈总结和评估,婚姻不仅仅是运气,它是两个人相遇、相知、相爱的结果。婚姻需要双方的努力和付出,也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婚姻是一个反馈总结和评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善,以适应彼此的需求和期望。在婚姻中,我们需要学会沟通、妥协和包容,以http://www.shwuzhen.cn/explain/12409.html
2.婚育新风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婚育新风观念是指为了建设新型生育文化观而倡导的一种生育文化理念。除了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外,还提出了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和夫妻共同搞好计划生育等新型婚育观念。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这一观念逐渐成为我国婚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于婚育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MxNDY0Mg==&mid=2650332963&idx=6&sn=7b9719eabe109efce6aca73ab481ee82&chksm=892be2277d9340db5ec9da23033b33d65f5bb8d81258f1de6767f4b52353ccb3eab1ecaab4c2&scene=27
3.2024年度婚恋市场趋势分析报告3篇.docx价值观变化2.3文化环境2.3.1婚恋文化多样性2.3.2媒体对婚恋市场的影响2.3.3婚恋教育普及程度3.婚恋市场现状分析3.1婚恋市场规模3.1.1线上婚恋市场规模3.1.2线下婚恋市场规模3.1.3高端婚恋市场规模3.2婚恋市场结构3.2.1婚恋服务类型分布3.2.2婚恋服务提供商竞争格局3.2.3婚恋服务价格区间3.3婚恋市场趋势3.3.1婚恋市场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938066.html
4.生育关怀行动总结6篇(全文)生育关怀行动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协会的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关于生育协会关于“生育关怀行动”在全国启动的通知,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围绕“生育关怀行动”,五关怀的主要内容,在区、街道上级领导、社区两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倡导全社会对生育关怀行动的参与和支持。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wk27rdi.html
5.当代大学生生育观调查研究报告.doc《当代大学生生育观调查研究》 摘要 作为高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即将进入婚育时期,他们的生育观念将会对未来人口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问卷法调查他们与生育观直接相关的生育数量、性别、时间、目的,以及与生育观间接相关的影响生育的因素,从而了解他们的生育观。通过对他们生育观的了解,可以预先了解他们将来的生育行为,能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113/148566852.shtm
6.大学生婚姻观念(精选6篇)婚姻家庭领域的些许变化,都无法绕开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因此,本文着重论述在婚姻家庭领域中人们的择偶观、生育观、性观念、离婚观、夫妻关系的变化,以及独身、同居、情人等现象,分析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变化的根源、特点、以及对未来婚姻家庭价值观念作出趋向预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007g1c9.html
7.他觉得我结婚了就会改变想法:夫妻间对生育观念的沟通与理解的5,分手是否必要:如果在与老公的沟通和尝试后,发现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对生育问题的分歧已经成为无法调和的矛盾,那么分手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在婚姻中,双方的价值观和期望的一致性是维持关系的重要因素。总结:夫妻间对生育观念的沟通和理解是维持关系稳定的重要基础。在面对分歧时,夫妻双方应该通过积极的沟通和交流,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12/18/71447467_1088304479.shtml
8.于学军在全国计生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资讯快递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适龄青年树立积极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破除高价彩礼等婚嫁陈规陋习,推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代发展进步潮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型婚育文化。加大对14部门《关于落实人口高质量发展要求 开展生育友好宣传教育的通知》落实力度。继续扩大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试点,总结推广项目经验。https://www.renshengchina.com/content-14-31524-1.html